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安吉县高村多金属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吉县高村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探索了安吉县高村多金属成矿条件。
  关键词:多金属;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一、矿区自然地理
   勘查区位于安吉县城南西255°方向直距约42 Km的与安徽省宁国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19°14′00″--119°18′45″,北纬30°31′00″--30°33′30″,属安吉县杭垓镇管辖。由乡村公路经杭垓镇与11省道相连,交通尚属便利。区内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拨785米,相对高差近600米,地形切割较深、地势陡峭。区内山多地少,粮食不能自给。区内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1800mm,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mm,多年平均气温13.4℃,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13.5℃。野外作业条件较差。
  二、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矿区位于钱塘褶皱带(Ⅱ2)、安吉―长兴陷褶带(Ⅲ2)、泗安―长兴拗断褶束(Ⅳ1)即杭垓―长兴复向斜的南西扬起端,北东(东)向区域性郎溪―衢州大断裂(物探推测)与北(北)东向宁国墩大断裂的夹持区附近。
   区域附近已发现矿产以多金属及金银矿化点、带为主,在区域的北西部马鞍山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有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产出。
  三、矿区地质特征
   3、1构造
   3、1、1褶皱
   区内褶皱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均为杭垓―长兴复向斜的南西扬起端的次一级褶皱,主要有高村―顾村复式向斜和唐舍短轴背斜,分别简述如下:
   (1)、高村―顾村向斜:位于顾村--天锦堂一带,呈北北东向展布,向斜长7--10km,宽2--3km,核部为大陈岭组地层,两翼为荷塘组地层。地层产状分别倾向北西西和南东东,倾角10°--60°,向斜轴部较为宽缓,两翼伴随有直立甚至倒转式次级小型背斜和向斜构造。如平湖煤矿、里实桥等向斜和赤子坑倒转背斜、东瓜山背斜等,迭加断裂构造不十分发育,层间破碎带局部明显。其北西侧被桐坑断裂所切,南东侧与唐舍背斜相连。
   (2)、唐舍短轴背斜:为一平缓的短轴背斜。褶皱轴作北东30º走向展布。轴部由下震旦统志堂组和雷公坞组地层组成。翼部为上震旦系陡山陀组和灯影组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平缓,局部见次级小褶曲出现。褶皱轴向北东倾状。沿北东假倾伏部位有唐舍花岗岩侵入,并伴有花岗岩脉和近东西向断裂出现。
   3、1、2断裂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形成于印支和燕山早期,区内主体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次级断裂近东西向为主。主要断裂有:
   F1断裂:为北北东向区域性(物探推测)郎溪―衢州深大断裂带的一部分,分布于矿区南部的狮子山一带,由于受后期北西向断裂的切割,区域附近呈北东东向(70度左右)展布(狮子山―石柱)。
   F2断裂:为区域性桐坑正断裂的一部分,从矿区北西边缘穿过。断层走向25°~60°,倾向南东、倾角65°~85°,破碎带宽5~30米。
   3、3侵入岩
   区内出露侵入岩为唐舍花岗岩体,出露于矿区南东端,岩体沿唐舍背斜轴部侵入,呈东西向分布的岩株产出,出露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该岩体为一复式岩体,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早期主岩体为燕山旋回第二期第一次花岗闪长岩(γδ52-3(2)1),其岩体相带较全,内部相为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花岗(石英)闪长岩,边缘相为细粒黑云母花岗(石英)闪长岩,主要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中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及少量的角闪石组成,接触面的产状变化较大但均为外倾,接触带附近有较强的大理岩化、角岩化、矽卡岩化等蚀变;中期为为为燕山旋回第三期第一次花岗闪长岩(γδ52-3(2)1),分布于早期岩体的北部;晚期为燕山旋回第三期第二次细粒(斑状)花岗岩(γδ52-3(2)2)。
   3、4地球化学特征
   (1)、地层岩石微量(造矿)元素特征
   矿区地层成矿元素W、Mo、U、V、Sb、Ag、Au、As、Pb、Zn、Cu、等丰度偏高。与区域平均值比较:Mo一般高出2~20倍,个别达50倍;U一般高出2~10倍,个别达50倍;V一般高出2~20倍,局部件达100倍以上;Sb一般高出2~10倍,个别达50倍;Ag一般高出2~10倍,个别达20倍;Au一般高出2~5倍,个别达18倍;As一般高出2~20倍,个别达210倍;Pb一般高出2~5倍;Zn 1~5倍;Cu 2~10倍。
   (2)、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
  
