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农发展角度的大学生就业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玲先
摘 要:通过对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分析,提出金融危机下,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毕业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和方向,实现顺利就业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毕业生;就业;三农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35-02
1 三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统计年鉴显示,2006年农村人口数量为73742万人,不管是扩大内需还是增加就业,农村的广阔天地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2008年2月21日,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普查数据公报中,全国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仅占0.2%,是农村以及农业的发展真的不需要高学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吗?
1.1 乡镇企业需要各种专业的人才
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村产业链条化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作为农村、农业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窗口,乡镇企业的做大做强,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拥有现代经济贸易知识的专业人才。
1.2 农村综合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技术人员207万人,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94万人。平均占全国农业从业人口的0.003%,平均每371人1名农业技术人员,如果能够达到每200从业人员中拥有1名农业技术人员,即比例达到0.005%,则会新增80.37万人的就业机会。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其中去,除了能够壮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之外,还能给农村带去更多新的知识和技术,加快农村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农村综合生产力。
1.3 农村制度建设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
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接受高等教育,懂经济、会管理、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带头。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一些新的管理思想、理念的注入,更能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全国目前有68万个行政村,按照每个行政村2名大学生村官的配置,广大农村就可给大学毕业生提供136万个就业的机会。
1.4 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需要懂经济、法律、外语的人才
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制度完善了,进一步的发展需要走向国际,普遍开展国际合作和竞争,这时就需要大量的精通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外语的人才。
1.5 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
农村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全科医师紧缺,农民文化生活单一、设施不健全,农村的教育也刚刚起步,很多地方的连学校都是空白。这些无疑又是一个增加就业的良好机会。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的进一步发展,对具有相应方面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的需求是亟迫的。对具有这些方面专长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施展自己才华,实现人生目标的绝好舞台。
1.6 大学生农村创业前途光明
农业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的兴起,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充足的创业机会。种植、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服务产业的开发,农业机械、消费品市场,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等等。可以说随着三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形成一个绝大的充满商机的消费市场,这自然也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业平台。
2 面对到农村就业的机会,毕业生心态的调整
三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先进思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加入,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真正能够做到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在农村开辟一片天空。如今的大学生,需要克服一下心理上的障碍。
2.1 城市本位意识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及大学生本人都认为只有在城市发展才算是有出息,只有摆脱农村,走出黑土地才算是成功。特别是很多农村学生,他们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农村走向城市。“宁肯要城市的一张床,不要农村的一座房”的观念很深。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是人们的衣食之源。如果人人都摆脱农村走向城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强有力的根据,那么在漂亮的大厦也是会倾倒的。作为大学生,更该及时调整自己的错误意识,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未来,毕业后积极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
2.2 逃避的心态
近几年,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没有积极地去面对竞争,而是选择逃避。
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变得更强大,掌握知识只是我们生存的工具和力量,而不是仅仅为了一纸文凭让自己苟且地在城市里活着。当就业的压力来临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坚强地去迎接挑战,利用自己对知识能量的储备来创造机会,赢得人生的辉煌。
2.3 农村不如城市,喜欢享受而不能吃苦
很大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城市而不去农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不如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好,有漂亮的商店,便利的道路和花花绿绿的世界。而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跟不上,交通不便利等等。但是正是因为目前城乡的差距比较大,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中央才决定加大农村发展力度,促进城乡经济的和谐同步发展。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摒弃舍不得吃苦的心态,投入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中去。正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有差距才需要大批大学生人才去建设,去发展。没有好的条件和资源,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好的条件、发掘新的资源出来,而不是选择无数人去挣强已经很有限的现成的资源。真正的人才善于创造,没有创造便没有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而创造和垦荒势必要付出多处常人及倍的艰辛和努力。
3 实现毕业生到农村去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
3.1 学校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教育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从错误的就业误区中走出来,向大学生做好中央对农村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倡导广大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到农村,到三农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广泛开展就业指导课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开展,注意发现大学生心理上的不良苗头,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但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学生们都要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还是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要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勇敢面对,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要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彻底抛弃对农村的偏见,抛弃不能吃苦的心态,让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和迎接人生的机遇和挑战。
3.2 政府要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三农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政策的宣传力度,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才能和激情的平台。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挫折承受能力不强之外,主要还有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等问题。那么针对对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政府应该有有效的长期的激励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3.3 社会舆论要为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城市情结”的产生,很大一方面是社会舆论造成的。那么在新时期新的环境下,正确引导舆论,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顺利、快速实现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实现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媒体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树立三农经济发展成功典型并广泛宣传的同时,真实向社会反映农村发展的政策和需求,努力改变社会对农村的不正确认识。对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支持,使全社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浩源,张俊,张芝雄.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情结”[J].科技广场,2008,(6):247-2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