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时代如何防隐私“泄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目前全球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到2020年,人们上网搜索、聊天、购物、出行的各种信息或将都能被机器“捕获”。大数据,在服务人们生活的同时,个人隐私信息也在悄悄“泄露”。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隐私权,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大数据过滤商业风险
  “大数据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新引擎’。”票据宝创始人李华军说,我们是通过票据宝网络爬级技术,每天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去扫,网络数据采集以后,形成专业样本数据。目前已经给183家银行和1299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
  “大数据能有效解决人为造假现象,净化商业环境。”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说,利用互联网能够采集个人和公司的数据,住房、教育、旅游、银行贷款等大数据。借助大数据还可以对企业或个人进行动态分析判断,这就不仅仅是依靠历史数据来判断信用那么原始了。
  “P2P网贷行业在中国最大的风险,不是贷款人经营不善引发的风险,而是欺诈风险。”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表示,有的贷款人给我们提供的电话号码、身份证、银行流水都是假的。依靠平安银行和我们自身积累的100多万笔客户大数据记录,能过滤掉多数风险。陆金所目前的贷款通过率大概是38%,也就是有62%的客户被挡掉了。
  机器掌握人的隐私
  “数据是百度的血液,在百度上,每天有50亿到60亿次的搜索请求,有超过100亿次的位置请求,所以我们可能有中国最大的数据。”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说,百度接收到的搜索请求中确实有很多隐私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是被存放在服务器上,我们是不知道的,只有机器知道,我们不会去接触这些信息。
  “但是‘斯诺登事件’之后,绝对隐私已经不存在了。”张亚勤认为,“隐私黑洞”、窃密软件的出现,表明大数据在应用上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过大数据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把钱放在银行肯定比藏在家里安全。整体来讲,大数据、云计算是更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而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则用实例说明了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正面效应。她提到现在可以在珠海监控到所有空调质量问题,他们通过数据监测,在消费者打电话保修之前,就能发现哪里的空调出了问题。
  个人隐私保护提上日程
  中国诚信信用公司董事长毛振华指出,2015年1月6日,人民银行许可8家民营公司为个人征信做准备,中国诚信信用公司也在其列。最近公司对个人征信行业做了很多分析,发现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难度非常大。
  毛振华说,首先是个人征信业务缺少法律支持。我国个人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一条高压线。征信公司收集个人在互联网上交易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之后,再处理信息卖钱就是商业行为,这是违法犯罪。可是没有商业行为,征信行业又很难发展,又保护不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不久前欧盟对Google公司进行了处罚,因为Google欧洲储存的个人信息太多。欧盟认为必须让每个人都有权利抹去留在Google上的个人信息。Google最后认输了。”毛振华说,从另一方面来看,假设个人的信息80%、90%都数据化了,信息收集的成本和查询的成本就很低了,这又是完善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必要条件。大数据时代,如何在法律层面解决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应当尽早提上日程。
  印象笔记首席战略官Kenneth Gullicksen 称,印象笔记内部有一套隐私保护的规定。“我们公司有相关的法律,数据是你们的,我们来保护你们,把你的数据转移到你们想转移的地方。这个数据是怎样收集的,怎么使用的,这些用户必须知道。”
  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田溯宁说,现在对大数据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将来可能对一个人、对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资产不仅是我们的金融资产,而是我们的数据资产,而且数据资产一旦存在之后,它不会消失。如果用工业革命比较来看,工业革命从矿物质里发现了钢铁、汽油、石油。大数据也像一个矿藏,怎样利用大数据炼出来提高生命质量的产品,才刚刚开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2698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