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大燕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亿万个孩子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一个家庭,更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并对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人,而其中的大部分则分布在农村和贫困地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自《意见》下发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不得不说,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教育问题。因此,探索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一、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期,这一社会转型包括了社会结构的转变、社会运行机制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三个基本部分。而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往往表现得最为激烈,甚至会淹没掉社会结构其它方面的变化。所以,这一社会转型毫无疑问地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特别是道德及道德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旧道德价值观念的杂糅,使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呈现多元化,更别说正容易受各方面影响的未成年人了。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农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虽然大多是好的,热爱祖国、自强自立、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本分善良、肯于吃苦、忠厚诚实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扭曲,价值观念错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特有的农村留守子女现象。因为没有父母的细心管教,没有家长的正确指引,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漫无目的的姿态,对社会和生活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人生理想信念,精神生活空虚,只想过一天算一天。同时,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未成年人不仅可以观看到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也可以进入到随处遍布的网络空间。在他们的脑袋里,充斥着各种价值观,莫衷一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传统美德的态度,在这里,未成年人更多关注的是现代影视偶像与游戏升级。相反,他们不愿继承优秀的中华美德,民族精神淡漠,对我们伟大祖国缺乏了解。对现代网络世界的盲目崇拜已经使得他们价值观念发生了严重的错位。
  (二)个人主义至上,集体意识薄弱。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如今的未成年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俨然成了长辈心目中的小宝贝。由于过分溺爱,大部分少年总以自我为中心,凡是要求只为自己考虑。特别是在农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传统继承香火观念的影响下百般呵护的未成年人,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和利益,缺乏理性思维,在待人接物上表现得不真诚,吝啬付出。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比较狭窄,没有应有的公共道德,集体意识薄弱。
  (三)道德准则失范,心理问题严重。在社会转型期,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对是非善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道德标准混乱,是非界限模糊,导致未成年人道德准则失范,感到困惑。正是因为对道德准则的困惑,未成年人面临的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自私、任性、嫉妒、叛逆、浮躁,忧郁、自卑、自恋、自残、自杀等。自杀威胁和自杀行为是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集中表现。有些学生为了对抗老师与家长的管教,以自杀相威胁为的是求得更好的发展,也有些是处在家庭边缘的孩子因为悲观厌世产生了自杀心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体现了如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农村的未成年人所接受到的资源有限,加上农村社会条件的狭隘性,他们亲身体验的实践经历也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当面对突击问题或重大事件时会显得更加的忧郁,焦躁或自卑。
  
  二、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障碍
  
  农村未成年人之所以会出现如上思想特点,事实上与我们当前的各种道德教育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农村三农建设,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造成这些道德现状的原因,进行对策探索最终能够逐步完善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目前困扰农村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主要障碍有如下几点。
  (一)家庭因素。前面我们提到,家庭因素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影响非常大。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学识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则不利于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发展。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我们现在广大的农村家庭中,存在着以下对未成人道德教育不利的方面。
  第一,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看管,而祖父母因为年纪大无法照顾到未成年人的方方面面,只能给以生活上的基本满足。未成年人则认为祖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造成了他们整天过着任性、自私、惰性的生活。也因为代沟的问题,未成年人无法与他们进行正常交流,一些思想也不能及时得到指引。久而久之,不管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思想都有可能因为得不到解释而沉积,最后走向极端。
  第二,家长的错误教育方法。农村中的大部分家长因为自身素质的原因,对教育孩子没有个明确的目标及方法,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孩子把书读好,把成绩提上去就是对他们付出的最好回报,而没有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培养,忽视了适时的道德教育。这明显的重智轻德现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和善良的本性,造就了孩子的平庸自私,唯利是图。同时急切的望子成龙的思想,使得他们对孩子恨铁不成钢,采用惩罚来实行管教,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古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未成年人的积极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转而变得自我封闭,自甘堕落。
   第三,家庭氛围恶劣。改革开放30年来,科学技术发展飞速,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民有了更多的农闲时间。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凡事都是矛盾的,有积极的一面必然就有消极的东西并存。在农村发展的同时,“六合彩”也正肆无忌惮地向农村侵袭,更多的农民在闲暇之余以打牌、赌“六合彩”打发时间。这严重损坏了家庭稳定,破坏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还因为传统的家长制的影响,小孩在家一切都得听从父母的,父母以强制手段逼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这种不民主、不平等的家长专制以及“六合彩”带来的坏风气阻碍了未成年人的成长,限制了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灵净化场所。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也阻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教育模式,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虽然近些年提倡德育首位的教育,但基本上摆脱不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许多教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极度偏爱,对成绩差的学生则不屑一顾,甚至进行体罚、侮辱,使这些“后进生”产生自卑、厌学心理而逃学、旷课,进而流入社会与社会上游手好闲之人或不法分子混在一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第二,教学方法落后,知行脱节。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体制依然不够完善,传统德育模式和方法单一,导致道德教育主要依靠课堂说教,空洞乏味,脱离社会生活实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不起学生共鸣,学生很难发自内心真正信服。

