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风险社会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芳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性,它既是一个常态管理的社会,也是一个风险高发的非常态管理社会。以“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为切入点,运用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剖析隐藏在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地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风险;风险社会;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233-02
  
  1 风险与风险社会
  
  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风险社会”这一概念,用来描述当今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反思、批判现代性出现以来风险因素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几乎与此同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世界性危机,10年后,英国疯牛病爆发与蔓延,在一连串事件的重压之下,风险社会理论显得如此现实、必要与紧迫,以至“风险语义正逐渐盖过经济语义,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1.1 风险的涵义
  在风险社会理论中,“风险”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风险理论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贝克在风险社会理论中赋予“风险”一词新的涵义,他认为:“风险概念是一个很现代的概念,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有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的措施战胜种种副作用”。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有了理性思考能力,能够以人为的方式介入自然界与社会生活,才有了现代风险的概念。
  
  1.2 风险社会的表现
  随着生产力的大幅提高,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迅速扩张,像洪水、饥荒等传统威胁已有所改善,但同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风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某些科学领域先天即存在无法避免的风险,风险的严重程度超出了预警检测和事后处理的能力;科技的负面效应造成生态破坏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全球化使社会突发危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迅速蔓延性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某些局部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却会容易导致和引发整体性的社会灾难,并产生连锁反应。
  风险社会是由于人类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造成的,是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引起的现代性危机的后果。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用一种新的词汇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认知当前社会现状的新模式,为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
  
  2 风险社会:透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新视角
  
  “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几乎蔓延整个国产奶粉行业的食品安全事故震惊了全国,也震惊了世界,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不过也应看到,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在风险社会中遇到的一个“风险”。贝克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风险,所导致的市场崩溃、资本贬值等等,是现代化发展进程所带来的无法避免的一种负作用。”仅以奶粉为例,美国、日本等婴儿奶粉的生产大国,不少拥有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大企业都出现过奶粉事件。另据统计,全球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可预防的食源性疾病。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深化、现代化的推进,均伴随着风险的产生,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风险社会并非是历史分期意义上的,更不是指代某个具体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而是对现代社会在当代呈现出的某些特征的形象描述以及人类风险意识增强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风险文化。
  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在性质上已不属一般意义上的制假售假问题,而是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加工或者某些成分的危害,已经具备了“风险”的某些特征。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回避,不容忽视,关键的是要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完善机制,防患未然。
  
  3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井喷”的原因
  
  3.1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缺失。敏感性差
  “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国家质检总局在2006年就提出将逐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但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先防范方面还是相当薄弱。预警机制关键在于各基层的敏感性。目前有些地方“欺上瞒下”不正之风泛滥,导致弄虚作假之风盛行,最基层点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风险预警能力,这更容易导致严重风险的发生。预警机制的缺失使得政府及时控制或减少风险力度被大大削弱,一旦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严重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3.2 决策部门分散化,反应能力迟滞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目前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部门利益当中还有着极其复杂的集团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这些利益都导致了决策变成维护部门权力、谋取部门利益的手段。贝克认为风险在产生的同时必然引出责任问题,他在描述政府在风险社会中的职能弊病时,用到“有组织的不负责任”这一概念。其含义在于:人们可以向一个又一个主管机构求助并要求他们负责,而这些机构则会为自己开脱,在这种过程中,是根本无法查明谁该负责的。贝克所指出的问题与中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情形不谋而合。根据规定,国家将有关监管权分别赋予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多个部门,不但形成“九龙治水”格局,多头领导反而造成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监管空白等现象更为突出,风险反应能力迟滞,制定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3.3 沟通协调机制缺失,信息滞后
  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风险高发。现代政府所面临的不再是个别的、单一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愈来愈具有复杂性和尖锐性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三鹿事件爆发后,据了解,“肾结石婴儿”增多最早在不少地方均有发现,但除甘肃省外,均未向有关主管部门上报,也未向有关部门横向沟通,更没有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最初甘肃省将“肾结石患儿”增多疑与奶粉有关的情况作为一种现象向卫生部报告后,卫生部亦没有预警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由于信息相对有限,难以判断事态的严重性,因此三鹿事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及时遏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信息滞后的表现。
  
  4 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井喷”的有效途径
  
  任何风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其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表现和逻辑。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是我们可以降低或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为可能的未来做好准备。
  
  4.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敏感性
  敏感的预警与预防机制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凡事预

则立。不预则废”,做好预警和预防工作,就等于做好了风险管理的50%甚至是100%的工作。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常常是酿成惨祸的重要原因。科学的预警机制是应对风险、战胜风险的法宝。
  在风险社会中,基层部门应提高敏感性,强化风险意识,增强预警能力,根据职责分工,并按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发展的等级、危害程度和趋势,及时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强调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析,建立极其完善的食品安全早期预警机制,这样对于食品安全事故就可以做到在最早时间内发现和解决,而不必等到科学充分数据的评估结论出来,更不用等到危害的事实和严重性完全明朗化后再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把损失减少或降低到最低程度。
  
  4.2 健全风险反应机制,提高应急能力
  高效的决策与反应机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当确认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已经发生时。事发地的相关部门应立即做出响应,采取应急行动,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按照“统一指挥、属地为主、专业处置”的要求,成立由各部门领导同志参加的食品安全事故专项指挥部,确定负责人和通讯方式。同时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紧迫性和发展情况,启动相应的食品安全事故级别响应。
  (2)在专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程序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全力救治事故受害者,维护事发地区秩序,防止紧急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研究确定应急事故处置方案。
  (3)根据事态进展情况,适时派出该领域具有丰富应急处置经验和食品卫生方面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共同参与事件处置工作,专家顾问组应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和事态评估,为专项指挥部提供相关政策咨询。
  (4)专项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故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应立即请求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事件处置工作。同时及时向可能波及的其他地区通报有关情况,尽全力为实施有效控制事件继续恶化提供便利条件。
  
  4.3 完善信息疏导机制,提高沟通能力
  顺畅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是风险管理的纽带与桥梁。由于风险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决策者必须在得到专家意见后尽快与公众沟通,相关部门应代表政府向公众发布信息,利用媒体力量引导社会舆论、稳定公众情绪,使社会有序地管理起来,把危害减到最小。
  建立信任,是与公众进行沟通的最重要的基础。信任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在一系列给定的后果或事件中,这种信心表达了对诚实或他人爱的信念,对抽象原则(技术性知识)之正确性的信念。风险中的信任。更多的是后者。风险是需要知识,知识来自于专家,信赖专家不在于他们的能力,不在于他们本人,道德品质也不太重要,而是他们所使用的专门知识的可靠性。在事件爆发后,专家、科研人员应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事故原因、过程及处理结果,并做出理智的决定,恢复众人对食品行业的信心和信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本。“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高风险、不确定性和多危机性是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风险虽不可消除,但我们现在就可以对未来的灾难未雨绸缪,制定出预警预防、决策反应、沟通协调等一系列预案,从而使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0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