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环境保护规划的城市规划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长期以来,因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致使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部分城市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从三方面提出城市规划中实现环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对策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靠性、脆弱性等特征,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长期以来,由于城市规划中往往片面依照“人口――性质――规模――布局”的模式来规划城市,没有对环境保护引起高度的重视,致使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影响巨大。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当今世界尤其是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以生态环境系统为保护对象的环境保护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1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989年12月26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解决一个空间环境问题,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依托的载体,也是自然与人工相互结合依存的一个纽带,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城市规划对环境有重要影响,在规划和决策初期,将环境保护进行综合考虑非常重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针也是防止污染的战略措施,自然界是一个多层结构的系统,其发生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把原生的环境改造为适直^类社会发展的生存环境。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寻求在规划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实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统一。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中也明确环境保护规划是城乡规划的必要内容。
   2 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危机
   2.1大气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SO2等废气、汽车尾气、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家庭中能源的消耗以及诸如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各种喷雾剂。据资料现实,我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70%死亡的癌症患者与污染相关,20%的儿童铅中毒,大城市里每10对夫妇就有一对因污染生不出孩子。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6个在中国,北京也位列其中。同时,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2水污染
   尽管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居民的卫生服务得到改善,但改善的速度赶不上水质受污染的程度,水质仍然继续恶化。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工厂排水、生活用水(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以及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等。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l/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而由于水污染引起的患疾,每年就有9亿人次。
   2.3噪声污染
   当前,噪音污染已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成为城市污染。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A)。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高强度的噪声则不仅损害人的听觉,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强度噪音如,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当前,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2.4 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如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3城市规划中实现环境保护的对策
   基于以上环境危机,结合我国实际,按照“五个统筹”以及环境保护所采用的“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应将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协同考虑,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3.2 城市规划应同时编制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3.2.1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重点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改革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2)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对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3)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合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4)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5)通过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及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6)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2.2 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因素的分析,明确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治方向和重点,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水污染治理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生活污水的治理,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生活给水总量的80%~90%,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二是工业污水,应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采取如下措施:1)大力宣传节约用水,规定用水定额,重复利用废水、废水处理后再利用,发展不用或者少用水的工艺;2)制定区域性水质管理规划,合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实行区域性水污染防治系统。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3.2.3 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产生噪声污染的原因,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采取了如下措施:1)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确定交通线路,科学分流城市车辆,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合理规划交通线路,科学分流城区车辆;2)加强环城公路的建设,限制过境公路穿过市区;3)加强路况、车况以及车辆行驶中产生噪声的管理;4)控制铁路、港口、机场噪声;5)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3.2.4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加大力度进行废物综合利用,使之资源化,对目前没有条件综合和利用的,要处理处置、存放,等到时机成熟再作为原料重新利用。对有害有毒的固体废物主要采用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填埋、堆肥等方法。最终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3.3 城市规划编制中环境问题思考的途径
   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上,根据我国实际,并以现时的技术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结合得更深入一步:1)在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确立环境限制是城市或区域发展限制性因素之一的观念,并通过对主要的环境限制因素及潜在的污染源的分析,合理界定城市的规模,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2)在改造和城区重整规划中,尽一切可能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降低太高的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增加城市空间和绿地,消除用地布局不当如工业与居住相邻引起的环境干扰;3)在郊区发展中,通过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确定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景观敏感区,保护其不受城市化的不利影响;4)在市政详规层次上,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与环境影响评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汪腾英.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09,(6):102.
  【2】徐晓民,张瑛.浅谈环境保护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143.
  【3】高清.桂林市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法律机制【J】学术论坛,2008,(4):178-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3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