   (三)社会因素。社会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补充知识,增长见识,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忽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拜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滋生,冲击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不良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度不够,未成年人基本上不能享用到最新资讯。在很多农村,基本上没有书店或报刊亭(栏),没有图书馆,没有专门的思想文化教育、宣传场所。广大农村同时存在着严重的传统的成才观,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阻碍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路
  
   为了在社会转型期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农村的孩子因为自身所处的环境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敏感,心灵更需要抚慰。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摇篮,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氛围和谐,很难会出现孩子走极端的道路的情况。首先,这就需要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学习了解一些新思想、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进而用最新观念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用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待未成年人,不能只一味地要求孩子随时都听从自己的每项要求。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家长要求孩子要一切听从指挥。这样,农村孩子普遍出现独立意识薄弱,遇到问题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市场经济正在渐渐朝蓬勃方向发展,这势必会带来巨大社会变化。社会活动变得更加广泛,社会生活更加丰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广阔,人们遇到的问题也会随之变得多而复杂起来。单纯的依赖型的思想已经不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家长要改变以往的道德评价标准,要让子女有更多的独立锻炼机会,学会独立判断是非,使子女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其次,在农闲时间,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形象。
  马克思说过:“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如今,部分农村家长在农闲时以赌博打牌为主,试问怎么能给孩子一个干净的空间?因为输掉赌资,有可能引发家变,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所以,家长应该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子女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要在适当时候向子女灌输做人的道理及社会的道德准则,要鼓励孩子积极发扬传统精神,做个能追求有价值人生的人。最后,家长要与孩子形成朋友关系。良好的家风有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但是,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传统的家长制不仅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也阻碍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禁锢了他们的开放型思想的拓展。因此,家长要时刻用最新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学会考虑子女的意见,只有与子女形成朋友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为未成年人开导烦恼和忧郁,让自己的乐观开朗带动孩子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二)主动端正学校教育理念。学校要逐步摒弃以往旧有只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理念。相反,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说来重要,忙起来也重要”的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学校也要改变教育方法,坚持把德育理念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以便提高教育效果。学校可以从以下方法出发:第一,通过校会、班会以及思想品德课把积极的道德教育思想正面灌输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行成正确价值观的前提基础。第二,可以通过其他学科的教学来渗透德育理念,为学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作用。第三,要树立先进典型的道德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原型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同时,学校要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道德实践活动,使知与行统一起来。
   (三)大力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广大农村要拓宽道德宣传途径,加强道德宣传力度。为了改变农村现有的落后的文化氛围情况,我们可以从加大丰富农村群众的农闲生活入手。首先,政府要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可以通过演出、知识讲座、画报展览等形式,宣传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精心指导少儿文化活动,组织创作未成年人的文化精品,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其次,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比如电影院、图书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为成年人及未成年人的健身提供适宜场所。再次,可以组织村际之间的未成年人篮球赛、外出旅游等等,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当然,在丰富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同时,“六合彩”等赌博活动可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里,农村的整个社会环境便可以得到净化,而农村社会环境净化则又有助于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社会环境的净化与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让净化社会环境成为提高农村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一个美丽平台。
   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新星,而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则关系着整个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构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随时储备新兴力量。
  
  参考文献:
  [1]廖小平.社会转型期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J]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9,(1).
  [2]王川.西方经典教育学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50.
  [3]尚银.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03.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7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