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公众视角的城市流动商贩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红茹 陶朝英 贾霄燕

  摘要:针对城市流动商贩屡禁不止的状况,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多从城市管理者的视角去研究,较少从流动商贩和市民的角度进行分析。基于公众视角,结合石家庄流动商贩的基本情况和市民对流动商贩的态度,对城市流动商贩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政府、流动商贩和民众三位一体的流动商贩管理模式。
  关键词:公众;流动商贩;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048-0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流动商贩日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流动商贩与以城管为代表的城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城市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城市,城市更应该是公众的城市,在城市流动商贩的管理中,不应该仅仅从管理者的一厢情愿来取缔流动商贩。2010年4月-6月,为了深入了解流动商贩的基本生存状况和城市居民对流动商贩的态度,笔者采用问卷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900份,分别针对石家庄的流动商贩和石家庄的市民进行调查。针对流动商贩的问卷共发放400份,回收问卷326份,回收率81.5%,其中,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100%。针对石家庄市民的问卷共发放500分,回收问卷452份,回收率90.4%,其中,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100%。
  
  1、石家庄流动商贩管理的基本情况
  流动商贩是指无固定摊位和营业执照,靠经营小本生意维持生活的流动性经营人员。自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换以来,流动商贩就已经存在了。在建国之初,因为流动商贩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相容,他们被冠以“资本主义尾巴”,被列入国家严厉打击对象,并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杜绝了流动商贩的现象,石家庄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解放,许多农民到城市谋生。流动摊贩是当时进城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石家庄,但是石家庄的城市规划都没有给这些进城农民预留生存空间,农民大量进城给城市管理带来压力。当时石家庄对城市流动商贩严格监管,流动商贩在城市中难以找到合法的身份和地位。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失业下岗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石家庄是全国纺织基地,下岗工人数量多,许多下岗工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加入到流动商贩的行列中去,从总量上增加了流动商贩的数量,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治理的难度,占道经营、缺斤少两、食品卫生等问题,都是伴随着流动商贩带来的影响城市生活的社会问题。
  为了加强对城市的管理,2002年全国开始推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模式,相应的城市管理部门建立起来,流动商贩主要由这些部门管理。2002年3月,石家庄城市管理局成立。石家庄市城市管理局是实施城市管理工作的综合行政职能部门,内设10个职能处(室)。在石家庄进行的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发展规划中,石家庄用三年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在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发展中,石家庄城管部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同时,石家庄城管和流动商贩之间,石家庄城管和民众之间,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却不断爆发冲突事件。
  
  2、石家庄流动商贩和民众基本状况调查
  
  2.1石家庄流动商贩的基本状况调查
  通过对流动商贩的调查,发现石家庄流动商贩构成主体复杂。石家庄的流动商贩农民、下岗工人、待业者、学生、退休长者、在职人员及其他,其中农民、下岗工人、待业者分别占有效问卷数的31.9%、23.9%、20.5%,他们是流动商贩的主体。石家庄流动商贩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一般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在调查对象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共计212人,占总数的65%。文化层次偏低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存能力。石家庄流动商贩收入水平低。石家庄流动商贩多是低收入阶层,弱势群体占多数,“弱势群体是社会整体结构中处于相对不利与困窘地位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收入偏少,受教育水平偏低,职业声望不高,社会地位总体处于劣势。流动商贩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89.57%,说明绝大多数的流动商贩收入水平较低。石家庄流动商贩生存压力大。流动商贩的摆摊经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调查,在针对通过摆摊卖东西的收入占你总收入的多大一部分的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摆摊买东西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下67人,选择50%-80%的129人,选择80%以上130人,约有79.45%的流动商贩摆摊卖东西收入的占自己总收入的50%以上,摆摊买东西的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摆摊买东西的收入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遇到一些不测的因素,流动商贩可能面临生存困境。
  2.2流动商贩管理中石家庄民众的态度
  在对民众的调查中,针对您对目前石家庄的流动商贩现象的看法是什么的问题,87.17%的民众认为石家庄的流动商贩现象有待改善。针对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对待城市流动小商贩,82.74%的民众认为应当加强管理,为流动商贩设立专门摊位。在石家庄城管和流动商贩的冲突中,民众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对城管执法部门不满。在针对民众的调查中,对城管在管理过程中对流动小商贩的强制手段,70.35%的民众认为城管对流动商贩的强制手段不正确,应该对他们讲道理,依法办事,17.7%的民众认为城管对流动商贩的强制手段残忍,很想把城管抓去打,说明部分民众对城管的做法极为反感。在您对石家庄城管的评价是什么的问题回答中,43.36%的民众对城管的评价为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54.65%的民众对城管的评价为一般,仅有1.99%的民众对城管的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说明石家庄城管在民众中的认可度低,这也导致了在城管和流动商贩的冲突中民众一边倒地倾向于流动商贩,对城管表示不满。
  
