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释义(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化的功能
  
  社会整合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三方面。价值整合是整合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社会中人们的价值会有差异,但经由统一文化的熏陶,必然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达成大体一致的观念。规范因增加值需要而产生,由文化的整合使之系统化和协调化,并使规范内容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把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和模式,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社会的异质性越强,分化的程度越高,多元结构越复杂,从而功能整合的作用愈加重要。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社会如缺乏整合必将四分五裂。一个民族由于享受一份共有的文化,不论他们是否居住在一起,也不论他们是否生活在共同的制度下,都会有民族的认同感,都会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联结在一起,不可分离。中华民族的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维系着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大家庭,维系着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
  社会导进文化的社会导进功能包括提供知识、协调社会管理、巩固社会进步成果三方面。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导进系统,社会导进必须以知识为动力,而新的知识依赖于文化上的发明和发现。有计划地推动社会进步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决策、规划、组织、实施四阶段。在系统工程中又包涵许多子系统,文化在各阶段子系统的协调配合上发生着重要的调适作用。同时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遗产是逐步积累的。每次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果都必须以新的制度巩固起来,文化在新制度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再起着协调整合作用,以维持新制度的秩序和稳定。
  反向功能文化不仅具有正向功能而且有反向功能。美国学者R•默顿认为,社会并非总是处于整合状态,非整合状态也兼而有之。个人和群体并不总是顺从社会规范,违反社会规范的情形也时常发生。这种非整合状态和违规行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如社会的机会结构是一种文化安排,这种机会结构使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使另一部分人通过非法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前者是文化的正向整合功能的表现,后者是反向的非整合功能的表现。正向功能保持社会体系的均衡,反向功能破坏这种均衡。
  文化交流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扩大文化交流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纳入世界范围的多向多元的文化交流之中,拒绝文化交流是不可能的。文化交流包括由文化传播而引起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借、文化移植、文化整合或融合的过程。概而言之,文化交流由文化传播和文化濡化两部分组成。
  文化传播文化具有扩散特性。一种文化元素被创造出来后,不能只为创造者独有,必然向周围扩散,变成群人共享的东西。共享的文化元素又向临近的群体或社会扩散,被他们采纳或者接受。文化传播是文化的固有属性,凡文化定要向周围传播,不能传播的东西便不是文化。被传播的是一个或几个文化元素甚至一个文化集丛,而不是整个文化模式。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向世界各地传播,必然引起在功能上相关的元素随之传播;电从欧洲传入中国,随之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也传播过来;啤酒传入中国,随之造酒原料、技术、饮酒器具和习惯等也传播进来。
  文化传播必须有载体即传播媒介。人的流动是最初的重要媒介,如旅游者、移民、入侵者等,他们把本民族、本地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汽车)和通信工具(如电话、电报、传真)也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直播卫星、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更是当代文化传播的高效载体。
  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源地为中心,按同心圆轨迹向四周扩散,但因受阻力不同,在各个方向上扩展的远近不同。对文化传播的阻力来自文化差异,所以文化传播不易向文化差异很大的地区传播,而易向文化差异较小地区传播。
  文化濡化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使之与主题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的中文词汇是"濡化"。濡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变迁过程,它包括文化接触、撞击、冲突、采借与整合调适等阶段。目前中国的咖啡馆、流行歌曲、卡拉OK、啤酒等,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外国文化传入中国,引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冲突,然后被消纳。
  当外来文化传入时,人们很自然会用本民族文化价值标准去审视它,看它是否适用。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种惰性,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外来文化是一种异端,没有价值,甚至认为有害,比如慈禧太后拒绝照相,袁世凯拒绝西医看病,民国以后许多人还拖着辫子等。只有少数人在一开始会接受外来文化,其中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当少数知识分子接受外来文化、而大部分人按传统文化模式生活时,这少数文化濡化的"先进分子"就要开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是对准传统文化的,必然引起本民族的文化自卫,形成与之对立的"保卫传统文化"的运动,甚至产生激烈的文化冲突。在这种文化冲突中,无论哪一方获得成功,都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持传统文化,所以,冲突本身就是文化变迁的动力。文化交流对人类文化的吐故纳新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古以来,人类社会都是在交流与互动中发展的,其中,文化传播和文化濡化就是文化交流的独特载体和影响机制。
  
  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启迪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创造文化要有思想和指挥,而思想和指挥不仅来源于本群体和本地区人们的实践经验,也来源于其他群体和地区的经验。当一种新思想产生后,经传播而被另一个社会所接受,就会引起这个社会的巨大变化。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传入,打破了我们以前的绝对时空观。互联网的传入更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真正的认识之窗。
  模式提供人们行为办事要遵循许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模式。为满足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大量模式来自本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相当多的模式来源于文化交流。如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学校、舞厅、个人所得税制、西服、上网等,都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借鉴外国文化提供的模式。
  物品采用 物质方面的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具有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一国所用物品不可能全部由自己制造生产。美国大部分用的是中东的石油、吃的是南美洲的水果、穿的是亚洲人做的衣服。我国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外国产品也非常普遍,原油的2/3来自于海外,所用个人电脑CPU几乎全部来自美国,手机更是集世界各国之大成。(完)【根据王诚著《新“比特”时代:通信文化浪潮》(电子工业出版社)一书整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06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