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优劣的首要前提,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阶段我国工程质量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将从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现在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建筑工程质量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略述一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以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
  一、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管理与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质量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坚持“质量第一”的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二是“用户至上”的基本原则;三是“以人为核心”的原则,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四是以预防、预控为主的原则,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五是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遵守国家的规范、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2、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1)、项目的实施者
   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实施者,它包括:业主方、承(分)包商、供应商(材料、劳务等),所以,要全面衡量实施者的能力。
   (2)材料的控制
   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并能符合设计标准要求。严禁易污染易反应的材料混放。尤其要注意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合理选用,严禁混用、少用、多用。
   (3)机械设备的控制
   对施工方案中选用的模板、脚手架等施工设备,如需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应将其作为重点进行控制。
   (4) 施工方案
   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对主要的施工项目要事先拟订几个可行的方案,找出主要矛盾,明确各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反复论证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随着工程的进展,要不断细化和深化施工方案,使之更利于质量控制。
   (5) 施工环境
   a、自然及施工作业环境
   编制施工方案时,应从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制定切实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施工对策,并从实际条件出发做好冬雨期施工项目的安排和防范措施。
   b、施工质量管理环境
   质量管理环境主要是指质量控制的内涵,它包括工程实施者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等,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时刻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处于良好状态。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质量管理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建筑工程在全部施工过程中,每个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随时受到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施工环境等影响。工程质量往往会因某个因素而出现问题,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能最低限度的减少不合格工程的出现。
   三、现场施工质量监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
   1、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
   2、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建立人员;
   3、实验控制,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
   4、测量控制,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5、利用支付手段控制,施工单位未能全部按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施工,当工程质量部分出现问题从而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支付工程款,显然这种控制是直接有效的手段。
   四、施工现场质量控制途径如下:
   1 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工作
   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文明施工和安全措施要求及成品保护等。
   施工技术复核是施工过程中保证各项技术正确性的重要措施,凡属轴线、标高、材料配比、样版等用作施工依据的技术工作,都要进行严格复核。
   2 严格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在工序质量控制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或跟踪检查,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
   进行作业技术交底,检查施工工序、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落实工序施工条件是否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检查工序施工中人员操作程序、操作质量、工序质量和分项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程要求,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 工程变更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变更的范围一般是:设计变更、合同文件的变更、施工时间的变更、工程量的变动等。发生工程变更时,要严格遵守变更程序,这样才能保证变更尽量不影响工程质量,即:提出工程变更的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查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与业主、承包商协商→监理工程师审批工程变更→编制变更文件→监理工程师发布变更指令。
   4 施工成品的质量维护
   已完施工的成品保护问题和措施,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阶段就应该从施工顺序上进行考虑,防止施工顺序不当或交叉作业造成相互干扰、污染和损坏。成品形成后可采取防护、覆盖、封闭、包裹等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就此结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围。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二,对保修范围外的项目,对于紧急抢修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抢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三,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施工方应组织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现场会诊,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看来,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丝毫没有因为工程的完工而懈怠。一个企业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善始善终,千万不能虎头蛇尾,这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竞争力。
   5 做好施工质量验收工作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尤其是现场施工工序资料(含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管理技术类资料、材料质保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
   五、施工质量验收属于过程验收。其程序包括:
   (1)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通知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2)分部分项施工完成后应在施工单位自行验收合格后,通知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验收,重要的分部分项应请设计单位参加验收。
   (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检查、评定,符合验收标准后,向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
   (4)建设单位收到验收申请后,应组织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等方面人员进行单位工程验收,明确验收结果,并形成验收报告。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既要把握安全施工,也要控制质量,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安全出效益”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同行的共识。因此,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对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施工事故,确保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把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才能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杜绝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才能真正成为建筑工人的生命保护伞。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安全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我们制定的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随着建筑施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一次大的挑战、大的发展、质的奔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实现的主要保证。但是,在施工项目开展中,由于质量控制能力较差,控制手段不力,造成质量水平不稳定,甚至下降,致使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人民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终极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进步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所以说施工现场管理是很重要的,即使整个工程的基础,也是技术质量的保证。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可谓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复杂管理过程,其有严格的工作范围、时间进度、成本预算、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单纯依靠个人英雄式的单打独斗或者孤军奋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项目管理的过程,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1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