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文斌
【摘要】 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它作为当前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切入口,受到广大教师的热情关注。本文在总结和分析目前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课程整合
过多地让学生通过自已体验去学习新知识、完全靠自学去理解和内化新知识,自觉地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可能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收效甚微的问题。所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实践中,应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多种变量,兼取各种理论的合理成分指导实践。
1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运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还不是真正普及和广泛。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排除客观条件如资金、硬件等因素的影响外:①教师技术问题,不会上多媒体课;②嫌麻烦,难上多媒体课;③效果不理想,不如不上多媒体课。
1.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课堂演示型和操作练习型的单一模式为主,且往往忽略双向交流,交互性差。一般,教师花大量的精力设计并制作出课件,由于缺乏或较少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其主体作用。这种过于依赖媒体的做法,教师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其主导作用荡然无存了,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
1.3 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充分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注重的是课件形式的华丽,过分强调多媒体的声、光、色等多种刺激。课程“整合”停留在一种简单、初级的组合阶级,技术含量低,无法大量推广应用。如对一些理解相对容易、好处理的课件相对就要多一些,而能给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供物理情景和分析以及注重对思维能力训练的课件却极少,而且普遍是可移植性差,对推广应用并无很大作用。同时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上的应用也令人担扰,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试图通过外界媒体的刺激,使学生被动模仿和接受物理知识。
1.4 信息技术应用只是引发学生的瞬时注意并不能带来长足的效果。现在多媒体物理课总是不结合物理实际学科的特点进行恰当的运用,且模式单一,仅进行长期的简单感官刺激,学生参与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由最先的好奇逐渐向无味转化,也就不难想象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了。同时,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现在的物理课件对知识的阐述多,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少,这是一个令人担扰的问题。此时也就不难理解部分教师抨击并开始放弃多媒体教学回到传统教学老路的原因。
2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策略
2.1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人类的学习类型有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人类的思维类型可按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有序思维和随机思维进行组合。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学习成效与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相关。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相互交流的学习、个人钻研,更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其个性优势,使其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事学习。
2.2 根据学科特点决定整合的方法。物理学是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亲自做实验的动手能力等。对那些需要观察自然现象或事物变化过程的知识,形象和直观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但对那些百说不如一做的动作技能来说,如果单靠教学媒体辅助教师讲解,就会使教学收效甚微。如果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亲手做实验,则违背了学科的特点,背离了培养动手能力的学科教学目标。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科,既有相同的整合原则和策略,也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整合的方式可有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
2.3 为学生的发展而进行整合。知识技能本身不是教育性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学校教育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责任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生的个性实现和完善为宗旨,为所有学生将来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奠定腾飞的平台,这个平台以基本的知识、能力、品格、身心素质作为基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使我们用新的标准和内涵来重新审视未来生存和成功所必备的技能,而技能的培养必须在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中,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全新的教学方式中完成。
2.4 通过整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人类存在着言语、数理、空间、音乐、运动、自我、交往七种智力,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导致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不同。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各种工作要求不同的智能,既然教育要为每一个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做好准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应该树立给予具有不同智力强项的学生同等尊重的理念,寻找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智力的整合策略,帮助学生将强项特点迁移到弱项领域,使学生从多方面发展多种智力,使其自我实现成为可能。
2.5 整合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高的表现是有认识和控制自已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多种媒体的知识呈现、遍布世界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是掌握知识和增长能力的良好学习环境,也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条件。把教学资源中多样的知识内容和自主学习环境整合于正在生成人格主观性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当然,与技术不能自动地提高教学质量一样,再好的环境也不能自动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关键的仍然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使学生的智力和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本身的不断完善,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模式会越来越成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成为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汤应宇.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现状分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9.15
[2] 何鸿斌、王爱仁.中学教材分析与研究(物理分册).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阎金铎、梁树森
[3] 郑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温州教育信息化研究网.2003.12.25
收稿日期:2008-3-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