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蔬菜种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佟屏亚

  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寿光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但寿光每年生产的40亿kg蔬菜,80%是“洋品牌”。当众多的跨国种子公司携优异的技术、资本、品牌和服务优势“扬帆”进入中国,把竞争擂台摆在田头地边时,中国的蔬菜科研人员和种业老板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大把大把地赚钱。寿光蔬菜博览会折射出的问题,正凸显出中国蔬菜科学研究的差距和种业市场竞争力的缺乏。如何培育出蔬菜优良品种和联合组建优势企业来赢占中国蔬菜市场,增强蔬菜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期“特别企划”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农科院的知名种业专家佟屏亚研究员做客本栏目,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认真梳理了中国蔬菜种业市场的现状和问题。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一定会带给我们新的感悟!
  
  2009年4月20日,以“绿色・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寿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蔬菜产业展览为核心,依托寿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全面向四海宾朋展示着被誉为“中国绿色硅谷”的绚丽风姿和独特魅力,再度演绎寿光蔬菜产业迈步辉煌。
  
  蔬菜种业精彩峰会彰显科技魅力
  
  2000年以来,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已经举办到第十届。每届展会都创意翻新,年年“火爆”,成为遍布全国的众多农业展会中的亮点。蔬菜博览会已经不仅仅属于寿光,而是成为了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中国蔬菜发展成就的绚丽平台。
  迈步第十届蔬菜科技博览会会场,映入眼帘的是数万盆新奇优特蔬菜瓜果组成的景点,和以岩石垒叠的假山遍植香芹、芦荟、百香果、花叶苋等八面环水的景观,层叠苍翠,绿荫如盖,形神兼备,情趣天成展示的蔬菜瓜果精品荟萃,形态迥异;市场上常见的黄瓜、辣椒、茄子等大路蔬菜,也都别具卓越风姿,“笑脸”迎迓。每个展区都展示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果蔬杰作,游人如同进入了神奇魔幻般的“绿色王国”,你会惊愕地看到悬挂在高棚上的一筐筐正在生长的甘薯,一株西红柿树结出的800kg鲜果,还有棚架上生长的3m长的蛇瓜、2m多长的丝瓜,以及200多kg的巨型南瓜,都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留影。
  蔬菜博览会展示了代表世界蔬菜产业最前沿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展示了彩色蔬菜、袖珍蔬菜、营养蔬菜、保健蔬菜、观赏蔬菜等新品种;展示了立体栽培、无土栽培、基质栽培、生物组培等先进技术,以及植物“克隆”、自动化播种、自控温控系统等新技术,集中地显示了现代蔬菜新技术的独特魅力和发展趋势。
  第十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是一次种植技术和科技信息交流的盛会。期间,举办了“中国绿色食品蔬菜研讨会”、“展会与产业经济发展和地域经济高端论坛”、“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以及“蔬菜养生保健研讨会”等专题论坛。这些活动对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加快蔬菜科研成果转化、促进蔬菜产业乃至农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组委会介绍,展会搭建了经贸洽谈、信息交流的广阔平台,参会的有来自全国的主要蔬菜企业和来自韩国、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外国种业公司共1000多家、5000多位客商,以及科研单位、农业院校的专家代表,还有依靠种植蔬菜发家致富的菜农果农。农民朋友满怀对农业新知识的渴望,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逐个展位观看,索取技术材料,咨询种植方法,展会俨然成了一个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的大课堂。在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中,农民实实在在地学到了科技致富的本领。
  
  蔬菜产业托起寿光走向辉煌
  
  “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创造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一大奇迹,寿光形象成长为一个区域品牌,成为寿光走向国际的一张名片。寿光借助菜博会这个舞台,展示出了“中国蔬菜之乡”的绚丽风姿和寿光人的睿智聪慧。作为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产业品牌展览会,每届都以独特的创意、前沿的思维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来自全国以及世界蔬菜种业人士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作为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寿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推行蔬菜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如今全市建成蔬菜基地5.6万hm2,年产优质蔬菜40亿kg,有200多种农产品获得国家优质产品标识,销往全国200多个城市并出口国外市场。寿光正从一个区域性的展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实现了展示、交流、招商的互动与同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一棚蔬菜托起寿光经济走向辉煌!
  科技创新始终是寿光蔬菜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生命源泉。自1989年三元朱村诞生了第一架冬暖式蔬菜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许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相继光顾,移植了组织培养、生物防治、让蔬菜喝牛奶、臭氧抗菌增肥、无土栽培等种菜新技术。如今,寿光已有“乐义”蔬菜、“洛城”特菜、“欧亚”蔬菜、“燎原”蔬菜、“圣珠”西红柿、“荣名”葡萄等知名品牌。
  组委会介绍说,十届蔬菜博览会使寿光逐步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大跨越,吸引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投资,涵盖了种苗、生产资料、农机具、种植技术和设备、加工机械、深加工产品等方方面面。每届参观者有60%是农民,30%是客商,10%是各地政府的农业官员与技术人员。这些市场信息的大量积聚和沉淀,让寿光这个地域性的名字与蔬菜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区域品牌。
  十届蔬菜博览会为寿光先后引进了300多项蔬菜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30多项种植模式,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十届蔬菜博览会如同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寿光农民的致富渠道。种蔬菜的,卖种子的,搞餐饮的,开宾馆的,跑出租的,忙包装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就是说寿光人每挣10元钱,和蔬菜有关的收入就有7元。大棚蔬菜平均667m2效益达1.5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亩地里奔小康”,涌现了一批菜农“百万富翁”。
  蔬菜栽培的先进技术正在通过寿光农民向外传播。寿光有10万农民通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20多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有5000多位农民应聘到全国20多个省担任蔬菜技术员。
  
