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鄂尔多斯经济热的冷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臣华 郝彦菲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为我们指明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进方向。根据统计,鄂尔多斯市人口城市化率1995年为24.1%,到2001年为30.3%,7年来只提高了6.2个百分点。2001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26.1%,在全区12个盟市的服务业比重中处于末位,并且多年来发展不稳定,或高或低,一直徘徊在25%左右;其就业岗位增长变动的幅度也不大,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1995年是64.5∶15.8∶19.8,到2001年为59.1∶16.9∶24.0,六年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只提高了4.2个百分点,仍有近60%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上。由于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造成衡量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性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乏力,并构成对产业升级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瓶颈约束,这决定了鄂尔多斯市不能走单一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以加快服务业发展为动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工业化现状的基本判断
  
  鄂尔多斯市的大型工业企业多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如蒙达发电公司、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煤炭公司,这些企业带动了鄂尔多斯市工业的发展,并通过产业联动和区域关联,使生产力逐渐转移、扩散,强有力地拉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其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攀高,相应也提高了非农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但是工业就业比重不高,其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更因服务业不发达而相对较低,因此,以就业结构转变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鄂尔多斯市工业化水平并不高。2001年,全市人均GDP为13014元,居全区之首,是1995年的110倍;同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9.71%。但工业和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从1995年的15.76%和35.55%,发展到2000年的17.29%和33.07%,到2001年工业就业比重又有所下降,为16.90%。由此可见,工业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已相对有限,相反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要从传统工业中分流出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也主要取决于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工业和农业的结构升级也依赖于市场中介和高层次的服务业较快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大力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二)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本判断
  
  鄂尔多斯市服务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九五”以来的发展,总体水平和产业素质稳步提高,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业为主体,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有一定发展,门类比较齐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并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之一。但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鄂尔多斯市的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从绝对数上看,200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6%,与“九五”时期的服务业年平均增速24.2%基本持平,几年来增长幅度变化不大。从占GDP比重看,2001年其服务业比重为26.1%,只比1995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居全区最末位,分别低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10.2和7.5个百分点。
  2、服务业内部发展不平衡。2001年,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等少数传统行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4.8%,而金融、电信、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严重不足,所占增加值比重仅为19.3%,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发展水平,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变化。
  3、服务业吸纳劳动力转移的能力较弱。从1995年到2001年六年间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提高了4.2个百分点,累计增加了5.1万人。2001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占24%,仍有59.1%的社会从业人员集中在第一产业,比全区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低7.6个百分点。按照1995年以来鄂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增加12000个就业岗位来推断,鄂尔多斯市的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还十分脆弱。
  4、服务业拉动经济能力依然不强。按可比价格计算,1996年全市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8%,拉动当年GDP增长了4.2个百分点,到2000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为17%,在当年GDP增长的22.1%中只有3.7个百分点是服务业拉动的,也就是说近几年来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总之,鄂尔多斯市服务业在全区处于中下游水平,距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三)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本判断
  
  2001年,鄂尔多斯市城市化率按城市户籍人口计算为30.33%,比1995年提高了6.26个百分点,由于“撤盟设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致使这一比例存在“虚高”的现象,但仍远低于全区43.54%的城市化率。目前,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功能仍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城市人居环境和集聚能力不强;二是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四)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关联
  
  服务业与工业化、城市化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一是服务业的发展是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原动力,对其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服务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向纵深发展。因此,只有加快发展的服务业,才能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的真正腾飞。二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可以产生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导致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在人口聚集到一定规模时,服务企业才进入盈利期,服务业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高附加值、为生产、生活服务和新兴的服务业,往往是和城市规模联在一起的。因此,服务业的规模与结构,取决于城市化的水平和城市的规模结构,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增加值比重与城市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三是城市满足了工业化所必需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化的全部条件才能迅速崛起,并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最大平台,工业化是城市化的表象,也是城市化的直接诱因,没有工业化的强有力支撑,城市化的脚步不会坚实,城市对人口的集聚效应也会表现的不牢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工业结构单一与现代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的技术和资金的高密集性的特点,使滞留在农业领域大量劳动力不能形成大规模的转移,导致城市化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也限制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工业化与服务业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受阻,而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反过来又抑制着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这种局面大大地影响了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按照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目前水平,城市化率应超过49%,但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化水平却明显滞后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应达到的水平,导致了较高的非农化程度与较低的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尖锐矛盾,也压抑了工业与服务业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看出,在物质产品的短缺消除后,经济增长必将更多的依靠服务业的带动。在目前鄂尔多斯市的GDP中有59.71%的增加值来自工业,而工业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对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从今后的发展看,由于受市场需求和工业单一结构制约,鄂尔多斯市工业增长的空间也会因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受到很大限制,国民经济的增长将越来越倚重服务业的带动,从农业中分流出的大多数剩余劳动力也必将由服务业吸纳。因此,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才能提升优化工业结构。
  
