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卉的花期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花卉种植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与精湛的技艺。很多文献记载都说明我国早有催花技术,而且在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作者通过四个方面对花卉的控制进行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花卉种植;花期控制;花期技术
1 花期控制的概念
花期控制俗称催延花期,根据植物开花习性与生长发育规律,人为采用不同播种期、选择不同品种,以及控制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等条件的方法,满足花卉的成花和开花要求,促使其在自然花期之外的时间开花。这种技术措施,称之为花期控制。
2 花期控制的方法
控制花期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调节花卉的营养生长、花芽分化、花朵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环境等,达到调控花期的目的。在自然条件下,每一个花卉品种都有较为固定的花期。为适应市场需要,达到反季节周年观赏的目的,可采取人为调控花期的措施,促进花卉提早或延迟开花。除选择不同花期或一年多次开花的品种,分批播种,进行光、温、水肥调控外,还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因此为了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现在大多采用调节以下几种环境因素的方法来对花期进行控制。
2.1 光照调节
光对花的形成起着最有效的作用,植物只有在阳光充足之地,花芽形成才会较多。这主要是因为阳光充足时,促进了光合作用,植物体的有机营养物含量有所积累,为花的形成打下了物质基础。同时光照亦可以抑制细胞的分类,促进了细胞分化,以利花原基的形成。所以通过对光照的加光、遮光以及光暗颠倒等不同方法,可以使不同习性的花卉延迟开花、推迟花期或是提前开花等都是有可能的。
2.2 温度调节
温度是影响成花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人们则可以通过温度的处理来调控花卉的花期。多数花卉在冬季通过加温都能提前开花。对夏季连续开花的花木如茉莉等,在春季常采用加温催芽的方法使其提前开花;在秋末降温前及时加温可延长花期。对早春气温回升前仍处于休眠状态的花木,采用人为低温(1~4℃),可延长植株的休眠期,从而延迟开花。对含苞待放或初开的花卉,也可放入2~5℃的冷室中来延缓植物新陈代谢,从而延迟花期。某些在酷暑条件下停止生长不开花的花卉如倒挂金钟等,在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可促其不断开花。利用低温对某些植物开花的诱导效应,对原来秋播的 2年生花卉用低温处理其刚萌动的种子或幼苗,使通过春化当年即可开花。由于温度对打破休眠、春花作用、花芽分化、花芽发育、花茎伸长均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采取相应的温度处理,即可打破休眠,形成花芽,并加速花芽发育,提早开花。反之可延迟开花。
2.3 水肥调节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植物一切生化反应的介质,植物体内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都离不开水。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早已认识并重视水的重要性,并在栽培中不断采取措施保持植物体水分的平衡,使之茁壮成长。某些球根花卉,在干燥条件下,休眠分化完善后的花芽仍停留在球根中,直至供水时才生长开花。因此可通过调节供水时间来控制开花迟早。某些植物,在其生长期间控制水分,可促进花芽分化。如梅花在生长期适当进行水分控制,形成的花芽多。石耐在秋季使之干旱,则开花繁茂,球根在干燥环境中,分化出完善的花芽,直至供水时才伸长开花。只要掌握吸水至开花的天数,就可用开始供水的日期控制花期。
2.4 应用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激素是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代谢作用的产物,在植物体内可以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20世纪以来,植物激素已经被认为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们在植物体一定的部位合成后螟害可以用送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起到调节生长发育的作用,有些种类的激素,人们已经从植物体和微生物中分离出来,在研究中人们也已经合成了多种生长调节剂。在花期控制上常使用的生长调节物质以赤霉素、乙烯利和矮壮素为多,其中赤霉素促进开花的效果较为显著。常用以处理牡丹、的休眠芽,水仙、君子兰的花茎等。
目前生长调节剂已经得到广泛利用,影响到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和代谢过程,促进了某些花卉的成花,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有相反的作用。可能是不同植物、不同部位对激素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与方法的反应各异。激素作用的处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花期控制措施种类繁多,有起主导作用的,有起辅助作用的;有同时使用的,也有先后使用的。必须按照植物生长规律及各种有关因子,并利用外界条件,综合进行:科学判断,加以选择,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达到按时开花的要求,在开花时还要给予适合开花的条件,才能使之正常开花。
3 花期控制中的植株选择
植物种类品种的选择,植株的营养状况以及开花习性等对花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不当,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选择植株做些适当的前期准备工作,从而保证控制花期的顺利进行。
3.1 植株的成熟度
花卉要促成栽培,需要促使植株提早成熟,植株的成熟程度对促成栽培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成熟度不高的植株,促成栽培的效果不佳,开花质量下降,甚至不能开花。因此挑选植株时,应首先考虑是否通过幼年期而进入成熟期。
3.2 植株的营养状况
在选择植株过程中,根据对植株各种生长状况的衡量,则要求我们要选择生长茁壮、营养中度、节间较短、花芽分化较多而无病虫害的植株。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则花芽分化较少.节间过长,甚至徒长;营养生长过弱、枝条纤细,也形不成花芽。
植株或球根大小要选择生长健壮、能够开花的植株或球根。依据商品质量的要求,植株和球根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经过处理后花的质量才有保证。如采用未经充分生长的植株进行处理,花的质量降低,则不能满足花卉应用的需要。一些多年生花卉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后才能开花,处理时要选择达到开花年龄的植株进行。
3.3 种类和品种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花卉从而达到花期控制的条件外,还要迎合市场的要求,从而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就要求我们要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品种。一方面选择的花卉应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选择在用花时间比较容易开花的、且不需过多复杂处理的花卉种类,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花卉种类与品种的不同,对环境因子的第三性也不同。长日性、短日性花卉对光周期非常敏感,有利于调控花期。对温度较敏感的灌木花卉,如迎春、梅花、桃花、海棠类、牡丹等,经过一定的低温休眠,给予高温稍加刺激,即可打破休眠而开花;而桂花花芽一旦形成以后,给予适当低的夜温,极易促进花芽发育而开花,反之如给予适当高的夜温,极易推迟花期。因此,在花期控制操作过程中,应当选择这些对光周期及温度变化敏感的花卉,以利于取得控制花期的成功。
4 花期控制技术的意义及其发展
自然界中各种植物都有各自的开花期。以人为的方法改变它的开花期,称作花期控制、催延花期或不时栽培。花期控制可使花卉集中在同一个时候开花,以举办展览会;又能为节日或其他需要提供定时用花;也能使花卉均衡生产,解决市场上的旺淡矛盾;使不同期开花的父母本同时开花,解决杂交授粉上的矛盾,有利于育种工作;在掌握开花规律后把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二熟或二熟以上,缩短栽培期,可提高开花率,因此,花期控制在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
有资料显示,我国早已开始重视这一技术,历年来不断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花博会,体现了花卉花期控制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国外对花期控制也很重视,欧美在圣诞节、元旦、感恩节、复活节、母亲节,都有控制花期的栽培。据日本大分县介绍,他们很多研究项目都和节日市场对花期控制的需要有关。随着科学理论的提高与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控制花期的理论依据更加符合客观规律,采取的措施更加先进有效。在现代花卉栽培中花期催延技术(即花期控制技术)应用更为普遍,花卉栽培者、花卉研究者及花卉爱好者在这方面所做的试验研究工作也更多更广更深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4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