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森林病害的生态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森林病害的生态防治或者叫做生态治理是我们多年来对森林病害的防治和研究以后设想出来的一种最持久、最理想的防治森林病害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森林病害生态防治
  1.森林病害生态防治的意义
  1.1 森林病害和森林病灾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概念。前者系指病原在环境条件下作用下,使森林植被发病受害的过程,它在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直是长期存在的;后者则指造成经济损失和森林生态破坏的森林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它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1.2 森林病灾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森林生态失去了应有的动态平衡,只有恢复并保持这种动态平衡才能从根本上防治森林病灾。
  1.3 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及草原生态相比是比较稳定的,它循环周期很长,做到长期稳定和保持森林生态的动态平衡比农田生态系统及草原生态系统要容易些。
  1.4 无数实践经验证明,任何一种就病防病的防治森林病害的单一措施,不仅不会彻底防治森林病灾,而且有时还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的恶性循环,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危害。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就是铁的例证。
  2.生态防治的基本概念
  生态防治森林病害就是以生物动态平衡原理为指导,通过调整或协调森林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生物间保持动态平衡,用这种长期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建设来达到防治或控制森林病灾的目的。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这却是最彻底,最科学,最有利的森林病害的防治措施。它不同于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以防治森林病害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而生态防治则是以保持或恢复森林生态的动态平衡为出发点,以防治或控制森林病灾为目的。
  3.森林病害生态防治的理论基础
  生态防治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动态平衡原理。因为自然界的生物总是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共同进化的。在此过程中,生物之间的缓冲,选择压力及反更新系统等综合作用,彼此间可以保持动态平衡,从而选择各自的发展和延续,形成相对稳定、共同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各成员的种群数量的此消彼长是随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的,它的各个成员也是随着整个生态系统循环而循环的,因而生物间始终理保持动态平衡的。在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病原物、病原物的寄主植物及病原物的抗生体等森林生态系统各成员的种群数量的消长变化也是这样保持动态平衡的。在这种情况下,病原物不会超越它们的正常波动辐度而增长,所以不会出现森林病灾。只有森林生态平衡破坏或失调以后,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病原物的种群数量才有可能超越它们的正常波动辐度而增长,从而导致森林病灾的出现。所以森林生态失衡是形成森林病灾的根本原因。
  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因森林生态平衡的破坏而招致森林病灾的事实屡见不鲜。东北三省林区人工针叶树(红松、樟子松)幼林疱锈病成灾就是一个典型。五、六十年代东北林区的成片森林保持着原始自然生态风貌。疱锈病在虽有存在,但不成灾。随着大面积的森林采伐,森林世界的动态平衡失调,采伐区域生长出许多阔叶树、(如杨、桦等)灌木类(如茶 子、稠李、杜鹃等)、和草本植被(如芍药、赤药、返顾马先蒿等)等疱锈病菌的转生寄主。这些转生寄主的种群数量超过了它们在原始自然生态林分中的种群数量的波动幅度,为后来人工更新起来的红松、樟子松等幼林提供疱锈病菌的来源和大量的中间寄主,便酿成了目前东北林区红松、樟子松等幼林疱锈病严重成灾的局面。这类疱锈病灾害的出现正是由于原始自然生态林衩采伐以后,疱锈病菌中间寄主种群数量增长,破坏了本来的森林生物动态平衡而产生的恶果。所以要根治这种病灾,必须从调整或协调生物的动态平衡着手。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4.生态防治的主要内容
  4.1 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1)种植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科学引种--必经驯化,或先试验后推广,以免因树种不适而招致弱寄主菌的危害成灾,甚至酿成新的病灾。
  (2)培育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林分结构,以便形成生物种类复杂而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持生物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3)保证种植质量,以促进林分生存发展,防止因树势衰弱导致病灾的出现。
  (4)及时合理的抚育、间伐,保持适当的栽植密度和保留密度,以改善林分环境和林内卫生条件,防止有害生物超正常幅度增长而破坏生物的动态平衡。
  (5)合理采伐利用,以免因过代,滥伐而破坏生态系统。
  4.2 生物控制
  (1)采用多品系或品种混合种植。营造混交林特别是针阔混交林,栽植诱捕植物、抑制性植物或覆盖植物等,以降低病原物或致病性生理小种数量。
  (2)引入病原物的抗生体,或通过适宜的森林培育技术,促使习居的病原物抗生体的种群数量增长,以抑制病原物的种群数量。
  (3)实行人工免疫,使寄主植物产生诱发抗病性和交叉保护,以防止病原物的危害。
  (4)使用其它有益的微生物如菌根菌、促生菌、根瘤菌等,促进林分生长发育,增强林分的抗病性能。
  4.3 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林业生产的管理手段。它是充分发挥森林培育技术措施及生物控制防治森林病害的必要条件,是生态防治的保证。
  事实证明,任何防病技术如不同经营管理相结合,就不能充分发挥其防病效能,有时甚至适得其反。生态防治中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1)实行系统管理与阶段管理相结合,管理经常化、制度化,协调化、系统化、科学化,以保证森林生态培育技术的实施和生物控制技术指标的实现。只有这样,维护森林生态的动态平衡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
  (2)严防森林火灾和其它自然灾害,制止乱砍滥伐,以免因生态急剧破坏,使森林突然出现严重的病灾。
  (3)防止环境污染,以免因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造成大面积的森林死亡或衰弱,从而造成森林生态的严重破坏。
  (4)封山育林,加快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发展,保持生物的动态平衡。
  以上通过对生态防治森林病害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践依据等方面的初步探讨,证明了生态防治是防治森林病害最持久、最理想、最根本的途径,它是防治森林病害的系统工程,可以预见生态防治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完善,成为防治森林病害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最符合人类理想的科学手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8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