  (五)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为动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策略
  
  “十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发展将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角度看,鄂尔多斯市今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确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着力点
  以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扩大总量、改善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实现服务业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建立起统一开放、规范发展的新机制,争取把服务业发展成为鄂尔多斯市新时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应是:围绕就业容量大、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影响的行业作为主攻方向。巩固提高商贸餐饮、文化旅游、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技教育;培育壮大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与科技进步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规模。确定服务业发展的区域重点和项目重点,构筑以东胜区、青春山开发区和阿镇为主,以其他旗区政府所在地和开发区为依托的服务业网络体系。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选好开发和建设的龙头项目,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服务业增长的推动作用。
  推进服务业的产业化经营。以资源整合、高效规模为目标,改革由财政包揽、事业化运作的单一模式,依托有技术、有实力的各类服务单位,把市属和区属的医疗卫生、文化、非义务教育、体育、科技、信息等各类传统事业型、公益型单位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加快服务业的企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步伐。鼓励兴办和支持服务业的大中型企业,促进服务业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著名服务品牌的大中型服务企业。
  积极做好新时期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采用国际规范的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运营―转让)等运作模式,逐步实现市政公用行业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对凡是可以借助外力发展的事业,要大胆引进外资;凡是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要大胆引进市场机制;凡是可以部分退出甚至全部退出的国有资本,应大胆退出,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要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经营一般商品的国有及集体流通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参股或独资进行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开发建设。要积极争取和吸引外资从事商品批发业务,允许零售业、酒店业等行业的外商独资经营试点,进一步扩展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允许外商投资和经营社会中介服务、技术中介服务。在“引资”的同时,要把引进智力与引进机制放在重要位置上,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机制的创新。
  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实施西部开发的政策以及我市有关措施,通过改善服务、规范管理、提供市场准入机会和融资机会等措施,进一步挖掘社会和民间资本对服务业投资的潜力,鼓励和吸引各种经济成分及社会有关方面资金投入到服务业。有针对性的在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策划提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赢利水平的项目,通过媒体积极向民间资本推介。
  
  2、寻求升级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顺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鄂尔多斯市工业化演进的基本思路应是:立足于发挥地区特色优势,围绕需求结构变动规律,着力强化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以加快服务业发展带动工业化,通过提高深加工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巩固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整个工业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上优化发展。今后的发展重心应由初级产品生产向高加工化转变,避免重复发展与现有生产结构相似的、低技术水准的加工业。
  能源工业在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基础上,继续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大力实施大型煤矿机械化设备综合改造、安全生产和煤炭深加工,抢占“西电东送”市场,积极开发天然气和煤液化项目,建材工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方向,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突出重点,不追求数量增长,重在调整结构,努力发展技术先进的上档次、上水平、成规模的生产线,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性能优良的高质量建材产品需求。农畜产品加工工业要依托丰富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特色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和营销业,使农畜产品初级加工逐步向中高级加工方向发展。
  
  3、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
  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按照“一个中心组团、两条主轴、一条环状副轴”的城市发展框架思路,规划建设以东胜区―青春山开发区―阿勒腾席热镇为轴线的区域中心城市。依托国家煤液化及相关重点项目建设,把乌兰木伦镇建成自治区级的工业园区,重点推进薛家湾、树林召、达布察克等旗县所在地的小城市建设,扩大中心城市人口集中和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充分发挥城市对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创造条件。
  调整城镇和市区用地结构。各城镇要加强城镇发展规划工作,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要通过对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区的定位,对服务业用地做出合理安排,新建城(镇)区服务业用地要留有余地,以适应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要按照鄂尔多斯城市化发展规划及现有乡镇苏木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条件,人口构成等,严格“县改市”、“乡改镇”的标准。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牧区服务业发展。要注意协调好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加强城乡经济的交流和互动,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推进农村经济和乡村建设的发展。运用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等手段支持一批中心建制镇的各种商贸流通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与经济城镇基础设施和流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产业,使小城镇真正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1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