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的体会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已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苏州城市污水处理实际,从城市污水处理的管理体制、收费、设施建设、投资机制、全社会参与等方面,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
长期以来对城市污水卓有成效的治理,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优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体制创新:坚持“政企分开、
政事分开”,建立新的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污水处理一直被看作是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事业单位,垄断式的管理体制,缺乏活力的经营机制,淡薄的竞争意识,不仅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运行效率低下,政企不分,使得政府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督难以到位,城市污水处理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企业化改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发展的迫切要求。组建有限公司,特许授权其对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是必然趋势。水务集团成为产权清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后,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职能由此实现了从对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直接管理、运作到法规政策标准制定、统一规划指导以及市场监管的重大转变。
供排水体制改革的成功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计划经济模式下体制弊病,建立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管理有效的供排水一体化管理体制,彻底改变污水处理厂“吃财政饭、捧铁饭碗”的状况,确立了企业身份和市场地位,可为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通过供水、污水处理职能的有效整合,使发挥供水杠杆作用、强化排污监管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形成供水与治污的高效联动机制。
二、收费创新:坚持“污染者付费”,建立良性循环的收费体系
环境污染和损害引起的有关费用由污染者承担的付费原则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对排放污水的企业或个人征收污水处理费,体现了这一原则,也是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和推进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目前,从全国范围看,虽然大多数地方已开征污水处理费,但收费标准偏低、收缴不到位等问题却使其补偿污水治理成本的作用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根据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污水处理费应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成本、还贷及微利等因素合理定价,建立与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联动机制,使其始终保持在补偿污水厂投资运行成本并略有盈利的水平,才能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营和产业化发展。
为此,需要将污水处理费纳入自来水水费构成体系并全面开征,根据治污成本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整。收费标准基本反映污水处理成本,体现价格激励作用。在解决污水处理费收缴率难问题上,可实行供排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城市所有自来水用户的污水处理费均统一收取,统一上缴财政,自备井用户的污水处理费则由市水利部门代征,市财政根据每年污水处理实际运行情况,从污水处理费收入中支付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不足部分暂由市财政负担。通过污水处理费这个“经济杠杆”,既有效地补偿了治污成本,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又增强了“买单”观念和节水意识,提高了削减污染物排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发展创新: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加快污水处理运行负荷率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膨胀,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污水管网配套滞后于污水厂建设。国家环保部资料显示,虽然近几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呈现加速建设的良好态势,但污水厂的建设仍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特别是污水厂运行负荷率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全国已投运的1178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中,未达运行负荷要求的污水处理厂占总数的50%左右。造成运行负荷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污水管网配套滞后,污水收集范围有限。因此,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必须切实纠正过去“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同时加大污水截流并网力度,提高收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低下问题。按照“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的原则,应把污水管网配套优先建设,对排水户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活动全面实施监督管理,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和重点排水户的排污监管。
四、机制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资金问题是最大障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由地方政府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实行投、建、管、用“四位一体”,全托全管。不可否认,这种传统体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集中投入、推进污水处理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成本越来越大,在污水处理费征收不到位的情况下,污水设施建设的巨额投资单纯依靠政府根本行不通。在建立良性污水处理收费体系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和运营,是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目标,应不断拓宽项目融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污水处理设施多元化投融资结构。
五、结语
总之,城市污水处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百年大计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对城市污水处理实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是破解城市污水处理难题、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6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