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丽颖

  摘要:无障碍概念贯穿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经验借鉴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及设计建议。
  关键词:无障碍:外部空间;武汉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095-02
  
  作家史铁生曾说过:“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我想走而不能走,就像健全人想飞而不能飞……对人而言,幸福总是有限的,而困难总是无限的。”
  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的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1 概念界定
  
  无障碍外部空间是指通过规划、建筑、管理等手段,消除建筑物以外城市开放空间中妨碍或限制使用者正常活动的空间不利条件,形成方便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和进行社会活动的空间环境。与无障碍外部空间相对应的是建筑内部的无障碍空间,两者共同组成无障碍环境空间整体,相互影响。
  
  2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发展历程
  
  根据2006年末的相关统计,武汉市有65岁以上人口56.2万人,武汉市35万残疾人中有肢残人5.4万人、盲人6.2万人、言语听力残疾7.6万人,儿童的数量也在武汉市中占有一定比例,如此庞大的人群是对无障碍设施需求的一个很大的特殊群体。
  武汉市的无障碍外部空间建设较国内其它大城市晚,1994年,武汉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建委、市残联关于开展通道与交通无障碍试点改造工作的报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大声疾呼建立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市建委、设计院、残联等有关部门也大力配合,积极努力采取措施。因而,武汉市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取得了不少成绩。经过10余年的努力,法律、规范有了明确的规定,武汉市的无障碍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3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现状
  
  由笔者调研成果总结出,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的建设经过10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绩,现在武汉市的重点区域及地段如天河机场、武汉客运港、黄鹤楼、江汉路、以及最新改造完成的武昌火车站以及一些大型商场、重要路段等处均较好地进行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见图1、2)
  
  
  但由于种种主客观上的原因,整座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速度、建设规模、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与武汉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速度和残疾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很不相适应,与国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和全国其他城市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总的讲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
  
  3.1 无障碍外部空间设施建设没有形成系统,总量过小,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还缺乏中长期建设规划,设施建设存在着无规划指导的问题。居住小区、住宅建筑和公共交通是武汉市无障碍建设的薄弱环节。武汉市目前公共交通还没有一条无障碍公交车线路,没有一辆无障碍公交车辆;主要繁华地段、主次干道均未设置盲人过街语音提示装置: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更是寥寥可数。许多新建的公共建筑、大型商场等都没有设计无障碍设施。
  
  3.2 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问题大量存在。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大量存在,已建的盲道、路口坡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设计和施工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不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的情况,如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坡度不达标,不便轮椅车行走。有的盲道在设计时就不规范,如盲道终止处没有铺设停步块材。绝大部分无障碍设施没有设置国际通行的无障碍标志。(见图3)
  
  3.3 原有已建的道路及设施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度较慢。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武汉市原有已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特别是居住小区和居民建筑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进展不快、速度较慢。大部分商场、宾馆、餐饮业、娱乐场所、公园、旅游、景区(点)、医院、银行、政府行政办公场所特别是社会服务性窗口单位、公安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进度缓慢。(见图4)
  
  3.4 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当前,武汉市没有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修和管理的工作部门,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比较严重,以至辛苦建设起来的无障碍设施由于缺乏管理被挤占、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亩道成了停车场,或者被其它经营摊点、电话亭等占用,无障碍设施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形同虚设,甚至给残疾人造成身体伤害。已建的无障碍设施缺乏必要的养护,部分设施损坏后没有及时维修,降低了无障碍设施的实际使用率。
  
  4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问题解决对策及设计建议
  
  4.1 解决策略
  (1)加大对已建设施和建筑的无障碍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无障碍设施的水平。建议武汉市在制定城市改造计划时,调动各方积极性,重点抓好现有主要道路、车站、码头、商场、剧院等主要公共建筑以及住宅小区、公园、旅游景区(点)的无障碍改造。
  (2)加强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提高无障碍设施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建立健全无障碍设施管理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办度,加强经常性的检查与维护保养。对占用、损坏和管理失职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确保已建无障碍设施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让其发挥好社会效益。
  (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无障碍环境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宣传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建设无障碍环境的认识,增强无障碍公众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引导全社会养成关注、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爱护、维护无障碍设施的良好习惯。
  
  4.2 设计建议
  (1)系统化
  武汉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大系统,系统内各元素、子系统之间只有相互配合,有机协调才能维持城市的正常运作和发展。武汉城市无障碍外部空间系统化建设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控件开发的系统化。二是总开发方式上,武汉市无障碍城市步行环境与周围用地的开发应采取相互提携,互为开发奇迹的综合性关系。
  (2)阶段性
  必须看到武汉市现有无障碍设施的阶段性。武汉市现在应还处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初级阶段,即满足基本无障碍的要求。保证设施的质量是重点,而发展到高阶段,保证设施的舒适性就成为重点。
  (3)定位与分类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设施作为城市辅助系统其角色决定其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以实用和易识别为主,不易过分夸张和张扬。
  对武汉城市无障碍整体空间进行分析和分类,不以具体区划为边界进行配置,在针对具体设施空间所在区域情况进行调配和建议。
  
  5 结语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无障碍设施建设不需要高难度技术的支持甚至无须追加多少投资。但却能为残疾人老年人及其它弱势群体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前提和条件。体现出政府社会对弱势人群的关爱不要小看几节台阶,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它可能就是一座山峰,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以平等参与共享为宗,旨以爱心和奉献为动力,在不远的将来武汉一定会以无障碍城市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5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