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变电(换流)站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检查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混凝土施工过程复杂,技术专业性强,为了完整、齐全整理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技术档案,从一系列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工序中,产生并发生的一系列相应的文件内容方面着手,编写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的检查与管理。
  
  【关键词】工程土建结构档案管理
  
  
  做好变电(换流)站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检查与管理工作,浅谈五点内容:
  一、明确建(构)筑物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内容:
  变电(换流)站建(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与钢结构等子分部,做为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又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二、强调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检查与管理的重要性:
  混凝土结构工程是建(构)筑物的骨架,是建筑行业质量要求的重点。当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所认识,做好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也势在必行。变电(换流)站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混凝土施工资料的成套性、专业性和动态性,这三个特性,又决定了对混凝土结构工程归档检查工作综合性强、牵涉面广,不仅有原材料方面的内容(如水泥、钢筋等),尚有半成品、成品方面的内容(如构配件、预应力锚具等),也有关系到检测、试验报告、施工记录、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验评记录等文件。
  三、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检查与管理几点注意事项:
  (一)、做好变电(换流)站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检查与管理,不但要熟悉档案的基础工作外,还要基本了解《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熟悉和掌握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资料收集齐全和完整。
  (二)、注意收集混凝土结构工程前期管理性文件:
  根据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施工单位应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制定专项技术措施,形成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等作业指导书、方案,技术交底等技术指导性文件,技术指导性文件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批准和报审方可执行。在混凝土工程开工前,不仅要看到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及专项技术措施外,还要有劳动力组织和材料、物资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工作。所以还应检查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及见证取样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工器具设备时效性及报审情况,如查焊工、测工等操作证、质检员、施工员等特殊工种的资质报审,检查测量塌落度的台砰、机械设备等工器具报审等。
  (三)、混凝土结构工程质保性文件检查与管理重点:
  1、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除采用饮用水外,也可采用其他水源,但要经检测并符合质量标准方可进行使用,即要检查水质报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对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
  电力工程建设对水泥要求:符合当地的准用的规定,水泥进场必须有质保单,袋装不超过100吨,散装不超过200吨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水泥为一验收批进行3d、28d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指标进行复验,并检查水泥跟踪台帐记录。
  对砂、石、轻集料要求:砂、石使用前应按同一产地、同一种类、同一规格400立方米为一验收批取样试验,轻集料应按品种、密度等级分批取样,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检查砂、石跟踪台帐记录。
  对外加剂要求: 应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技术检测单、产品说明书。内容包括:厂名、品种、包装、质量(重量)、出厂日期、有关性能和使用说明。使用前,应进行性能试验并出具掺量配合比试配单。形成外加剂跟踪管理记录。
  对掺合物要求:使用粉煤灰、蛭石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检查掺合物质保书及粉煤灰跟踪管理记录。
  3、对商品混凝土要求:应有厂家资质证明文件、厂家使用的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合格证、试验报告。施工现场应有混凝土和坍落度检验记录及施工现场取样的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并做好商品混凝土跟踪台帐记录和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统计记录。
  4、对于主体结构工程,钢筋工程要求:
  钢筋进场必须有合格的质保单,质保单上厂家至供应商再到下一级供应商最后到工地的公章可追溯。钢筋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抽取试样作钢筋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钢材、角钢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炉罐号,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组成,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吨抽取试样钢筋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做好跟踪跟踪台帐。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形成设计变更文件。
  工厂和施工现场集中加工的钢筋,应有由加工单位出具的出厂证明及钢筋出厂合格证和钢筋试验报告的抄件。
  对焊条、焊剂和焊药要求: 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按规定进行烘焙的还应有烘焙记录。
  钢筋焊接做到先试焊,试验合格后再施焊,形成钢筋焊接试验报告和钢筋试焊试验报告。
  常用的预应力筋有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等,预应力筋是预应力分项工程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厂家提供预应力筋合格证外,还应提供反映预应力筋主要性能的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做主要的力学性能复试。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5、混凝土的浇捣:
  混凝土浇捣前应向试验室申请级配试验,由试验室提供混凝土、砂浆级配单,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现场集料实际含水率等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经监理批准,形成施工配合比,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坍落度等)的要求。检查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当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进行开盘鉴定,检查混凝土开盘鉴定。混凝土施工准备就序后,施工单位将材料申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经审查合格后形成混凝土浇筑通知单。
  混凝土浇捣前,对钢筋工程、地下混凝土工程、地下防水、防腐工程、预埋件等浇捣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形成隐蔽验收记录,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施工过程中将会形成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记录,设备基础(构件接头)灌浆施工记录
  6、混凝土试块制作:
  按规定取样,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28d标准养护试件,以验证混凝土的实际质量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对于结构实体检验的范围,如涉及安全的柱、墙、梁等结构构件的重要部位,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和作用功能,提出了拆模时混凝土强度通常反映为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
  对设计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试块制作过程中,会形成混凝土以及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汇总表及评定表。
  7、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混凝土工程养护记录;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的混凝土工程养护记录。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浇捣混凝土前,事先预埋测温设备,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随时检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同时测出大气温度,共测7天,形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及测温示意图等。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C.d时所对应的龄期,形成同条件混凝土养护温度记录。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C时,混凝土分项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形成冬期施工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冬期施工混凝土工程养护测温记录等。
  8、结构实体的检测:
  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检测项目,形成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记录。
  四、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资料的归档要求:
  关于混凝土试验报告中见证人、取样人、接收人员应签字齐全,具有相应资格,试验记录中、委托单位必须是合同签约单位、单位工程名称、检验结论等内容无漏项缺检,结构性能检验试验报告真实、准确、记录完整。施工记录中的原始数据和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得任意涂抹,分部、分项、检验批验评记录中审核、签字、盖章齐全。承担土建试验、检测的试验室及承担有关结构安全和功能试验、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及报审材料。
  五、混凝土结构工程档案检查与管理汇总:
  变电(换流)站混凝土结构施工全过程,将汇总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如果发生事故或质量问题,要编制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是建(构)筑物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管理情况的综合反映,也是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反映,更为重要的是,主体结构部位施工的原始施工记录是体现整个工程的技术性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是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面貌的一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2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