  3、石家庄流动商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石家庄流动商贩管理理念偏差
  很长时间以来,流动商贩被当做非法的存在,是城市取缔的对象。作为城管的管理者和作为流动商贩的被管理者之间是简单的对抗关系,管理者发布命令,被管理者必须服从。石家庄的城市管理过分追求城市的整齐划一的布局,城市成了管理者的产品,管理者为了一味追求想象的标准城市,整齐划一就必然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这样的规划给人们留下的真正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在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城市里高楼多了,街道宽了,可是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场由于种种原因却十分缺乏,导致居民生活的不方便,为流动商贩的流动经营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3.2石家庄流动商贩管理的主体单一
  流动商贩的管理需要诸多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全体市民、各种组织共同努力,流动商贩问题关系到相当规模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关系到社会各利益群体和谐共处。而石家庄政府将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交由一个仅仅具有处罚权的城管部门,试图以行政强制力来迫使流动商贩放弃其几乎

是唯一的谋生方式,却又不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社会保障。这种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决方案,只会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政府部门所维护的市容环境与流动摊贩的生存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3.3石家庄流动商贩管理具体手段以强制为主
  流动商贩管理方式不当,就会更容易激化矛盾,严重的就会发生暴力抗法事件。在流动商贩管理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对流动无照商贩的管理以强制手段为主,管理者以强力姿态出现,其权力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在执法过程缺乏说理性,作出执法决定不给理由说明,不容相对人辩驳。针对流动商贩的违法违章设摊、无照经营问题,执法手段多以罚款、没收财物为主,这直接损害了流动商贩的利益,因而他们抗法甚至暴力抗法。
  
  4、构建流动商贩新型管理模式的对策
  
  4.1基于“善治”理念,保障流动商贩的生存权
  城市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统治”理念,以“善治”理念为基础,保障流动商贩的生存权。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是一个政府和公民良好互动与合作的过程。在石家庄,作为城市管理者,基于“善治”理念,首先要承认流动商贩地位的合法性,对流动商贩无条件的开禁,不仅从管理理念上,而且从法律上承认流动商贩存在的价值,赋予其合法地位,降低其合法存在的门槛。在这个前提下,针对流动商贩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制定行政管理条例对其加以规范。城市管理者不再是依靠权力控制相对人的“管理者”,而是与相对人平等沟通、相互尊重的“合作者”。
  4.2基于公众需要,完善流动商贩管理机制
  首先流动商贩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为了满足公众对于城市的多方面的需要,流动商贩管理的主体不再是唯一的政府,各种组织机构、社会民众,包括流动商贩自身,都应该成为管理的主体。政府在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和引导。这里的政府应该包括各级各类与流动商贩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城管、工商、卫生、交通、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为城市流动商贩的管理各司其责,基于“善治”的理念,为流动商贩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
  其次建立流动商贩自治组织。目前石家庄还没有流动商贩的组织,建立流动商贩的组织可以以社区为基础,石家庄的流动商贩多依托社区、街道而“经营”,城市的县、区级政府部门可以会同居委会将流动商贩组织起来,成立流动商贩协会。在流动商贩协会的基础上,由他们选出自己的代表。由这些代表作为利益代言人,参与到流动商贩的管理中来。
  再次发挥民众参与流动商贩的管理积极性。民众既认为石家庄城管对于维护良好的城市秩序很重要,又对城管在管理流动商贩中采取的强制措施和不理想的管理结果不满意。在流动商贩的管理中,城市管理者要引导民众参与管理决策,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决策程序,在决策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意见交换,能够有效地影响到行政决定的作出。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可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又平衡各方利益,使最终的管理决策在最大限度上反映多元主体的意愿。
  
  参考文献:
  [1]蒋鸿,刘华,权力的建构与他者―以流动商贩治理为例[J],研究生法学,2009,(1)
  [2]于国,我国城市流动商贩问题的历史研究[J],城市法制管理,2009,(4)
  [3]石柏林,付小飞,“善治”视野下的城市管理,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4]吕晓东,城市民生与小商贩治理思路[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