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IT卖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烨
由于地理条件、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全国的IT卖场还分处于IT渠道发展的各个阶段,它们有的要将“爱情进行到底”,有的已经努力走出围城,进行自救……不过,渠道业态升级的大趋势,也决定了这些IT卖场的宿命。
本月底,中关村“老三强”之一的太平洋电脑城即将停业,这是中关村电子卖场沉沦的连锁反应。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关村里的其他IT卖场更早地进入了这一程序。
俯瞰全国,类似中关村电子卖场的商圈,南有深圳的华强北、北有沈阳的三好街、东有华东五虎、西有西安的雁塔路,国内IT卖场的布局可谓层次分明,东西兼顾。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凸显了始于1999年的卖场与高科技的完美联姻。
然而,早一步的海龙在日复一日地打理锅碗瓢盆之后,突然发现这种婚姻已经无比拧巴。
尽管如此,中关村电子卖场的“失语”也并没有得到过高的重视。相反,由于业绩的考量与利益的短视,各地的IT卖场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将“爱情进行到底”。
但是,商场就是战场。拒绝自我革命,也注定了这些都是没有结果的婚姻,即便某些IT电子卖场还在热恋期。
元老的尴尬
按时间计算,华强北才是国内IT卖场的老大。它比海龙早11年进入这个江湖。
华强北的源头得自深圳第一座高层建筑,深南大道拓宽计划的电子大厦也曾在它的身影下。1988年,赛格电子市场在深南大道与华强北路交汇处建成营业,奠定了华强北中国电子交易第一市的江湖地位,也促使上步工业区由电子制造转型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交易市场。
不过,之后的10年它一直都在消化这个“最大”。直到1998年,有关政府部门才认识到华强北对于深圳商业和城市的重要作用,第一次明确华强北商业区的定位,并投资改造。从这个时间点上,华强北几乎与海龙同步,而且东家的身份也雷同。
与那个时代的海龙一样,信息交流环境差反而成就了华强北。从深圳发货到内地,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
但是,就像年轻女子的容颜,美好的时光就那么几年。与海龙一样,内外交困也迫使昔日的老大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老。
2010年4月,面对高利润的电脑卖场时代的一去不返,华强北的70多家骨干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成立了深圳市电脑经销商商会。他们的口号是“共同为维护华强北电脑销售龙头地位而努力。”
虽然,这些行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和避免消费者与商户以及商户之间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但是,这些行业协会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旧有商业模式与现今市场环境、消费观念不符的问题。
这就如同一对移情别恋的情人在分手前的赠言“以前真的很爱你”。
这边,深圳赛格遭遇连续亏损;那边,全球最大的IT卖场广州天河岗顶石牌16个电脑大型卖场正处在近20年来“最冷”的淡季。
问题已摆在元老级IT卖场的会议桌上,是腾出地方让高科技企业入驻,还是来一场商场化的革命?
从这个层面来讲,华强北与海龙就像一对裹脚的童养媳,想挣扎却只能固守本分。
海龙的“今生”
其实,与海龙境遇更为相像的是成都磨子桥和重庆石桥铺。
在成都,磨子桥几乎是“成都科技一条街”的代称。当年,“北有中关村,南有磨子桥”的说法,让这条长约6公里的街道赚足了眼球。与海龙稍微不同的是,它吸引了英特尔前CEO贝瑞特一行的到访。
探寻磨子桥的过去,几乎可以称为海龙的翻版。
与海龙最初的发展几乎一模一样,磨子桥也是在沿街为市的散户式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许多人都是在“倒卖一台电脑赚一万元的美好时光”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经过10年的发展,原来的地摊已经被成都数码广场、新世纪电脑城、百脑汇等15个大型电脑专业市场所代替。
不过,就像鼎好矗立在海龙身旁一样,近在咫尺的邻居,既是兄弟又是对手。兄弟阋墙、白刃战的频现、监管的先天性缺陷、卖场与商户的博弈,也宣告了磨子桥和它的兄弟们即将走完最辉煌的一段时光。
散户式经营时代的结束,让磨子桥脱下了最后一件衣衫,赤裸裸地站在街上伸手乞讨着可以暂且裹腹的那一点口粮。而另一边灰头土脸的重庆石桥铺,正在为扑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忙碌着。
2010年,一场不知原因的大火毁了很多年轻人在此创业发家的梦想,也烧毁了重庆IT卖场的多年积淀。
