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后要警惕货币危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倩

  【摘要】 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下的货币危机,阐述了引发货币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货币危机;防范
  
  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隐患:货币危机
  
  任何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都必须遵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正常的经济增长是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的结果,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各国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投资。单靠一架马车拉动的经济增长不但不健康,且还会为经济增长埋下隐患。
  2009年5月20日,亿万富翁投资人吉姆・罗杰斯就明确表示:下一轮金融危机可能爆发在货币市场,这主要归咎于各国央行纷纷开启印钞机。他还预言:近期持续火热的股市年内还可能再创新低,这一波反弹主要是“央行印钞行情”,经济基本面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1942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196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64年~1966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970年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0年离开量子基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学,1989~1990年完成了第一次环球旅行,并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记载。1998年创立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到2003年11月该指数已达119.73%的升幅,超过同期主要指数。1999年第二次环球旅行时,投资上海B股,同样获得巨大成功,时代(Time)称其为金融界的印地安那・琼斯(the Indiana Jones of finance)。
  罗杰斯的预言并非没有道理:政府没有解决引发危机的最关键问题。相反,“用大把钞票充斥世界”,仅靠大量投资不足以让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大量投资和印钞不解决根本问题,股市可能再度探底,因为前一波股市上涨主要是归功于各大央行的大量印钞,后者硬是把股指推离了谷底。股市近期的上涨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即将启动一轮可持续的增长,自3月初以来,全球股市都进入一轮长达两个月的强劲反弹。美国股市已接近收复年内跌幅,回到年初时的水平,而新兴市场不少都已达到至少六个月的收盘高点,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但商品市场将最早复苏。在危机中,矿产、石油和农产品方面的投资受到了很大抑制,从而会产生巨大的供应缺口。通用汽车的基本面没有出现改善,花旗也一样。
  全世界范围内好像还没有什么领域基本面正在好转,但商品市场的基本面却的确正在改善。油价也很可能维持在高位,尽管衰退的确影响到了需求。全球原油供应都在下降,每年的降幅在4%到6%。石油需求现在也在下降,但从长期来看,除非不久的某一天又发现很多新的油田,否则油市未来的主题仍将是油价到底会涨到多高。货币危机是迟早的事,下一个危机将发生在货币市场。通过全力开动印钞机,全世界的政府都在竭尽所能“破坏”各自的本币。
  目前,货币依然比金融市场上的所有其他资产类别都更安全,但长期来看,货币市场有很多“陷阱”,货币市场可能爆发大危机,未来那些通过印钞为赤字融资的国家可能爆发货币危机。在这轮危机过后,各国会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对于英国和美国等国而言,更可能选择通过“印钞票”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在闲置产能巨大的前提下,“印钞票”可以带来更高的产出而不必担忧诱发过高的通胀。这种做法对于那些投资于美国国债和英国国债的外部投资人来说,却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诱发美元和英镑等主要货币发生危机。如果货币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就会触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一系列的经济事件也会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区别。
  
  二、货币危机及其起因
  
  货币危机是金融危机的一种,与金融危机一样,它的爆发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货币危机的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危机与特定的汇率制度(通常是固定汇率制)相对应,其含义是,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如在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遭遇强大的投机攻击情况下),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调整,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而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水平远远高于原先所刻意维护的水平(即官方汇率),这种汇率变动的影响难以控制、难以容忍,这一现象就是货币危机。广义的货币危机泛指汇率的变动幅度超出了一国可承受的范围这一现象。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汇率是这一联系的“纽带”,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实施相配套的经济政策,已成为经济开放条件下,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增长的停滞已不再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经济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过高的汇率、经常项目巨额赤字、出口下降和经济活动放缓等都是发生货币危机的先兆。就实际运行来看,货币危机通常由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呆坏账增多、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债过于庞大、财政危机、政治动荡、对政府的不信任等引发。
  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货币危机早有先例。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先后肆虐于西欧(1992年~1993年)、墨西哥(1994年~1995年)、东亚(1997年~1998年)、俄罗斯(1998年)、巴西(1999年)、土耳其(2001年)、阿根廷(2001年~2002年)等国家或地区。大多数遭受危机侵袭的国家几乎走过了同样的道路,最后尝到了同样的苦果。这一历程可概括为:固定汇率――快速增长――币值高估――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支持续恶化――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经济直至社会危机――全面衰退――被迫作休克性调整,最后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十分痛苦漫长的恢复期。
  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危机爆发时,首先是危机国无法控制危机的发展,外汇管理制度陷入瘫痪,接着就是伴随着货币贬值的通胀率上升;投资者对危机国产生信任危机,而利率的高走进一步引发投资不足,使危机国经济发展停滞并且衰退,并辐射至周边及贸易往来国。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开始对亚洲市场产生不信任情绪,外国投资者纷纷从东南亚国家撤出资金,使亚洲金融危机加深加重,这又反过来促使投资者继续持不信任态度,从而使危机陷入蛛网式恶性循环,愈演愈烈。1998年9月1日,香港交易所行情下调;从1994年以来,由于日本、新加坡、中国、泰国和香港动用其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公债债券增长额的40%,日本更是将总出口额的40%放在亚洲,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达60亿美元,在短期内受到的冲击最大,出口停滞不前,经济发展落入低谷。
  
  三、货币危机的防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对外开放30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金融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因而将要面临的外部冲击必然也会增多。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维持实物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这也就成为了国际炒家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国在与各国努力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同时,也应采取相应对策,加快本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组改造、产权制度改革,强化资产风险管理,完善金融法规,强化金融监管,加强央行的监管力度及提高商业银行自律程度,建立风险和危机的预警指标体系,成立专门机构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采取谨慎、渐进式的开放策略,建立健全金融体系,逐步推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控制政府债务,慎重开放资本项目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消除我国潜在的金融隐患,严防下一场货币危机在我国爆发。
  具体可采取的对策有:适时调整汇率,适度储备规模,健全金融体制,谨慎开放市场,有效控制利用外资,控制举借外债,稳健财政体制,保持区域金融稳定,建立风险转移机制,夯实经济政治基础等。如果货币危机爆发,应该采取措施控制资本外流,实行本币管制,迅速金融调整与强力金融监管,及时、一步到位的币值调整,防止商业银行连锁倒闭,采取一揽子稳健财政政策,实行必要的行政管制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2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