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 敏

  “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我要学。它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面表现为学习责任。”但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只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职能由教材的执行者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重在教学设计,重在对学生的引导,以促进学生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以调动学生的发展。
  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策略,创设“合作、竞争”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作、竞争”教学策略实施原由
  
  1、切合了初中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科学。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等特点,但“学习历史不是为复现陈迹,它的根本目的是要从历史中得到智慧,提高认识现实的水平,指导自己的行动,鉴古而知今。”②而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历史知识是“死”的,历史学习也是“记记背背”,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因此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就是让历史教学成为一个“活”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力,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会就容易了。“那种求知的欢乐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推进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③
  
  2、符合了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显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在合作情境中,所促进的动机系统包括内部动机、对成功的高期望、在互利的基础上形成的高诱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成就的持续兴趣,以及对成就的高度承诺和坚持性。”④有关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深入人心,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仅有合作是不够。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在独立性发展的同时,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也都发展起来,而且自尊心和好胜心都特别强,所以爱竞赛、喜争胜、希望获得荣誉是青少年共同的特点。“适当的竞争是激发努力和抱负的强烈动机,是产生自信和自尊的根源,能发展学生自力更生、不屈不挠和勤奋刻苦的个性特征,能激起学生个人发愤努力,从而在学习上得到更大的收获。”⑤。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竞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所谓“合作、竞争”,是指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创设竞争的预期目标,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策略,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学生自我实现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组内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历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少给一些书本上现成的或教师预制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1、合作共同体――自然生成的异质大组的形式
  提到合作,人们习惯上想到的是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笔者发现这样的小组合作只适合于一些问题的讨论。在一个教学规模40人左右的班级里,采用大组合作的方式,比如:四大组。如果是辩论的课题,则实行两大组,更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四大组或两大组是按座位的排列自然生成的。这样的分组,由于座位的稳定,成员也较长期地稳定,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团体”,有利于合作学习持续经常性的展开,给学生提供更多地展示才华的机会。
  
  2、合作项目――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是兴趣的激发点,重难点的突破点
  合作学习中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教师要设计“具有最适度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因为不确定性或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⑥
  合作项目――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预设项目。做足“预设”的功夫,达到课堂“生成”的目的。“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要相辅相成,学生在项目准备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教学的价值,使学生的“创造与接受课程变为同一过程”。
  合作项目――是兴趣的激发点。虽然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为合作而合作,要发挥合作的有效性,则要使合作项目成为兴趣的激发点,比如四大发明一课,学生小学时就有所接触。内容知识谈不上有很大的难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发现关键是发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到课题中,反而会起到耳目一新的作用。
  合作项目――是重难点的突破点。如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对于是否变法当时各方各派争论不休,这又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模仿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通过这样的辩论,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明辩了是非,参与兴趣很高。
  
  3、组内合作――是组长负责下的自主创新
  要体现出合作的有效性,强调生生有效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而大组组长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组长的确定是组内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组内合作是合作有效性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四大组或两大组是按座位自然生成的,但四大组组长的确定却是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此,组长是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性人物。组长的选择笔者遵循以下原则:大多数组员的认可、本人自愿。因为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与每个组员有切身利益,因此推选出的组长基本上都能符合教师的心愿:学习,策划、协调能力强。
  合作过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教师让学生分四大组分别介绍展示“诸子百家”中影响巨大的四家“道家、儒家、法家、墨家”。教师并不限定学生合作成果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课本剧的形式,可以是“小先生上课”的形式……这样每一组都有自主合作的空间,充分发挥了中学生的创造精神。组内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预见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组间竞争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
  
  合作学习绝不是只讲合作,不讲竞争。实际上,竞争无论是是在学校学习中还是社会劳动中都是不可否认的自然现象。
  
  1、组间竞争是一种预设的目标,是组内有效合作的动力。
  虽然个体之间的竞争有很多教育上的缺陷,但组间竞争在某些

条件下却可以有效使用。“组间竞争能透过竞争强化小组内部成员的相互支持和帮助,增加竞争的趣味性,分散失败的责任,并降低失败对个体的消极影响。”⑦由于有竞争的预期目标,学生在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才会更有动力,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2、组间竞争也是一个交流论证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反馈。
  如九年级历史课的《“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有关当今社会为什么“发展”是主题?如何应对解决?笔者创设了一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矛盾竞争,情景体验中感受“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既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需要全球共同参与解决。具体的做法是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一组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大组。他们要制定发展计划;另一级代表发达国家的大组,他们要想办法应对发展中国家可能的对发达国家的要求,以维护自身利益。要求两大组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观点,在课堂上,以相互辩驳的形式展开。这是我为一节公开课准备的一个课例片段。在上课时掀起了本课高潮,组与组针锋相对,很是激烈。学生的情绪也很高,双方不分高低,没有冷场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都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课堂上也得到了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组间评价――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评价对调动“教”与“学”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评价的有效运用。
  
  1、体现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功能 评价对调动“教”与“学”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等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一个分享成功,分担失败,对成功者给予鼓励,对失败者予以激励。“记住一定不要给获胜者过多强化。你必须教育学生去体验竞争的乐趣,而不要过于追求输赢的结果。”
  
  2、评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多点自主性评价
  评价以学生互评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时,教师不能包办,但也应适当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强化、系统学科知识的作用,其中还要注意要把握的一个原则是不能为了鼓励一部份人而批评打压另一部份学生,比较合理的是一种中性的态度,都找出优点,又都提出不足。总之教师的指导要激发学生持久合作学习的愿望,要爱护学生合作的激情。
  
  三、采用“合作、竞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与反思
  
  1、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策略,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预设教学项目,调控合作过程,指导评价等,这比单纯的授课要付出更多精力。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感受到做一个创意设计教师的快乐,也感受到学生在其中成长的快乐。当有学生主动来问:我们下节课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准备些什么的时候?我想这是教师最大地满足。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反思
  “合作、竞争”的教学策略,有利于统合教材,有利于成果的展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教学实际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协调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能力发展的同时又能掌握相关核心知识。注意“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合作过程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要“有备而无患”,学生“课前合作与课内合作”要相辅相成。
  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竞争前,教师应设法在全班笼罩一层合作学习的气氛。竞争一旦被启动后。就不要再过分强调。让学生在一起学习、相互认识、相互分享成功的喜悦、发展协作的技巧,是良性竞争形成的最好基础。”⑩
  总之,教师的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研究的态度。高效的课堂,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历史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心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