一直称雄于石桥铺的赛博A馆因这把火消失了,一夜之间,重庆的电脑销售商们就全部嗅到了“老大”的焦臭味儿。第二天一大早,佰腾、泰兴和刚刚开业的百脑汇,便派出大量推销员,拉拢“老大”地盘上的商家入伙。
战局的结果还有待时日去检验。不过,生涩但不缺乏勇气,年轻但不缺少光环,“晚一代”的石桥铺重复着当年海龙一样的话题:名片和符号,政府意志与短期利益。
可以设想,正处在初恋中的石桥铺,肯定不会给后来者多少机会。不过,后起之秀不甘冷遇的决心也足够坚强。但是,它们就如同一个盲人,迟早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而胡同的尽头就是太平洋电脑城的今天。
华东五虎
不同于华强北,也有别于川渝,华东IT卖场是强者的游戏,华东电子卖场在全国几大区域中特色最为鲜明。是以上海、南京、合肥和杭州为主要结构的现代电子卖场即IT商场的运作模式。这其中尤以南京最具代表性。
习惯成自然的南京人买电脑的首选是珠江路。珠江路科技街成立于1992年,位于南京市城区中心。这条全长仅为3.1公里的普通街道,却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电脑产品集散地。
不过,它的现状就像海龙在看自己曾经辉煌的昨天一样。
它的弊端早在2007年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只不过那时大多数卖场的视线还集中在抢夺兄弟客源上。那时珠江路上的IT卖场,已经形成“左青龙、右白虎,一两家独占鳌头”的格局。同质化的现象,让这些IT卖场既想通过捷径来拉拢消费者,吸纳客户,达到自己的极致,但又拿不出强有力的绝招。
于是,恶斗的纠缠让宏图三胞、苏宁等现代化家电卖场和商城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块阵地。
不过,家电连锁商的入侵并不是IT卖场集体失语最好的借口。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高档电脑卖场市场固然需要,但是,市场需求又是分层次的。卖场只要确立好明确的定位,针对客户群做出相应的努力,就会有相应的生存空间。
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取决于市场需求,取决于用户的消费习惯。这其实是一句老话,只不过很多人忘了,这也适合IT卖场。
与南京为代表的“华东五虎”(上海、合肥、杭州、济南、南京),它们虽然进入IT渠道的时间有先后,但是遭遇问题和发出的语境都十分相似。
三好街的大跃进
与绝大多数IT卖场不同,沈阳三好街绝对是一个另类。但这绝对是个与深圳华强北有关的故事。
三好街是沈阳乃至辽沈地区的电脑与IT产品的经销集散地。三好街和西文萃路,共同构成了“中国电脑软件城”的核心区域。
2008年底,深圳华强集团旗下华强电子世界商业广场(下称华强)高调进军沈阳三好街,希望复制在深圳已经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商业模式。
不过,华强期望建立的东北集散中心的批发模式虽未成功,但是,它在曾经冷门的电子商务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冷门”无意中又冲击了当地的手机卖场批发概念,连锁反应是,打破了固有的产业链条,让它的人气迅速聚集。
尽管利益天平有些失衡,但政绩与业绩的考量,让这个有些畸形的IT卖场在政府意志的推动下,逆势扩容。它的目标直指中关村。
三好街高科技园区的面积在原来的基础扩大了30倍。不仅如此,三好街由此也变成了一锅烩,把云计算、物联网等一大堆高科技装进了这个锅里。
有业内人士分析,三好街就如同当年海龙高调的前7年一样,变味儿的是,高科技的盛宴有可能转为一场“大跃进式”的突破。
雁塔路的明天
在西部的桥头堡西安,有一座以千年古塔大雁塔命名的道路。不过,这条路在1998年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雁塔路电子一条街。悠久的历史与高科技的碰撞,让它很快就成为西北地区IT产品的集散地。
它的反射速度相对于中关村要慢上一拍。2002年,雁塔路出现的科贸电脑城让这里第一次洗牌。新华社曾报道:科贸电脑城的创建迈出了IT产品从分散经营到集中经营的第一步,在雁塔路电子一条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次洗牌后,雁塔路轻装上路,几个大的IT卖场维稳着雁塔路的威名。不过,根植于IT卖场骨髓的商业运作模式也决定了它走向悬崖边的步伐。
它也尝试与海龙一样走出“村”外自我救赎,不过,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今天,随着西―咸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不能只仅仅看见西安这一个市场,毕竟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努力的开拓周边的市场,乡村市场也不失为一个缓解竞争压力,使雁塔路可以继续独自享受高亢的陕北歌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3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