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思路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舞蹈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其参与学前教育工作、实现岗位对接、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必备技能。在新指南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破传统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舞蹈训练信心,进而为学前教育岗位对接做好准备,是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舞蹈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根据学生产出导向,就舞蹈课程教学思路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前教育专业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唱、跳、说、弹、画等综合能力的优质师范人才成为教育教学体系的重点工作。舞蹈是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技能,也是挖掘孩子才能,激发孩子潜力的重要素养。因此,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推动师范生舞蹈课程构建,为学生未来参与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基础。但从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舞蹈课程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大部分院校在舞蹈教学设计上缺乏职业教育特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在舞蹈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设计上忽略了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从而影响了师范生舞蹈素养的综合培养。针对此,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舞蹈课程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立足师范生主体特点,加强舞蹈兴趣培养
对于大部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而言,入学前都没有接受过系统而专业的舞蹈训练,虽然一些学生在舞蹈培训班接受过基础训练,但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都与师范教育存在出入因此,要想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来,教师应依据学生主体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以激发学生参与舞蹈训练的热情。
在高职高专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舞蹈素养发展,更应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理解学生的畏难情绪,疏导学生的焦虑心理,引导学生体会舞蹈的艺术魅力,拓展其视野,感受美的教育,进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形成主动参与舞蹈学习的强烈动机。其次,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和方案,以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当代学生对多媒体资讯具有极强的敏感性,教师在舞蹈训练中可以结合原有的讲解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他们的舞蹈艺术修养,给予更多舞蹈艺术带来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进行现场实践展示,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在自身的实践中体验自娱自乐的愉悦感,把美育融进课堂,真正从内动力上促进学生舞蹈兴趣的提升。
二、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增强师范生的训练信心
学前教育师范生由于缺乏基本的舞蹈功底,在舞蹈训练中对于一些较难的技术动作面临着诸多困难,甚至在不断的挫折中失去自信。针对此,高职高专舞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舞蹈专业内容纳入其中,更要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行思考。只有让学生首先建立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认知,才能够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舞蹈训练效果。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第一,身体力行地做好讲解和示范,在最直观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技术动作要点,再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降低舞蹈训练难度,循序渐进地帮助其突破训练难关;第二,树立典型,对于训练刻苦,且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其分享经验,在同层次群体的刺激下激发学生的信心;第三,分小组合作,将学生群体分为若干个同质小组,引导小组内部的合作沟通以及小组之间的评价和反思,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四,设计舞蹈训练层次,根据舞蹈技术动作的难度梯度,为学生设计层次化的训练方案,引导学生从易而难逐渐提高训练水平,并在自我突破中树立自信,提高舞蹈水平。
三、结合岗位需求,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就业方向是幼儿园,因此,舞蹈能力培养要结合岗位实际需求而侧重于儿童舞蹈。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舞蹈内容,彰显学前专业特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程构建中,应根据职业发展、岗位需求精心选择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相契合。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内容构建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形象训练,以便日后给幼儿一个感官直觉上的美。另外,根据师范生的舞蹈基础,确定教学技术难度,确保舞蹈技术与学生身体素质相契合。其次,注重舞蹈形式的选择,根据学前教育需要,对民族舞、儿童舞、形体训练等内容进行设计,确保舞蹈内容能够满足幼儿的情感认知发展,为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再次,注重对舞蹈课程结构的规划,合理设计舞蹈课时,并对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进行明确规范,确保教学关键点,提高教师的教学规划效果,为学生的训练构建系统方案;最后,注重对学生舞蹈审美的培养,例如,在民族舞训练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对傣族舞、蒙古舞、新疆舞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风格进行欣赏,了解其背后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音乐、服饰等,提高学生对不同舞蹈的审美能力,更是给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引导学生如何将成人化的舞蹈动作通过创编转化为适合儿童舞动,缩短学生转换为教师角色的过渡周期。这样的舞蹈内容设计和教学,才能有别于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进而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特色课程。
四、以舞蹈为媒介,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养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最终目的是培养优质的学前教育人才,为幼儿园输送优质的幼儿教师,因此,提升职业素养成为了教学培养的重要目标。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层面,忽视了师范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与具体岗位的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优势的体现,限制了学生参与舞蹈训练的主观动机。针对此,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应立足职业教育特色,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出发,推动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第一,要利用教学演练活动强化学生的舞蹈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观摩互评的方式对各小组舞蹈作品呈现进行分析,并在沟通中积累舞蹈表演经验。第二,组织校园文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平台,如舞蹈社团工作。通过舞蹈社团组织文艺活动,让学生的舞蹈学习成果在表演中得到认可,进而锻炼学生展示自我的信心与能力。第三,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到当地幼儿园,观摩或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如课堂的歌表演、语言领域活动的肢体配合 、一日活动的晨操、节庆活动的策划指导等,使学生在专业与岗位的衔接中及时发现舞蹈方面的不足,并在实习中不断提高职业认知与职业技能,提升艺术综合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岗位需求等,对师范生的舞蹈教育模式进行全面调整,坚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以舞蹈为媒介,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为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及未来职业规划创造良好的環境。
参考文献
[1]刘铭宝.新时期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黄河之声,2018(7):119.
作者简介:林萍(1971—),女,汉族,福建人,硕士,副教授,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