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建大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笔者结合大田县森林资源现状,简要综述了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资源现状 原因 问题 对策
   近年来,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快进展,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多种制约因素导致目前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森林资源现状
   我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境内主要种群有壳斗科、松科、山茶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樟科、冬青科、蔷薇科、杉科等;全县境内土地总面积为21.68万hm2,其中林业用地为l4.93万hm2,非林业用地为6.75万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8.86%和31.14%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l0.42万hm2,无林地1.74万hm2,灌木林地1.35万hm2,未成林造林地3 153.33 hm2,疏林地1.10万hm2。在有林地中,人工林7.52万hm2其中纯林7.14万hm2,占人工林面积95% ;混交林3 800 hm2,占人工林面积5%),占有林地72.15%,天然林2.90万hm2,占有林地27.85%。目前该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645.25万m2,森林覆盖率为48.1%,绿化程度为79.4%。由此可知。该县目前森林覆盖率、绿化程度较高,但人工造林尤其是人工纯林所占比重较大。
   随着近年来该县境内林木树种的逐步增多,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大,有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导致森林病虫害逐年增加.不仅增加了当地林农防治工作量及营林成本,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当地林业发展,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
  2 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树种及其布局因素
   由于我县范围内人工纯林树种单一,并且同一树种集中连片,植物群落的物种及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偏低,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抗病虫害能力差的后果。而当病虫害一旦暴发则极易蔓延、传播,甚至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和灾害,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从近年来病虫害统计情况来看,县内森林受害面积逐步增大、发生频率逐步加快、病虫害种类增多.对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了极大威胁。
  2.2 防治机构缺位及监测预警滞后
   对病虫害的监测是森防工作的重要一环,但也是相对薄弱的一环,目前虽然该县已经设立森防站,但由于编制及经费原因导致工作开展相对困难,其缺少相应的经费及监测手段,导致病虫害监测工作相对落后;同时对病虫害监测预报方式仍为传统的地面调查方式,国际先进的测报技术和设备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手段和经费问题而难以得到应用,因此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
  2.3 管理混乱。外地害虫传入
   目前从事苗圃工作从业人员多不具备从业资格,种苗生产及经营单位缺少必备条件等客观原因及疏于管理等导致林木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经营秩序混乱,甚至出现病苗、劣苗、弱苗等充斥市场。同时,无序从外地引进林木树种,难免将外地病虫害带入境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难度。
  2.4 防治器械匮乏
   随着县内林地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树种的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也必然随之增大。但往往由于树木高大导致林农拥有的防治器械不能发挥作用;而专用的防治器械却相对匮乏。因此一旦病虫害暴发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消灭。
  2.5 防治方法不当
   原来在农林生产活动中一般对病虫害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在防治过程中难免使用大量剧毒化学农药,在对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也使其天敌大量减少,导致病虫害种群失去了天然的控制能力;同时由于防治病虫害的药物种类、剂型单一,长期以来使病虫产生了耐药性,因此防治效果相对减弱。
  2.6 自然环境因素
   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大尤其是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后致使病虫害栖息环境发生了变化,基本没有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的耕作措施,为病虫害提供适宜生长发育环境,因此导致病虫害泛滥成灾。
  3 目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发生面积增加。防治难度增大
   随着近年来我县境内林业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面积的增加,同时该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冬季偏暖等因素,导致病虫害逐年增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以及当前由于病虫害防治资金、人力、技术等缺乏状况等因素加重病虫害危害程度,防治难度逐年加大。据调查,近年来全县境内林业病虫害发生率已高达80%。
  3.2 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严重
   目前本县境内存在的能够导致严重灾害的病害虫种类已由20世纪末的30余种增加至目前的50余种,其中不少是从外地陆续传来的,也不乏原来县内从未发现的。危害比较重的如天牛类、星室木虱、焦艺夜蛾等,近年来暴发成灾,一时难以控制,导致全县每年由于病虫害原因导致木材减产近1万m ,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在给当地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3 病虫害威胁增大。防治形势严峻
   自21世纪初到现在,先后已有松材线虫等多种病虫害先后侵入邻县,虽然采取了针对性的控制病虫害蔓延措施,未造成巨大的毁灭性危害,但其潜在的威胁却不能忽视,其一旦侵入则可能带来境内部分树种在短期内毁灭的后果。
  3.4 顽疾难治现象逐年增多
   对于危害比较严重的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病虫害一旦侵入则相当顽固,并且有暴发成灾的特点,马尾松毛虫等部分病虫害种类近年来甚至出现年年暴发的趋势;同时由于县内监测设备较为落后。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监测到,而当其发展到较为严重时则防治相当被动。
  4 防治对策
  4.1 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认识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可持续发展是国家一项基本国策.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而病虫害防治工作则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保证其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起到正面作用;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以及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起着支撑保障作用,因此对其应从实现21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嘲。
  4.2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能否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并及时做出短期预报或预警,决定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成败。若条件允许可结合当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对森林病虫害作出中长期预报,从而为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进行提供有力保障。而要达到该目的需对病虫害进行长期调查和观测,积累基础资料,建立数据资料库,并用高端科学技术来处理监测和防治工作。其具体 实施应采取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等措施,便于对病虫害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杜绝平时不调查,待发现时则已经严重危害的现象;应以县测报点为中心,并建立多个测报分点,实现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实现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全县范围内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同时能够结合林木资源情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中长期预报。

  4.3 加强技术改进手段
   一是坚持生态林业路线。全县范围应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并营造混交林,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措施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摸索出一条能够同时满足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协调发展的路线。二是遵守安全使用农药规则。在对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遵守有关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对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等防治效果虽然明显但危害环境严重以及容易产生抗药性的药品做到逐步禁止使用,而应该大力提倡使用低毒、高效、广谱、环保的防治药品,以减轻其对环境及当地水资源带来的污染。三是发展生物防治。
   在未来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及规模都应该有大的突破,并应推广普及,不断研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能够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并从多种树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对现有单一纯林向混交林转化,为其演替过程创建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调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害功能。
  4.4 防止新病虫传入
   应加强对现有林木尤其是对新引进林木的检疫工作,采取增设检疫检查站点、加强产地检疫。尤其是针对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查站点的情况应加强产地检疫.加强对森林植物及其附属产品的流通市场、存贮以及加工生产等单位进行执法检疫,取缔无证木制品加工企业。从多方面堵住一切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防止县外病虫害随森林植物产品及种苗等流入境内。
  4.5 安全利用技术
   针对我县是松材线虫病疫区,实行全县松木检疫封锁,严禁松原木和未经除害处理的松木制品运出县外。同时,设立经上级林业部门批准的具有除害处理能力的松木安全利用地点加工企业,要求定点加工企业在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非羽化期严格按有关森检技术标准安全利用松疫木和非疫情乡镇商品性财伐的松木。这样在疫情除治过程中既能减轻林农的经济损失、缓解疫情除治工作难度,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到疫情除治与经济发展两不误。
  4.6 适地适树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树种、品种的搭配工作,积极营造多树种、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应大力栽植乡土树种,同时引进优良品种等,做好树种林种的配置,应努力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争取实现 混交林比例占50%以上。从营林措施上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发生和发展。
  4.7 加大资金投入
   应坚持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资金投入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从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更多的资金;当地政府应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中,所需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以便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同时应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便于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5 参考文献
  【1】李宗德.互助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148―149.
  【2】郭永玲,马国林,陈占林,等.宁夏惠农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9(4):78―79.
  【3】赵增强,史存峰,彭丹琳,等.浅谈丹凤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8(1O):151-152.
  【4】李董乒.永嘉县森林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34,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1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