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农业生产型、生态农业旅游型、科技农业示范园、民俗文化型四种观光形式,得出我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观光农业 模式 旅游
  休闲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旅游业形成的以娱乐观光为主,农业生产为辅,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住宿等多种服务为体的交叉型农业。我国现行的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主要可以归为四种:农业生产型、生态农业旅游型、科技农业示范园、民俗文化型。
  一、农业生产型
  农业生产型,是依托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发展些特色果园、菜园,在开花、结果的季节吸引游客前来赏景、采摘、垂钓、游玩等,并以此来获得生产以外收入的种活动。这种模式发展比较普遍,是我国观光农业最初的表现形式。中国直都是全球有名的农业和人口大国,千百年来,已具备成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随着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在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旅游观光,不仅能让游客参与到农产品采摘的乐趣中,而且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农业生产型存在的优势包括:第一,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复杂多样的农业生产形式,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第二,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各地区生产方式和习俗差异明显,为发展生产型农业观光增加了独特的吸引力。同时该模式也有很大的不足,比如,经营者经营理念与游客需求之间存在差异,经营者不能准确把握游客的心理需求;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落后,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另外,采摘园区高素质人员相对缺乏。
  二、生态农业旅游型
  生态农业旅游型,是以生态旅游的总体发展思路为导向,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有计划的设计、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从而形成具有独特田园风光、农事劳作、乡土人情特点的综合性观光活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在国内外已有定的历史。1965年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是世界上最早期的生态农业旅游,随后扩展到美国、意大利和亚洲等地。我国生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种新型的旅游方式。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华夏城乡游”拉开了乡村旅游发展序幕,2009年的开展的“中国生态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人们对乡村自然风光追求的必然产物。
  生态农业旅游型观光的优势包括:第一,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生态农业观光是旅游发展的大趋势,这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同时该模式也有很大的不足:大多数人生态观念不强,对农业生态旅游的认识肤浅;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高素质农业生态旅游人才匮乏,从事生态农业旅游的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等。
  三、农业科技示范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在农业发展中运用先进的科技,将农业、科技和旅游紧密结合,形成集生产、旅游、科研、教育为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它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01-2007年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试点建设阶段,根据中央国务院指示,多地区开展试点工作;2008-2011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时期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技成果转化、现代农业生产和新型产业培育也都有了重大的成果;2012年至今,农业科技园区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带领下,多地启动现代农业科技城、高新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推向新的高潮。
  农业科技示范园观光的优势包括:第
  ,国家在政策、法律法规和金融信贷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鼓励发展高新科技园区;第二,作为全国科技、文化最密集中心,在观光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起到了定的教育意义,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时该模式也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看,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力度还相对较弱的;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园点存在很大差距;科技示范园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等。
  四、民俗文化型
  民俗文化型,是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结合民俗节庆、特色购物、农家风味品尝、民间技艺和歌舞展示等发展的种民俗旅游形式。民俗文化型在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其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9年是起步阶段,民俗文化观光在我国开始出现并逐步得到重视,观光形式以山水观光为主,发展较为分散;1990-1995年是快速发展阶段,民俗文化观光已成为旅游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出现了很多民俗文化景区;1996年至今是成熟阶段,民俗文化旅游成为种独立的旅游形式,更加注重产品的开发、市场营销和区域合作。
  民俗文化型的优势包括:第一,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第二,近几年国家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支持民俗观光的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传承和丰富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文化观光以促进生态发展。同时该模式也有很大的不足:比如,很多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庸俗化倾向,不能标新立异,缺乏对民俗特色上的创新;区域合作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化体系;民俗文化体验方式单,多以静态游览为主,缺乏参与式的体验等。
  五、结论
  通过对上面四种模式的简单分析,发现的每种模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得出了今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努力方向:第一,继续增加政府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促使各地区更好的开发农业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第二,尽可能的整合乡村分散的自然资源、农业景观、公共设施,提高利用率,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实现规模化发展。第三,发展特色旅游,塑造品牌效应。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农业特色、乡土文化,培育精品观光区,使其形成独特的魅力;第四,通过院校招聘、定期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适用于农业观光旅游的高素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719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