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的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 霞
【摘要】 分层教学是对传统班级教学的改革,旨在克服现有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分析了英语教学现状,阐述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具体的实践办法,并指出其潜在问题。
【关键词】 分层教学;教学现状;理论依据;实施办法
一、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英语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授课,并且大部分是以专业为单位的大班课,人数多达百余人。教师普遍反映课堂效果不明显,纪律差、管理困难,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也提出了各种质疑。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角度的因材施教原则。中国圣贤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出各具千秋的72贤人;教育改革先锋蔡元培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为北京大学开创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
2.语言学角度的“i+1”概念。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途径是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i表示现有水平,1表示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把1强拉到2(太难)或把1降到0(太易)都违反循序渐进的规律,不利于新知识的吸收。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高低水平进行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经济学角度的最大效用原则。根据英国哲学家本瑟姆的效用差异理论,要使学生在既定条件下都能获得最大效用(最多知识量),就必须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词汇/语法、听说、阅读等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的教学时间分配,使学生在可供选择的知识技能组合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4.心理学角度的潜能开发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多元,有着巨大的潜能。英语教学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创造有利情境,分层次地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办法
1.“i”(现有水平)分层。本科院校的实践证明,分层走班模式行之有效。即以新生入学摸底考试为依据,按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层,组成新的英语教学集体,但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以成绩为依据的分层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组织适合的教学内容,实现“i+1”的循序渐进。单纯以成绩为依据的分层容易给绩差生贴上标签,不利于学生的正面引导。
2.学习目标分层。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多数艺术类、工科类学生学英语只是应付中国教育规定,考过英语B级从而取得毕业证;大部分文科类学生由于原有基础较好,目标有所提高,考过英语四级方便找工作;有些学生由“专升本”的大目标延伸到英语科目的小目标或由出国留学的目标延伸到英语硬性目标;只有小部分学生是对英语有强烈兴趣,希望学有所长。总体来说,几乎所有学生学英语都抱着功利性目标,以目标为依据的分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纠正厌学的学习行为,改变绩差生的学习态度,为每个学生取得最大效用。
3.学生特长及个性特点分层。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英语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对于那部分真正想学有所长的小众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各自擅长的技能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创造有利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
综上所述,英语的分层教学不宜采用以分数一刀切的单一分层,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学习目标以及个性特长的基础之上进行学生细分。具体实施体系为:新生入学先以传统班级教学授课一学期,留有充分时间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分层教学,先以学习目标为大前提分为四级班、A级班、B级班、出国班和升本班,消除绩困生的有色标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再在各个不同目标班中以学生成绩分出冲刺班、强化班和基础班,教学内容分别侧重考试技巧、能力训练和词汇语法;由学生自愿组成兴趣班,在兴趣班中以学生个性及特长分成听说班和读写班,运用合作学习和任务教学的方法使这部分学生共同进步。
四、分层教学的潜在问题
1.大规模的学生进行分层,关键在于对学生的评价。如果评价不客观正确,则有可能会被误分。对学生的评价体制需要完善,不只是一份摸底试卷,也不仅是教师的评价,还要综合心理测验、能力测验等等,工作量之巨大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新的需求。
2.教师的角色转换。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然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就该转换角色,为学生服务。术业有专攻,分层教学分出了学生的强与弱,需要编排相对应的教师到不同层次的班。一些教师擅长词汇语法,排到基础班,如何让他们克服心理落差,不去质疑自己的学术水平,是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琳霞.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2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