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品“附加值”的“钢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宝钢南下湛江,武钢布子防城港,首钢选中曹妃甸......可以预见,中国钢铁工业的新版图将在这些钢铁工业“大事件”尘埃落定之后浮出水面。
  而以武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在2004年外贸中的强劲表现不仅得于天时,还得于其产品的“附加值”,是200强中难得的“质量”较高的企业。
  武钢的外贸拓展很有人情味。有一次,时任武钢老总的刘本仁出访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公司社长金中正先生出面隆重接待。恰逢这家公司因其前道工序故障钢锭短缺,刘本仁当即拍板由武钢按国际行情卖给他们5万吨,为他们解了围。不久,韩国方面获悉武钢因国内市场疲软,急于打开国际市场时,一口气向武钢订购了15万吨钢铁产品,为武钢救了急。随后,他们闻讯武钢的连铸坯紧张,导致热轧机能力有富余,于是组织了7万吨连铸坯给武钢作为来料加工,使热轧厂满负荷生产。武钢因此赚取了一笔可观的加工费。
  这只是武钢开拓国际贸易渠道的一个片断。2004年武钢出口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出口钢材(坯)66万吨,创汇达3.16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215%。而武钢出口历史最好的年份是在1995年,那一年武钢实现创汇2.95亿美元,没能突破3亿美元指标。时隔九年,武钢终于突破这一关口。
  创汇创新高并非偶然,这是武钢顺时调整产品结构,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2003年武钢出口钢材(坯)43万吨,创汇9983万美元,其中钢材仅有6000吨,钢坯为主要出口创汇产品。生产钢坯和长材需要耗费大量的铁矿石,而中国铁矿石资源短缺,富矿尤其少。我国的钢铁行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进口原料来支撑发展,钢坯和长材的大量出口未必是好事。
  面临这样局面,武钢决定力争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价值,尽量提高进口原料使用价值。2004年武钢出口的钢材主要是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双高”产品,不再是粗加工的钢坯和长材。
  与2003年相比,武钢出口创汇的特点一是以热轧钢材为主;二是以生产企业客户优先;三是根据市场价格调整出口品种;四是出口单价远远高于2003年。
  2004年一季度,由于国内钢铁价格均在高价位运行,导致钢材出口产品进度放缓。5月,国家宏观调控,全球经济复苏,国外钢铁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价格,武钢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加大钢材出口力度,制订了出口工作管理条例和一系列倾斜政策,还在日本、德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建立了贸易公司,形成了对西欧和东南亚市场的扇形辐射。
  2004年前8个月,武钢钢材出口量实际达到20.5万吨,累计创汇8447万美元。照此进度,要实现全年创汇3个亿,必须打破常规管理模式,统一指挥,目标一致。时任公司出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现任武钢总经理的邓崎琳,亲自负责此项工作,使各个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从合同评审、原料投入、到产品检验和发货装船,全线贯通,终于确保了每月10万吨出口合同的兑现。
  进入2005年,全球经济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我国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拉动钢材消费,促使国际钢材价格总体高于国内价格,给钢材出口带来新的机遇。
  据了解,2005年武钢计划出口100万吨钢材(坯),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已经发货22万吨,创汇1.2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有望突破3亿美元,全年突破5亿美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7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