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的边际软环境管理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概念规划的兴起,说明了城市规划工作性质,越来越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去预见和策划城市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概念规划;特点;研究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进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同时我国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在保证经济现代化的稳步发展的同时,如何与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相和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二、精心规划,实施中心战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制订长期、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保证城市建设与运行的持续性。我国有些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前瞻性,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规划的约束力不强,对规划随意调整。因此,必须立足新世纪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认真科学地研究制订城市规划,特别是做好市中心或副中心的规划。既要保护中国特色的城市历史风貌,又要规划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新区,形成城市新的增长点。
三、建筑大交通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陈为邦认为:解决城市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广大市民的出行,而且影响了整个城市运行的效率。由于堵车,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也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势在必行,这涉及到许多方面,首先需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从总体方面来研究和解决。
第一,要搞好城市的总体布局,尽量使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点能够靠近一些,尽量减少交通量。一些没有污染,运输量又小的单位,包括一些洁净生产的企业,可以和居住区合理混合布局,形成综合区。
第二,要通过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体系,形成合理的道路网。城市的路不在宽,而在通。一味地追求大马路而不从城市道路系统去考虑是不行的。
第三,必须坚持“公交为主”的方针,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特大城市有条件的可以发展轨道交通。对私人轿车在市中心区的使用需要有所管理。
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包括室内居住环境和室外居住环境两个部分。室内人居环境方面:在住宅规划设计中的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建筑物间距、宜人居住面积,以及日照、通风、保温、隔热、隔音等技术规范指标,实际上也是生态指标。而现在光污染和装修污染则是新出现的生态问题。室外居住环境:最重要的是居住区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的环境质量,尤其是植被的造氧、造荫功能的发挥。改善人居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的生态结构”,消除污染,这是人居环境建设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指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资源。如节能、节水、节地等。节能,就是要有效采取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通风技术措施,并尽量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清洁能源。节水,要大力推行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少建或不建费水项目。
在环保方面,应加强与国际的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环保技术,增加环保投入,实施“蓝天、碧水、绿树、净地”等工程,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利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五、增加人文特色,营造舒适人居环境
如果我们不是将“功能城市”与“文化城市”相对立,如果我们在历史性城市的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特点,将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作为城市形象的基础,文化遗产就不会被看作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财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
人文精神,往往以文化等具体形式体现出来,在以城市为载体的空间范围内,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为城市文化。可以说,城市的人文精神就表现在历史景观、建筑风格、城市格局,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之中。城市的人文特色是在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培育的基础上形成的。
建设城市不能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场”,因为城市本质上都是人文城市。城市经济增长也许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还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人文特色却是永远不可“跨越”的。城市的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统一,而且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不同的社会情调。目的是为了人们能健康地生存繁衍、舒心安全地生活和工作。以人为本战略的实施,涉及到人居环境的许多方面。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人居环境建设中采取“适老”的措施,如老年住宅、亲情住宅、亲情社区等等。并要特别注意关心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一位哲人说过,“了解过去的一千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今后的五百年。”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使城市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载体。城市规划当然要考虑功能与发展的问题,但不是惟一要考虑的问题。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有了这样的共识,就必然引发人们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竭力保护原有文化传统与特征的渴望与努力。
实际上,人类注定难以跳出传统的掌心。城市历史遗产首先是一个水库,蓄积着我们的文化宝藏。从这里,现代都市才能获得认识自身以及环境的必要知识,才能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现在何处,以及走向何方。只有深刻认识了自己的传统,现代都市的行动才可能是明智并且理性的。
城市的内容以及布局体现着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及其他,物馆的传统,让人明白历史与风俗:图书馆的传统,让人求真:美术馆的传统,让人审美;文化宫的传统,让人学会欣赏文化的差异,学会宽容。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城市化加快步伐的同时,应加强其他方面的跟进进度,在交通网络,生态建设,和人文关怀方面,努力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们舒适的怡然自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想这也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工作者们不辞辛苦,极力追求的最终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0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