  “洋品牌”博览会上唱主角
  
  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种子就成为生命的延续物质。从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实质上就是种子革命。蔬菜种子是蔬菜生产最基本的、不

可替代的活体生产资料。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品种和种子(种苗)的贡献作用大约占到30%~40%。
  据组委会资料介绍,寿光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菜农用的都是自产种子;90年代初期,逐渐推广国内科研单位培育的种子;到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国外种子公司抢摊寿光蔬菜种子市场,每年通过寿光蔬菜市场在中国销售种子超过6亿元,辐射蔬菜面积16万hm2以上。而本地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常年的看家品种则慢慢地“全线退位”。
  寿光先后引进以色列、美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的1000多个蔬菜品种和400多项新技术,以无公害蔬菜为发展方向,走标准化、国际化生产路子,引领蔬菜生产的新潮流。据报道,寿光市年蔬菜种子总销量6万kg,80%的种子是“洋品牌”。例如,先正达公司的西兰花种子占到市场份额的20%,彩椒种子占到80%;海泽拉公司的番茄种子、瑞克斯旺公司的茄子也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笔者在主展区走访了先正达、圣尼斯、海泽拉、德瑞特、威马、bejo等外国蔬菜种业展位。跨国公司展出的蔬菜品种,主要是西红柿、大椒、黄瓜、茄子、甘蓝、胡萝卜等。外国蔬菜品种在产量和抗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口味好、品质佳、耐储运,另外,很关键的是跨国公司的蔬菜种子受知识产权保护,在市场销售中占有独特的优势。凡是挂有“洋品牌”名、优、特、稀的高档蔬菜,价格再贵也有人买。笔者询问一位参展公司人员,一个拳头大的彩椒售价多少?他估量一下说,30元吧!再问:“有人要?”回答:“还常脱销呢!”
  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在寿光设施蔬菜生产中,洋品种覆盖面积所占比例为:甜椒(含彩色椒)95%,大果西红柿61%,樱桃西红柿80%,无剌水果黄瓜80%,西葫芦50%,厚皮甜瓜40%,茄子30%;而有剌黄瓜、辣椒、苦瓜、丝瓜、菜豆、豇豆等则多为国产品种。
  韩国一家种苗企业开发了一种胡萝卜种子,在寿光蔬菜种子市场非常引人瞩目。这种胡萝卜种子每包80g售价80元,比其他胡萝卜种子价高10倍,年销售额达6050万元。即便如此,它还是不断“脱销”。总经理说:“我们企业在中国蔬菜种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凭借萝卜、胡萝卜种子等热销商品为基础,成为能与国际蔬菜种业竞争的公司。我们还准备开拓白菜、辣椒、西红柿、香瓜、西瓜等种子市场。”据介绍,在寿光露地生产的2000hm2胡萝卜,80%的种子来自进口。
  洋品种质量好,但价格之高也令人咋舌。有些蔬菜品种种子的单位价格比黄金还贵。笔者详细询问了几家种苗公司代理的洋品种价格:五彩椒种子每粒1元,网纹甜瓜种子每粒2元,黄瓜种子每粒0.62元,番茄种子每粒0.38元,油瓜种子每粒0.85元,茄子种子每粒0.4元。而这几种蔬菜国产种子的价格仅为几分钱。这些种子绝大部分是杂交品种,需要年年制种,年年购买。每户菜农仅购买种子一年就增加投入1.2万元。以一个蔬菜大棚需要千元的种苗计算,寿光市30万个大棚,每年光购买种子就需要多花2亿~3亿元。农民一面抱怨“洋种子”价格昂贵,一面还是乐意选购洋种子以获得好的经济收益。
  博览会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有近50家外国种子公司在寿光设立了销售点,有10多家外国公司建立了新品种示范基地或研发基地。国外种业带来的不仅是蔬菜优良品种,也带来了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现代企业营销理念和经营方式。
  
