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机制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过去我国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集体、农民投劳投资。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改变了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形式,开始采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开辟了水利投融资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农村饮水工程的不同供水模式,深入解析了农村饮水工程引入市场机制的两种模式。
关键词:市场机制;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
农村饮水工程是基础设施,投资量较大,回收期长,收益较低。解决农村饮水工程,政府应是投资主体,坚持以群众自筹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投资政策,政府和受益群众共同投资进行建设。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同时引导受益群众积极投资投劳
一、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模式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使工程能够长久良性运行,农村供水工程应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实践证明,供水规模越大,水质水量越有保证,工程投资相对越省,建设质量越便于控制,建成后越便于管理,经济效益越高。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模式应考虑水源、地形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定,可选择以下几种。
1.集中连片供水工程模式
对于以平原水库或浅层地下水作第一节集中连片供水工程模式对于以平原水库或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区域,重点发展集中连片供水工程模式,提倡大规模集中供水,最好是“一县一网”形成规模化发展模式。对于以平原水库为水源的供水工程,应采取较大规模的供水管网,供水人口最好在l0万人以上。在地下水水质较好的地区可集中开辟供水水源地,以镇驻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平原区一个供水厂供水范围可为一个或多个乡镇,供水人口最好在15万人以上,可采取加压泵站直供或利用高位水池自流供水的方式。
2.联村和单村供水工程模式
在水源水质水量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可几个村形成一个供水片联合供水,一个水厂的供水范围应在3个村以上,人口一般应超过2000人,修建高位水池实现自流供水,采用自动控制装置,方便管理和运行。对于位置偏僻的村,有一定的水源时,可采取单村供水模式。可建一个高位蓄水池,实现自流供水。
3.其他
对部分地区,由于资金和其他的原因而无法采用集中供水工程模式,并且地下水也无法饮用,为解决该地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可利用水窖、电渗析、离子膜反渗透、屋檐接水等方式。
二、基于市场机制的农村饮水工程
根据供水模式的不同,饮水工程的管理和建设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据经验,农村饮水工程中市场机制引入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投资机制的主要方式为政府投资,引入多方面的参与
农村饮水工程是以公益性为主的事业建设,在饮水安全性较差的农村地区经济基础也相对薄弱,地方财政支出存在困难,群众的富裕程度也较低。所以投入的主要力量还是需要依靠政府,同时受益群众承担适当部分作为辅助,特别是要在省级以上的财政支出中假发扶持的力度。同时农村饮水工程的投资缺口比较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实现建设和管理较为困难,因此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迅速可靠实施,应当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多方面参与投资,包括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受益群众、市场融资和社会捐助,多方面进行资金融合,有效合理对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关键环节是资金的多方面投入,积极落实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同时确保农民负担的减轻,在将省级配套资金充分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进行资金的多方筹措,融合中央到地方、集体和个人的力量,逐步形成主体为政府投资、融合群众投资、吸收社会投资的多元化市场投资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进行水利工程投资的创新市场模式。
投资模式的具体方案应当是村级以上的管网建设和水源工程由各个级别的政府支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的单位为各级地方政府和水务局;村级以内的接口和入户网管建设的费用承担方为村集体与收益个人,具体组织实施为水务部门指导、各村自行实施。施工工程承包商的选择应当严格把关,施工材料也应当由水务部门提供具有足够资格、产品质量过关的供应方提供,个人投入可以将劳动投入和资金投入相结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市场机制的经济规律为依据,确保投资方的收益并结合收益方的投资的具体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在政府的指导下,允许投资方以合资、独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农村饮水工程的投资。
通过股份制形式明确工程建设中的责、权、利关系。股份制的特点、功能和机制从根本上理顺了产权关系及相应的权益和义务,有利于改变以国家为单一主体的投资结构,而且产权关系明晰;有利于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入股投资的各方利益建立在供水工程效益这一共同基础之上,必然促使供水工程投资各方关心供水工程的兴衰、盈亏以及日常运营情况,有利于供水工程的管理。
2.BOT融资方式
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角度上,不用资金筹措也无需进行银行融资贷款,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一种先进的融资方式,在国际范围内已经广泛使用,这种方式就是BOT融资方式。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指“建设一运营一移交”,是国际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常用的融资方式。BOT融资方式是由政府部门进行授权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工程项目给予外商进行特许经营项目,成立对应的项目公司。该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计划、投资和建设,在政府特许的范围内,在协议确定时间内对项目进行运营活动。特许期满后,项目的经营权无偿交换地方政府。在政府的角度上,BOT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将政府建设项目的资金筹备与计划转移,将项目建设的资金引入完成的同时规避了政府的债务负担。而在运营公司的角度上,能够获得工程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自行以融资或投资的方式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而获得长期稳定的项目收益。
特别要指出的是,采用BOT方式,全部引进外资无需国内任何担保,不存在增加外债的问题;由于商业运作的色彩极为明显,有利于帮助基础设施使用者建立起付费使用的观点,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促进良性循环;有利于建立一种机制,使投资者、使用者和其他有关方面共同承担建设风险,从而提高项目选择决策的科学性,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建设效率。为此,这一融资方式引起了我国各有关部门的极大兴趣,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BOT项目在我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三、结束语
农村饮水工程是解决农村生活用水、工副业加工和乡镇企业生产用水,加快农村稳步脱贫和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涉及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工程,是各级政府和乡村干部、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晰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工程运行管理、水价核定、计量收费、养护维修、水质监测等各项工作,确保工程正常运行,达到一次投资建设,长期发挥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倪文进, 龙海游, 刘昆鹏. 关于采取市场机制开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 2009,(11) .
[2] 郭延东. 巴里坤县农村集中连片供水工程效益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刊), 2010,(10) .
[3] 朱赛美, 严益贵, 郑国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科学规划和实施策略[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02)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2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