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可编程控制器故障分析与维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小翠 时保吉

  【摘要】 本文以日本松下公司生产的FP1系列AFP12417型可编程控制器为例简单说明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维护。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故障 抗干扰性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是带有存储器、可以编制程序的控制器,它能够存储和执行指令、进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生产过程。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为日本的OMRON公司、松下公司、三菱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美国的AB、GE等公司的产品。本文以日本松下公司生产的FP1系列AFP12417型可编程控制器为例简单说明其常见故障分析与维护。
  一、PBL常见故障
  为了延长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寿命,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比如设备损耗,元器件老化等问题有清晰的判断和认识,以便在故障发生前采用必要的措施防止故障发生,或者在出现故障后能够很快的判断出故障点,尽快维修,以免影响生产。
  二、PBL系统故障分析及维护
  (一)系统故障的概念
  系统故障是指在整个控制系统中,包括PLC控制系统、机械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等一切相关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失效的总和。PLC的控制部分,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主机箱、扩展部分、输入/输出部分以及相应的控制程序和一些外部设备。现场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电磁阀、接触器、阀门、线路、电动机等。
  (二)PLC系统故障分析
  PLC的常见故障为: (1)在电子控制系统内部只有少量故障出现,约占装置总故障的5%,这些故障包括CPU故障(约占内部故障的30%),出现在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系统、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等方面的机率均等,输入/输出模块故障约占内部故障的70%。(2)大量故障(约占装置总故障的95%)是发生在传感器,驱动器等控制执行器上以及连接控制执行器件的电缆方面。
  (三)PLC控制系统故障分布和分层排除
  PLC控制系统大多数故障95%在外设,仅有5%发生在PLC本身,故维修系统的注意力应该首先集中在外部设备。而在5%的PLC故障中,控制器内的故障只占10%,90%发生在I/O模板中。故障发生时,首先需要定位故障是发生在PLC内部还是外部(第一层);是在I/O回路还是在控制器内部(第二层);是PLC硬件故障还是软件故障(第三层)。
  1.利用PLC输入、输出指示灯判断第一层故障。指示灯亮与否是一个有效而又直观的检查和发现故障的手段。外设故障一般发生在继电器、接触器;阀门、闸板;开关、限位开关、安全保护、接地和远控转换开关;接线盒、接线端子、螺栓螺母处;传感器、仪表;电源、地线和信号线的噪音等等,排除比较容易。PLC本身故障原因一般有:(1)输入模块故障;(2)电源(内部)电压不正常,但电压不正常不一定都是电源电路有问题,有时由于内部短路,输出自我保护;(3)控制器内其他电路;(4)控制器部分。
  2.利用上位监控系统(monitor)功能判断第二层故障。利用上位监控机在线监控状态,通过梯形图进行监控,如软触点显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状态。查找输入元件X0,若为ON表明输入信号已送入第二层控制器,然后查找输出元件YO,若其状态为ON表明输出信号已在控制器内的寄存器中形成。如果输入输出的某端口坏了,可利用冗余端口,将程序稍作改动,就可恢复正常运行。
  3.通过故障现象分析诊断PLC第三层故障。控制器内部电路实际上是一个单片机或单片机系统。若应用程序有误(如删改)可以重新输入备份程序。若不正常,可以编制一个简单的试验程序插入原程序之前,单独运行。如果所有电路都有故障,则故障可能在编码控制单元,应仔细检查相关电路及元件,必要时可替换;如果仅仅是某一组分路有故障,则可能是某一块锁存器芯片已损坏,更换就行。判断控制器内CPU是否出现故障,可以将CPU主板中锂电池取出,用短接线在CPU与电池正、负极连接处短接放电,从而用户程序消失,然后再接好锂电池,通过编程器,将一个仅有一个语句的用户软件传输到CPU,这个程序仅有一个“END”语句。断开所有的外部I/O、控制与扫描、通信等,对CPU进行冷态启动,如果冷态启动仍然失败,只能说明包括CPU在内的主机箱系统的硬件需要再检查。当冷态启动正常时,说明主机系统没有故障。这时可以通过编程器或上位机重新下载用户程序,再将硬件和软件一点点地或分片分区地投入,去寻找故障点,然后借助测试工具加上逻辑推理逐层分析,最终把故障排除。
  参考文献
  [1]李国厚.PLC原理与应用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2]殷兴光,孙瑜.PLC在液体混合装置中的应用[J].机电一体化.2004(3):63~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