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叙述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概况,引出质量管理的概念,提出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指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大质控工作力度等几方面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从而提升环境监测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过程
一、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环保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各类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标准,遵守分析检测程序和质量管理要求。环境监测实验室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含义
质量控制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环境监测工作中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监测计划所规定的监测质量而对监测过程采用的控制方法。它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
⑴ 实验室内部控制:空白试验、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分析、质量控制图等。控制结果反映实验室监测分析的稳定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校正,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监测分析质量的程序。
⑵ 实验室外部控制:分析监测系统的现场评价、分发标准样品进行实验室间的评价等。目的在于找出实验室内部不易发现的误差,特别是系统误差,及时予以校正,提高数据质量。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要点如下表: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要点
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环境监测涉及到监测布点、采样、测试系统、仪器、测试环境、分析方法、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
(1)监测布点。
监测布点是监测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排污口所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理论上的完美布点,只能因地制宜地选取其他点位来代替,有时候这种点位可能与理论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监测点位布设不规范、具有一定程度随意性的情况下,所采集的样品、测得的数据均不能真实反映环境状况。
(2)采样。
采样容器的材质、采样的深度或厚度、样品的储存方法、气象条件和采样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采样的质量。例如: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测定同一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时,采集水样的深度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同一水体同~断面溶解氧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再如,采集水样分析其石油类的含量时,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会吸附石油类使分析结果偏低。
(3)测试系统。
由于分析方法不完善、所用仪器未经校准、所用试剂含有杂质、测量时的环境因素、操作人员感觉器官的差异、反应的灵敏度及固有的习惯均会产生系统误差。
(4)分析方法。
任何一个环境监测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即有它的适用浓度范围、干扰物的种类以及允许的限量,如果分析方法选取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质量。
(5)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都会主观地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环保系统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均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人存在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较差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任务,从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四、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
⑴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要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6]的规定,以技术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的形式,对监测的各个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对实验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要经常性地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过程、全要素的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实现环境监测的规范运行,持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⑵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 外部现场监测工作中客观的、主观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布点和采样等现场监测影响较大,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现场监测工作中应该强化监测点位、采样时间、采样频次的管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确保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好、计量合格;开展现场监测的现场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等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现场监测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气象学、物理学、化学、流体动力学等繁多的专业学科知识,熟悉各种生产工艺,确保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固定、保存和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主动接受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积极参加监测计量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审、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和监测技术能力。在搞好外部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实验室内部的质量保证活动,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上岗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和标准样品考核。实验室分析应着重于分析人员操作技能的规范,采用分析空白、质控样、加标样、平行样、留样复测等措施评价监测质量,逐步增加全程序空白分析、质量控制图和不确定度评定,判断监测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应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拓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领域,加强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检查现场监测人员的操作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时发现、消除实验室的系统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仪器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期间核查和例行检查,保证计量量值可追溯到国家计量基准,确保量值的统一和准确可靠,使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实践证明,质量保证活动能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充分发挥监测工作的技术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客户对监测质量的信任度。
外部质量控制具体实施措施为:加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践表明,采样误差往往是环境监测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误差。校验采样各环节所发生的问题,可在现场采样时加采密码质控样或现场一实验室质控样进行采样质量控制。
① 密码质控样。在同一采样点上采样时,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按加密方式交付实验室进行分析。在常规监测中,可按1o%~2O%的频率采集密码质控样,但在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时,必须采集1 OO%的密码质控样。
②现场一实验室质控样。在同一采样点上采样时,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并按采集样品相同的操作,将实验室纯水注入空的样品采样器中,作为现场空白样,同时可采集现场加标样品,由质控人员贴上编码,带回实验室测试。
内部质量控制具体实施措施为: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与内部质量控制。
①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可参加上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省计量认证评审专家组织的能力验证,或邀请同级环境监测站进行实验室问比对,以确定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② 内部质量控制。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室内控制方法有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密码标准样品、质量控制图等。
a.空白试验。日常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要求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进行空白试验,平行测定的两个空白试验仪器信号值相对偏差不得大于50名。
b.平行双样测定。平行双样测定由监测人员自行随机抽取1 0%以上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当样品不足1 0个时,测定1个平行样。但在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时,必须做1 00%的密码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满足方法要求。
c.加标回收率测定。对可获得加标样品的项目,可在样品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测定结果应满足方法要求。
d.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在测试分析中,同时测定国家标准样品,将标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⑶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的对象具有成分复杂、随机多变、在时空和量级上分布广泛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性、技术性和复杂性。 监测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仪器装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仪器装备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人才培养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进修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4)对测试环境进行有效监控。要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设置相应的监测环境,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室的设计建造,应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用途,装配
必要的实验室设施,保证满足工作要求,并须对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精密仪器间、样品制备区等,其设施的配备要满足规定的特殊要求。
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良好受控状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与监测无关的活动和存放与监测无关的物品。
(5)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测试分析是操作者在指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独立活动。因此,必须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机制,采取监测巡查、同步监测等办法实施监督管理,从而有效监控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6)执行三级审核制度。环境监测数据要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数据应按要求进行检验和处理,监测结果除由分析人员自校、互校无误后,必须经过实验室质量负责人或工程师以上人员(含工程师)审核,最后由技术负责人审定。
五、总结
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是监测站的生命,失去质量保证,监测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也就等于抓好了整个监测站的核心工作。环境监测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必须是监测全过程中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使环境监测能够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为蓬勃发展的环境保护事业铸就更加夯实有力的基础。
注:文章内的表、图和表格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6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