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近30年地表湿润指数变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利用1981~2010年临汾市17个观测站的气象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 《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中计算湿润指数的方法,对临汾市地表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以期较客观地描述临汾市地表湿润状况的演变规律及其区域特征,并为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临汾市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采用临汾市所辖17个观测站1981~2010年近3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mm)、月平均风速(m/s)、月平均气压(mb)和月平均相对湿度,进行各个站点地表湿润指数的计算。
2.计算方法
湿润指数(K)能较客观地反映某一地区的水热平衡状况。
式中,R为降水量,ET为潜在蒸散量。
式中,i是月份的编号,Pi是月平均气压(mb),ti是月平均气温(℃),di是月的天数,Ui是在10~12m高度处观测的月平均风速(m/s),Woi是在温度为ti时的饱和水汽压(mmHg),而hi是月平均相对湿度。
月湿润指数Ki= Ri/ETi,其中Ri是月降水量(mm);季度湿润指数K= Rs/(∑ETi),其中Rs是季度降水量(mm),∑ETi是3个月潜在蒸散量之和;而年湿润指数K= Ra /(∑ETi),其中Ra是年降水量(mm),∑ETi是12个月潜在蒸散量之和。
K<1时,表示大气降水少于植被生理过程需水量;当K=1时,表示该区域大气降水与植被生理需水达到平衡;当K>1时,表示大气降水大于植被生理过程需水量,降水条件不成为当地植被生理需水的限制因子。
二、结果与分析
1.时间分布特征
1.1年湿润指数变化趋势
1981~2010年间,临汾市湿润指数总体上略有增加,但增加趋势不明显,经线性回归法计算得出近30年湿润指数趋势倾向率,平均每10年增加0.033,而近10年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049/a,气候呈干旱化趋势,主要原因是近10年临汾市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临汾市近30年平均湿润指数为1.93,降水条件不是临汾市植被生理需水的限制因子。近30年湿润指数最大出现在2003年最高为3.73,对应2003年是近30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年降水量为773.2mm,较常年偏多283.6mm,而湿润指数最小值出现在1986年为0.92,对应1986年是降水量次少的年份,年降水量339.3mm,较常年偏少150.3mm,近30年中仅1986年湿润指数小于1。与常年平均湿润指数相比,有11年为正距平,19年为负距平,其中在3个连续时期,即1981~1984年、1986~1988年和1994~1997年,都为负距平,其他时期正负距平不等。
1.2 月湿润指数变化趋势
根据临汾市近30年月湿润指数的统计分析(见表1)可知,4~10月连续9个月的月湿润指数均大于1,并且呈现抛物线型分布,这段时间恰好是植被和作物的生育期,降水条件大于植被生理需水量。月湿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8月为5.08,7月次之为5.02,主要是7、8月是临汾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此时期也是农作物生理需水的关键期,可见降水可以满足植被生理需水,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0.19,11~12月及1~3月虽然湿润指数小于1,气候相对干旱,但此期间对植被和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小。
表1 1981~2010年各月平均湿润指数
2.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1981~2010年临汾市平均湿润指数空间分布图(图略)分析:全市各县市近30年平均湿润指数在1.62~3.05之间,其中安泽最高,汾西最低,总的趋势是从平川北部向南、向东、向西逐渐递增,尤以东部山区最大、西部山区次之。临汾市各县市多年平均湿润指数均大于1,表明大气降水量大于植被生理过程需水量,就过去30年平均而言,水分不构成植被生长的限制因素。
3.临汾市湿润指数变化的原因
3.1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的变化
湿润指数是一定时间内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比,降水量或潜在蒸散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湿润指数的变化。1981~2010年间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26,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均呈下降趋势,由临汾市1981~2010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与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图略)分析,近30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大于潜在蒸散量,从年代际变化可以看出,1981~1990年间临汾市降水量最多,潜在蒸散量也最大,1991~2000年间临汾市降水量最小,潜在蒸散量也最小,2001~2010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潜在蒸散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导致近10年湿润指数下降。
3.2湿润指数与其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1981~2010年期间,临汾市年平均气温以0.445℃/10a的速度线性显著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则以0.622/10a的速度线性减少。由临汾市各气象要素与湿润指数的相关性及线性趋势倾向率(图略)得出,临汾市湿润指数与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与蒸散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气压不显著相关。
三、结论
近30年临汾市平均湿润指数为1.93,降水条件不成为植被生理需水的限制因子,湿润指数总体上略有增加,但增加趋势不明显,而近10年呈下降趋势;分月看,月湿润指数呈抛物线型分布,8月最大,7月次之;一年中夏季最湿润,冬季最干燥;空间分布上,地域差异表现为从平川北部向南、向东、向西逐渐湿润,尤以东部山区最湿润、西部山区次之;湿润指数与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与蒸散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气压不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S].2007.
[2] 邢文渊,马雷凯,肖继东等.北疆地区地表湿润指数变化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4):9-12.
作者简介:代淑媚(1980-),女,汉族,山西省太谷县人,大学本科,工程师,通讯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鼓楼南大街235号,主要从事天气预报服务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3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