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海云

  【摘要】 要使《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只有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第一堂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留心观察学生的反应,运用多媒体等,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方法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堂课十分重要,它能促使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初步印象。如果在第一堂课就要面对一大堆生涩的名词,如组织、热处理、相图等,会使学生产生课程内容枯燥的印象,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很好的开始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金材》(第五版)的绪论中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纵观人类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人类认识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发展史”。由此导入课题: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旧石器世代开始,到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到有色金属时代,到黑色金属时代,到合金时代等等。每到一个时代我都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特色和历史意义,表面上看我似乎是给学生上了一节历史课,尽管学生可能对历史本身同样不感兴趣,但在专业课上讲历史却给他们非常新颖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就融入了课堂。做一个热处理的对比实验,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热处理作用的印象。将一根直径为1mm左右的弹簧钢丝剪成两段,放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到赤红色,然后分别放入水中和空气中冷却,冷却后用手进行弯折,对比观察两根钢丝性能的差别。结论是:放在水中冷却的一根钢丝硬而脆,很容易折断;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根钢丝较软且有较好的塑性,可以卷成圆圈而不断裂。做完这个实验后,引导学生回想实验过程中加热与冷却方法的不同对两根钢丝性能的影响,请学生自己对比进行小结。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在好奇和兴奋的同时记住了热处理的过程和热处理的神奇效果,从而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广泛参阅教学资料,了解学生特点,认真备课
  (1)吃透教学大纲精神。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教学进度、难易程度,钻研领会大纲精神,弄清楚学科的教学目的、特点,掌握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地位、作用。(2)钻研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载体。教材也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在钻研教材的同时,教师应博览群书,力争做到“给别人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要注意了解国内外的科技信息,填补教材内容,使其充实生动。(3)了解学生。教学是双边活动,课前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起点、所在班级的现实表现,以及学生个体的年龄、思想、个性、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并且要注意对学生应多鼓励、少批评,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投入到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中。(4)研究教法。教法就是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考虑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一节课的结构。在设计课堂结构时,要注意几个结合,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系统连贯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启发引导与积极思维相结合,真正做到以教促学,以教导学,以教助学。
  三、理论教学多举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因为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学生极容易走神,要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既可解释、说明知识点,又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广泛收集、记录有利于教学的例子。例如讲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时,可利用绪论课或课余时间讲述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讲古人是怎样冶铁,铁杵为什么能磨成针,讲现代青藏铁路的修建,讲“水立方”、“鸟巢”体育馆的建设。其中要重点突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航空航天方面的广泛应用和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效,学生在每次上课过程中不可能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会受天气、环境或某些事件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听到教室外的吵闹声而东张西望,可以提几个问题,等学生安静了,再继续上课;如果有较多的学生走神或睡觉,不妨讲一个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小笑话,在一阵笑声中使学生清醒过来,并集中注意力。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扩充教学容量
  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直观、容易接受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播放视频,对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有两个解决方法:(1)运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出过程的动画,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例如演示纯金属的结晶、拉伸变形、疲劳破坏、塑性变形的过程等。(2)运用网络搜索相关视频,放入课件中可有效地避免受场地、设备、时间的限制,更生动、清楚、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