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行为均衡理论的人民币均衡汇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行为均衡汇率理论为基础,选取劳动生产率、实际货币供应量、国外净资产和贸易条件作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经济变量,收集10个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自1999~2010年的年度数据构成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自2005年7月我国汇制改革后,失调程度有所改善。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有较强的升值预期。
  【关键词】人民币均衡汇率;行为均衡汇率理论;面板数据模型
  
  1.绪论:选题背景及意义
  通常将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理想状态运行时的汇率称为均衡汇率,其为判断汇率水平是否理想的主要依据,也是汇率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几年,随着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演越烈,其中对人民币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的争论始终存在。国内学者从不同理论角度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研究,其中以购买力评价理论为基础的主要代表有陈彪如、金中夏、俞乔、陈学彬以及王志强、齐佩金等。运用BEER方法和ERER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实证分析的代表有张晓朴、卜永祥、林伯强和张斌等。其中张晓朴(1999),刘阳(2004),施建淮和余海丰(2005)也运用行为均衡理论(BEER)方法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也选取目前学术界盛行的BEER理论为模型基础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针对人民币高估或低估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
  2.1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构建
  Peter B Clark和Ronald MacDonald(1998)在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该理论使用了简约方程来估算均衡汇率。BEER理论通过建立一个估计实际有效汇率的简约方程来确定均衡实际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方程为:
  
  其中是在长期内影响汇率的基本经济因素的向量;是在中期内影响汇率的基本经济因素的向量;是影响汇率的短期、临时因素组成的向量;是随机干扰项。
  2.2 变量及模型设定
  借鉴BEER模型,综合国内其他学者对均衡汇率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时选取的经济变量,本文确定以劳动生产率、国外净资产、货币供应量和贸易条件4个因素作为影响均衡汇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构建如下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2.1)
  其中度量了各截面单元的个体差异,为各国的实际均衡汇率,表示国外净资产,表示货币供应量,表示劳动生产率,表示贸易条件。
  2.3 数据及实证检验
  本文从IFS统计年鉴和中经网数据库原始数据整理得出阿根廷、中国(香港)、巴西、加拿大、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10个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国家自1999年至2010年的实际有效汇率、国外净资产、货币供应量、劳动生产率和贸易条件的经济数据,并对数据取自然对数,然后用E-views6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所选数据都符合5%的显著性检验,A-R2(0.990563)和DW(1.925703)都符合模型检验要求。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最终求解模型为:
   (2.2)
  将我国以上四个变量数据带入求解方程2.2,求出均衡实际汇率。最后求出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
  
  结果如表2.1所示。
  2.4 结果分析
  由表2.1可知,1999~2002年,由于1997~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亚洲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大幅度的贬值。而在此期间人民币盯住美元,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估。2000~2001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随着物价指数的上升而上升,高估幅度相应上涨。2002~2010年,由于美国一直奉行弱势美元的政策,导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低估的状态,2006达最低估值为15.72%,随后低估程度稍缓。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汇率制度改革,当日人民币对美元略升值2%。
  表2.1 REER、ERER和MIS对比
  年份 REER ERER MIS 年份 REER ERER MIS
  1999 108.134 102.867 5.12 2005 100.000 111.970 -10.69
  2000 108.156 106.232 6.84 2006 102.085 121.126 -15.72
  2001 112.797 102.412 10.14 2007 107.661 119.200 -9.68
  2002 110.166 114.256 -3.58 2008 116.217 120.357 -3.44
  2003 102.930 110.274 -6.66 2009 119.456 121.374 -1.58
  2004 100.158 109.726 -8.72 2010 120.53 122.484 -1.62
  
  3.政策建议
  为了使汇率更好的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应该从人民币的形成机制和相关配套的监管措施做出完善。以下借鉴部分学者的观点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1)增加外汇交易工具和交易主体。央行应适当引入多种外汇交易工具,以满足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套期保值的需求。同时降低外汇市场的准入门槛使更多金融机构和企业进入外汇交易市场,从而避免价格垄断,降低交易成本,利于即期汇率的确定。
  (2)央行应向社会公布汇率形成机制,并逐渐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频率,通过市场机制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引导,促进汇率形成的市场化。
  (3)平衡进出口,降低某些产品的退税率,扩大内需,降低人们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创造一个较为缓和的环境。
  (4)加快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可兑换。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减少社会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黄斌.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金融学,2007.
  [2]林民航.基于BEER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金融学,2008.
  [3]韩旭.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学,2009.
  [4]俞乔.购买力平价、实质汇率与国际竞争力――关于测算我国加权实质汇率指数的理论方法[J].金融研究,2000(1):57-62.
  [5]陈学彬.近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态势[J].经济研究,1999(1):22-28.
  [6]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和模型[J].经济研究,1999(12).
  [7]卜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1(3):78-88.
  [8]林伯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J].经济研究,2002.
  
  作者简介:
  逯宇铎(1956―),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覃熊妃(1985―),女,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董英南(1977―),女,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系统分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