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产养殖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水产养殖的思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以及对病害的防治措施,仅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防治;思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一、水产养殖思路
1.全新的混养概念:科学的混养概念告诉我们,不但四大家鱼可以混养,甚至鱼、虾、贝、蟹之间也可合理搭配混养。如鳗鱼塘里混养胭脂鱼,胭脂鱼可摄食鳗鱼吃剩的碎料;对虾塘里混养小规格的尖吻鲈,尖吻鲈可及时摄食死虾,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
2.淡化驯养:许多海水养殖品种是广盐性的,如虱目鱼、南美白对虾等甚至可在没有盐度的水体中生存。且海水品种在淡水中养殖,生产速度往往更快,病害也可大大减少。
3.北鱼南移:北方有许多优秀的水产品种以往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北方地区许多广温性的鱼类在从苗种开始逐渐驯化后,完全可适应南方的生长环境,甚至全年的平均生长速度较其在原产地更快,效益也更为显著。
4.杂交优势:一个优秀的杂交种,其优势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在生长速度、抗病力、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更是引人注目,如杂交大口鲶、杂交太阳鱼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品种。
5.仿野生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追求绿色食品也已成为时尚,这就必然导致了同一个品种野生的价格要高出人工养殖的许多倍。这一现象为养殖界人士拓宽了思路。如有人在四大家鱼塘里跨年度混养水鱼,结果养出的水鱼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的,售价不菲。
6.超大规格: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品种中,如果能养出超大规格的品种就会物以稀为贵,其市场的接受程度也往往令人惊喜。如目前的超大规格鲟鱼(5公斤以上),售价和售量都十分可观。
7.轮养:轮养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二是减少病害传染;三是根据市场行情,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殖鲈鱼,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
1、均衡水产品上市时段
淡水养鱼,一般是春天放苗种,秋后捕净,集中上市,造成了秋冬季节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春节过后价格逐渐回升,7、8月达到最高水平,以后价格又逐渐下降。如果在鱼价高的季节有商品鱼出售,定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宿松县一般秋后价格保本或微利,在春、夏季,价格较高。要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可采取技术措施,搞好均衡上市,可放养大规格鱼种,使商品鱼提前上市。在3―4月放养0.15~0.20 kg的大规模鱼种,7―8月可达到商品规格上市,价格一般要高出秋后50%以上。也可采取商品鱼囤塘越冬,到第2年“春节”至“五一”前后上市,虽然鱼经过越冬有损耗,但由于价格较高,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全面推广网箱养殖
网箱养鱼具有管理方便、投资少、易捕捞等优点。在水面较大、水位较深的池塘,可开展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以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江苏等地的经验,只要水面在0.67 hm2以上,水位可保持2 m的池塘,均可放养。开展小网箱养鱼,效果也很理想。由于网箱养鱼技术简单,风险小,操作方便,经济效益显著,适宜普遍推广应用。
3、努力改善养殖环境
3.1.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3.2.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3.3.生物调控水质。目前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4.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三、对病害的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白露头,鱼死不断头”。因此需做好上市准备和防寒保暖措施。
1、采用生物调控水质
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
2、加强巡塘: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查看鱼虾蟹活动和吃食情况,查测水色、透明度、PH值,及时捞掉腐草、残饵,消毒清理食场。对河蟹、甲鱼等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3、掌握病害发病规律
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规律,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投喂药饵,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如银鲫的出血症,在发病季节每隔15~20 d对水体消毒1次,并投喂药饵2~3 d。预防草鱼的三大病害,建议每周投喂药饵1~2 d,主要是消炎类药配合护肝类或三黄粉类药物混合饲料均匀投喂,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投入,可有效预防草鱼三大病害。
每年开春以后温度回升,此时鱼类经历了一个冬天后体质较弱,比较娇嫩,此期间应该进行营养性的调养,使鱼类逐渐健康生长,体质增强,提高免疫力。在此期间,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或葡聚糖、酵母多糖、黄芪多糖和中草药等内服,以提高鱼类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诱食、改善体色和肉质,增强鱼类抗应激的能力。此时,尽量少用或不用消毒剂、杀虫剂和抗生素等药物。
当水温升高到20 ℃以上时,是鱼类发病的高峰期,一旦发生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则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应尽早尽快采用内服外用的方法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这些疾病造成的损失大小与用药的早迟关系很大。对于烂鳃、腐皮、烂尾等病重点要放在对体表或鳃的处理上,要进行小水体高浓度药物浸泡,使伤口消毒,阻止进一步感染溃烂,促进伤口愈合,并防止水霉病的继发感染。在此期间,鱼类疾病的治疗,应做到及早、及时、有效,对症下药。否则,延误治疗时期,导致病情加重,将给水产养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结束语
作为基层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应把养殖水域的水质监控、病害监控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加强水产苗种的检疫,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渔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普及病害预防和科学用药知识,大力提高渔业生产者的健康养殖技术水平,同时要认识到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也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5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