  中国蔬菜种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也是种业大国,蔬菜种业产值约在100亿元以上。透过寿光蔬菜博览会折射出中国蔬菜种业的缩影:中国蔬菜种业缺乏品种核心竞争力、市场健康发展的驱动力,这股驱动力量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能力(企业战略和战术管理能力,以及组织情商能力),而且包括来自企业的外部力量。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资本集聚和知识产权保护这几种力量。
  面对精品荟萃的蔬菜博览会,面对五光十色的新技术产品,业界人士都有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滋生出一种深深的忧虑:中国蔬菜种业高端产品已经被跨国种业公司主导,“洋品牌”在蔬菜种业市场领衔唱主角,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业界人士认为,要正确地认识中国蔬菜种业的现实和问题:一是要承认我们科研水平落后。“中国关起门搞了几十年运动,口头上喊赶超,实际上在原地踏步,怎么还埋怨人家是经济侵略呢?洋品种的背后隐含的是科学技术实力啊!”二是国有种业体制改革步履维艰,蔬菜种业小而分散。“我国注册100万元以上的蔬菜种子企业9000多家,注册100万以下的企业超过10万家,有一定规模的蔬菜企业屈指可数,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不超过10家,还没有超过亿元的企业,绝大多数蔬菜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种。”三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种质资源利用率很低。四是蔬菜种业老板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为眼前利益争夺市场,各自为战,缺乏长远的市场定位,更缺乏联合起来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理想和行动。当众多跨国种子公司捧着高端蔬菜产品,携强大的技术、资本、品牌和服务优势走进中国,把竞争擂台摆在田头地边时,中国的蔬菜专家和种业老板眼睁睁地看着跨国公司老板在中国的土地上用“洋品种”大把大把地赚钱。中国的蔬菜科研活动仍然不愿意走出传统的经院,摆着“大而全,小而全”的摊子进行着重复研究,其结果不能不令人忧虑。
  寿光蔬菜博览会折射出的问题,正在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思考。如何深化蔬菜科研体制改革、培育优良蔬菜品种和培创龙头企业,增强蔬菜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现代蔬菜种业的竞争,核心就是优良品种的竞争。农业生产力的突破与跨越,总是以种子革命为先导的。每一次品种的改良都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升级。
  第一,改革科研“双轨”体制。所谓的“科研双轨制”,就是一方面由政府拨款给所属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按项目课题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并不关心科研成果产业化;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按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拿出有限的销售收入进行科研再投资,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科研双轨制”使育繁推脱节,破坏了产业化自身的运作规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科研院所都拥有优秀的蔬菜研究人员,不缺种质资源,更不缺先进仪器设备,但缺乏良好的科研体制和激励机制。一位管理官员深有感触地说:“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院所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管理模式,确立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向。蔬菜的科研水平和新品种培育速度,决定蔬菜产业化走向及市场竞争力。”
  第二,蔬菜种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定位。洋品种蔬菜“扬帆”进入,形成明显的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强占城市近郊新兴的蔬菜专业生产基地和部分出口蔬菜基地,低端市场则成为广大农村自种自食和集市调剂所需品种的种子市场。高端市场竞争不只是品种及质量的竞争,更主要的是技术服务的竞争。而低端市场大多为常规品种,良莠不齐,价格低廉,市场供大于求,利润空间很小。因此,低端市场开发要在物美价廉上做文章,在优质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下功夫。具有科研和技术实力的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要不断增强科研实力,逐步涉足种业高端市场。
  第三,增强蔬菜种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通常所指:一为现实竞争力,指企业生存能力,包括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二为发展竞争力,指企业已经具有的扩张能力或再发展能力,包括现有规模实力和发展能力;三为潜在竞争力,指企业可能拥有的市场竞争能力,包括人力资源和研发能力。评价蔬菜种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品种创新、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技术服务、诚信经营等,不同时段有主次之分,但其切入点是品种创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孕育的蔬菜种业,科研单位只管育种,不问市场;种子公司只卖种子,不搞科研。确切地说,缺乏种质资源和品种产权的企业,最终要么沦为大型企业的种子代销商,要么在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
  中国蔬菜种业正步入历史拐点,表面上看似乎是一派大好形势,但深层次可以发现基本上还笼罩在计划经济的阴影里,特别是种业育繁推脱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蔬菜管理部门和种业老板必须树立紧迫感和使命感,组建蔬菜种子龙头企业,更新观念,锐意改革,才有可能避开崎岖弯路而快步走向康庄大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4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