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5个构成要素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23. 011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23- 0019- 03
  
  0引言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5个要素:
  第一,内控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决定了一个商业银行的气氛,影响该组织中人们的内部控制意识。
  第二,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判别和分析完成目标过程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商业银行的风险来自于经济环境、规章制度,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建立判别和处理环境变化产生相应风险的机制。
  第三,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是指保证管理目标得以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能够针对商业银行目标完成过程中的风险采取必要的行动,贯穿于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
  第四,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的人员必须能够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信息系统提供包括经营、财务等方面信息的报告,作为经营和控制的依据。
  第五,监督审查(Monitoring),是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充分性、可行性而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持续性的检查与评价。
  现就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5个构成要素的主要内容逐一加以阐述。
  1内控环境
  1.1 组织结构
  按照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原则划分和确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职责;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各级行机关的各个职能部门;按照与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资源分布相适应的原则设置辖属分支机构;建立贷款审查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集中采购委员会、内部监督委员会、计算机安全工作委员会等决策议事机构,搭建纵向专业条线化管理、横向流程化管理的矩阵式组织架构。
  1.2 授权管理
  建立授权管理体系,根据辖属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所处地区经济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对其各项业务经营转授权;适时对授权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转授权,避免因授权过大或过小对业务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形成控制风险。
  1.3 人力资源管理
  按规定配备重要岗位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使专业负责人和具有一定审批权限的业务主管具备任职条件,使专业人员(主要是指财会、信贷、资产风险、国际业务、代理保险、银行卡、个人业务、计算机、法规、安全保卫等部门人员)具备从业资格;建立薪酬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内部激励机制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于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按规定管理干部人事档案,防止干部人事档案因管理不善而出现遗失、毁损等事故。
  1.4 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积极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建立包括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建立内部控制政策体系,对各类政策进行定期评审、及时更新,努力使内部控制政策趋于合理、有效;建立对员工违规行为的补救应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相关机制,使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经过职代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努力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减少员工不作为或者故意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防止发生道德风险。
  2风险评估
  2.1 组织
  在计财、信贷、资产负债、银行卡、国际业务、科技、电子银行等部门设立风险监测岗位,落实专人管理,以此为基础建立和健全各项业务风险监管职责,为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障;设立风险管理部门,作为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机构。
  2.2 目标
  基于法律法规、监管部门以及技术、财务、经营和风险等因素建立内部控制目标,使内控目标与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相一致;进而将内控目标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并对该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查、修正。
  2.3 措施
  识别和获取适用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程序,作为风险识别与评估、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案的依据;各项业务建立识别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等主要风险的程序。各类风险识别与评估时根据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及时调整风险监测重点领域、范围和内容;对经济形势、行业变动趋势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内控政策以及银行组织结构、机构变革等事项变化,进行风险的再识别和再评估。定期评审风险,并制定控制办法。
  2.4 程序
  将风险识别、监测制度化、规范化;定期或不定期分析已经识别的银行风险;建立风险预警预报系统;相关制度要求将风险监测结果及内外部监管提示的风险及时报告给管理层,管理层及时对风险监测结果进行研究,再根据管理层指令及时调整风险控制策略。
  3控制活动
  3.1 不相容职务控制
  通过岗位职责和会计基本制度、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对不相容职务实行分离,明确各级人员权限,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不相容职务涵盖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等职务。通过信贷、财务等专项检查和内部控制评价等方式,对不相容职务分离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3.2 会计系统控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科目、账户管理、会计凭证与账簿、记账规则与账务核算等内容,并根据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需要,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细化调整。根据会计核算和管理要求设置会计机构,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以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完善会计核算与财务信息报告体系。
  3.3 财产保护控制
  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对固定资产实施过程管理;调整固定资产业务授权管理,加大经常性业务授权标准,梳理业务审批流程,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集权与分权管理问题;完善金库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控制金库管理风险。
  3.4 预算控制
  围绕经营计划目标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分解落实各项经营计划目标并加强执行监督,确保经营计划目标实现。对预算执行进度监控,定期检测各分支机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滚动测算重要会计期间的经营效益情况,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3.5 绩效考评控制
  全面构建体现价值核心、推进战略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有效衔接外部监管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统一评定各分支机构年度内部经营管理等级;建立绩效管理专项数据统计报告制度,明确分支机构绩效考评基础数据的采集渠道和方式,确保绩效要求的有效落实。
  3.6 反洗钱控制
  遵守国家反洗钱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多项反洗钱制度和办法,明确各部门和各级行反洗钱的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管理权限。依法履行反洗钱报告义务,积极协助监管机构和司法部门开展反洗钱调查,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与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与可疑交易的报告工作。
  4信息与沟通
  4.1 信息交流制度
  管理层定期到分支机构调研,及时了解基层行发展情况;各分支机构均设置信息员,负责提供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逐步加强对经济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政策研究,密切跟踪监管政策动向。完善反舞弊管理和举报投诉管理,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公开信访举报渠道,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
  4.2 信息沟通渠道
  开展经营管理信息标准化研究,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强数据质量管理,通过服务电话和邮箱等收集客户反馈信息。通过维护内外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将经营管理信息传递至管理层、各分支机构和外部,提升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效率与水平。建立违规违纪联席会议、员工意见箱、信访举报等检举揭发机制,确保员工可以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举报、投诉,并建立举报保护机制。
  4.3 信息系统安全
  明确灾备管理体系的规范、方法、目标和策略,开发数据中心灾备管理项目,建立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建立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应急运行机制、预防预警机制,明确信息系统事件各分支机构的报告流程、报告路径和职责。
  5监督审查
  5.1 内部监督
  采取多样化监督方式,不定期对金库、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等进行突击检查,开展案件专项的检查和治理;加强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实施员工行为排查和员工违规行为管理;开展整体移位检查,加强对各级支行及辖属营业网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制约。
  5.2 内部审计
  其一是各业务岗位、各业务部门的定期自查;其二是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的定期、不定期自律监管检查;其三是内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调研和项目审计。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内审工作,均制定成文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并规定专线报告、问题整改和违规责任人处理处罚等制度措施。
  5.3 内部控制评价
  每年对辖属二级分行、县级支行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工作包括评价准备、非现场评价、现场评价、汇总计分、完整年度评价及等级认定、评价结果利用及后续处理等,客观反映辖属各行内部控制状况,评价结果与其绩效考核挂钩,推动辖属各行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总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风险防范能力也有较大提高,但尚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努力。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二是着力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三是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活动,优化业务流程,推行精细化管理;四是大力提升信息科技应用水平,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五是努力使监督方式多样化,注重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国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与实务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郭金伟.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 (7).
  [3]周宗安,于渤.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模式的评价与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4).
  [4]王胜邦,陈颖.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变迁和效果评价[J].国际金融研究,2009(5).
  [5]张维.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思考[J].华商,201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530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