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给城市的合理规划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小区显得日趋重要。本文就从城市居住小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科学规划、改善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住宅小区;住宅建设;住宅产业
在当前社会,如何在兼顾开发商利益、环境效益、业主需求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体现居住区人性化与人文文化和谐统一宜居家园,是小区规划设计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人们在选择住宅时,不再单纯地追求居住面积和适用的功能,而更多地考虑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区域位置、物业管理、物资采购、交通等诸多因素,因此对小区总平面规划的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目前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过分追求形式美,注重观赏性,缺乏安全性、实用性和参与性。表现在注重视觉效果,而未重视真实空间的环境营造,理应表现其人文关怀的“内容美”未得到充分体现。如小区内的大广场,表面上很气派,但因其空间尺度过大,容易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业主生活私密性和安全感的缺乏;花坛和水池锐利的边角周围没有护栏的水池成了威胁小区居民安全的潜在因素
(2) 是可预见性差、前瞻性不足,与小区未来发展不相适应。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规划设计上只限于满足当前需要,而不考虑是否为来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问,致小区未来改造时遇到诸多问题。如未考虑停车位规划或规划不足给业主生活造成的不便。管线预留不到位导致未来改造中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智能化设计考虑不足导致小区包括安全防范、通讯网络和物业管理等智能化系统建设落后于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等。
(3) 为强调小区亮点和卖点,片面追求设计的“新、奇、特”,造成小区风格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割裂。如为了能在众多小区中“独树一帜”,在设计上追求建筑形体的标新立异和布局结构的变化多端,结果造成小区风格和周围环境不协调,没有融入到周围整体环境当中,也与城市整体形象格格不入。
2.住宅小区建设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
(1)住宅建设还未摆脱粗放型生产方式,住宅产业的缺陷暴露明显:主要表现概括为“一高三低”――能源消耗高, 物质消耗低,生产率低,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低。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4倍,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5-1/6,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仅为31.4%,与发达国家的60%-80%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按照国际通行说法,科技进步对产业的贡献率超过50%才算是集约内涵型发展的产业。
(2)住宅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尚未形成完整系列的建筑体系。尤其是国外已比较通用的钢结构建筑住宅、木结构住宅、装配式住宅、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筑体系缺乏相应的配套技术及相关规范、标准,推行起来难度较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住宅小区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尚未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住宅小区的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特别是规范住宅小区生产的模数协调工作滞后,阻碍了住宅标准化、通用化住宅小区体系的形成。
(4)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筹全局、统一协调的领导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除部分省、市外,不少地方还没有建立开展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缺乏具体的目标、步骤和措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主要局限在住宅小区的示范、试点项目上,未能形成引导住宅发展的产业链条以及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成套技术体系。
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建议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的水平好坏直接影响着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全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住宅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2)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征,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住宅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小区内的文化建筑、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优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公共性具有一定得限度的空间,作为住宅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紧急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该注重分开各种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以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进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性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为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花草,增加庭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形成垂直绿化的景色。
(4)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居民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中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型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4结语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即使是一幢建筑物也要研究总平面的设计问题。要将建筑设计做好,就必须处理好该建筑与地形、道路、绿化、相邻建筑和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这样建筑设计师对人们的居住模式、居住心理和居住观念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采用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小区特色的确定上作出变化,从而创造出一个高品质、高效益的人居空间,实现城市环境、住户与开发商多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S].
[2] 杜希洪.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J].建筑与规划设计,2008,(1).
[3] 李爱生.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2009,(4).
[4] 元 育 岱.住 宅 建 筑 涉及图说[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8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