  图1高村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图
   据1:5万杭垓幅区域物化探调查报告资料,矿区附近为姚村含银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该远景区是区域附近规模最大、成矿综合评价得分是高的地区之一,总面积大于43平方公里(南、东侧未封闭),其中有水系沉积物化探综合异常两处,分别为Hs19号Sb、Mo、Ag、Zn、Ba、Cu和Hs20号Sb、As、Mn、Mo、Au、Ag、Zn、Cu、Pb综合异常,前者分布于高村向斜的北西翼,以Ag、Mo、Sb的浓集中心最为明显,492矿化点即在该异常的浓集中心附近;后者分布于高村向斜的南西翼,以Sb的浓集中心最为明显,小沿坑锑矿化点及434矿化点即在该异常的浓集中心附近(图1)。
   3、5 已知多金属矿(化)点及异常点地质特征
   本区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发现了一些多金属矿(化)点和物化异常点(带),针对钨、铀、金等矿种也进行过几次矿或异常查证工作,但总体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均相对较低,尤其是综合找矿意识不强。
   (1)赤子坑多金属矿(化)点:位于赤子坑倒转背斜轴部次级小向斜中,受小向斜轴部的∈1hb地层及其层间破碎带控制。该小向斜东西走向长1000米,南北宽约200米,区内已发现地表放射性异常38处、地表放射性异常形态与向斜形态基本一致。除铀矿化外,并伴有钼、钒、铜、银、锑、镍等多金属矿化。目前已控制多金属矿化带长大于250米、斜深35米,最大水平宽度约20米,据11个样品的分析结果,U含量0.013~--0.112%、平均0.05%,Mo含量70-1000ppm、平302ppm,V含量2000-5000ppm、平均3364ppm,Cu含量70-10000ppm、平均1920ppm,从目前地表及浅部的工程控制看,铀多金属矿化从地表往浅部有明显变好的趋势,厚度明显增大(图2)。
   (2)龙王庙多金属矿(化)点
   位于高村--顾村向斜平湖煤矿次级向斜的更次一级小向斜中,该小向斜走向近东西,长约1500米,宽约400米。区内已发现地表放射性异常16处,
  
   图2安吉县姚村乡赤子坑多金属矿化点12线地质物探剖面图
  主要受向斜轴部∈1hb地层及层间破碎带控制。434矿化点位于该区内。已控制地表矿化长约160米,斜深20米,宽0.5~7.2米不等,矿化产于寒武系下统荷塘组∈1hb-3层位中。浅部平硐验证结果控制矿体水平宽7.99米,加权平均品位 U:0.052%,控制长大于50米,并伴有银、钼、铜等多金属矿化。经初步分析,浅部矿化较地表有明显变好的趋势。
   (3)小沿坑锑矿点
   分布于唐舍背斜南翼(高村向斜南东翼)的荷塘组下段硅质页岩中,矿化体主要受北西向张性断裂所控制、沿层间破碎带局部也有锑矿化体产出,Ⅰ矿体呈脉状产出,产状205-220°/70-90°矿石矿物为辉锑矿、辉锑银矿,脉石矿物为重晶石、石英和方解石,平均Sb品位为6.57%,经地表控制,估算锑金属量为57吨,地表矿体目前已采空。

   (4)庙坞里钨、金异常点
   金异常分布于唐舍岩体外接触带的背斜轴部附近,受近东西向次级断裂或层间破碎带控制(图5)。金异常带由九处异常组成,其中两处规模较大,长1200~2600米、宽160~205米。据原生晕分析结果,微Au含量最高为960ppb,由于工作程度低,异常区尚未发现原生金矿化。
  四、成矿条件分析
   (1)成矿预测背景
   据《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2002年),矿区位于浙北成矿带(Ⅲ1)中之仙霞―泗安膨润土、锑、硼(金、银)成矿区(Ⅳ1)、仙霞―唐舍金、锑、钨、锡成矿远景区(Ⅴ3)西部,预测目标矿种金、钨、锑。
   (2)地层岩性条件
   从测区地层岩性成矿条件和已有矿化点(带)的赋存情况分析,金银、多金属矿化主要受震旦系下统灯影组(Z1dn)和寒武系下统荷塘组(∈1h)两个层位控制,其中钨、金矿化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条带状硅质岩、大理岩与花岗岩的接触面附近,银、钼、铀、钒等多金属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统荷塘组(∈1h)的含碳黑色硅质页岩中。据已有资料,区内灯影组蛇纹石化大理岩、硅质角岩的Au、As、Mo的平均丰度比正常值高10至数十倍,Cu、Pb、Zn高2至5倍。荷塘组(∈1h)的含碳黑色硅质页岩中的Ag、U、Mo、V平均含量比正常值普遍高5至10倍以上,对成矿十分有利。
   (3)构造条件
   经初步分析,区内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北东向区域性郎溪―衢州大断裂(物探推测)控制了唐舍岩体及区域岩浆岩带产出,唐舍短轴背斜轴部及南翼的近东西向断裂分别控制了金异常和锑矿(化)体的展布,而钼、铀、钒等多金属矿化均分布于高村--顾村向斜两翼次一级向斜荷塘组中段∈1hb的北东东、近东西向层间破碎带中。
   (4)岩浆活动
   矿区西侧的唐舍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呈岩枝、岩株状产出,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其造矿元素丰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后期岩脉(株)的钨元素含量特高,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产状变化相对较大,接触面附近发育有宽度不等的蚀变带。
   (5)物化探异常
   区内分布有天锦堂重晶石重砂异常和CU、Mo分散流异常、其形态与姚村水系沉积物(Ag、MO、Sb、Ba、Cu、Zn)综合异常基本一致,庙坞里Au土壤异常和钨原生晕异常分布于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高村向斜两翼的荷塘组(∈1h)中段的含碳黑色硅质页岩中分布有大片的地面放射性异常。经验证部分为致矿异常,就异常特征和已知矿化规模分析,已知矿化规模尚不能对异常作出合理的解释,该区还有进一步找矿潜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区成矿具有多期次、多矿种、多类型的特点,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系列。其中金、钨、锑矿化主要产于岩体(隐伏)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大多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钼、铜、银、铀、钒等多金属矿化主要产于高村~顾村向斜两翼的次一级褶皱中,受有利层位(岩性)及层间破碎带控制,大多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根据矿区以往矿产勘查程度不高的特点,结合区内地质、物化探背景分析,该区具有金、银(钨、钼、铜、铀、钒、锑)贵金属(多金属)矿的成矿远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3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