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会计制度设计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骆良彬
摘要:面对高等学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会计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认为,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高校必须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合理设置财务机构,明确岗位职责,重塑会计业务处理程序,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会计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会计机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
一、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范畴中的一项实务性、方法性较强的工作。高校会计制度设计就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系统规划,据以组织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为此,必须针对现实的或未来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原则或办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日常会计工作的依据。高校会计制度设计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由过去的单一到步人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教育经费的办学模式。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开展合作办学、创立校办产业、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
二、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信息化原则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学校经济活动信息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是会计系统实现会计目的的前提条件,建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生成机制,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政府作为高校的投资者,为考核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然关注学校的会计信息。金融部门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必须掌握高校的财务状况及其资信水平,以作出信贷决策。同时,高校设计会计制度,要根据信息反馈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实行“职能分工、事务分管、明确职责”,保证及时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二)合规性原则 合规性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规定会计制度{殳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范,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会计制度中去。会计制度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规则》等会计法规的要求。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主要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准则;具体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规范,以基本准则为依据,对具体会计信息业务和报告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会计准则一般不涉及会计机构的设计、会计科目的设计、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的设计,因此,需要通过高校会计制度设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三)成本效益原则 高校在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考虑制度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度时,必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以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会计工作,但不能因规范会计工作影响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应该在满足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会计制度设计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
(四)内部控制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特定主体为加强岗位责任,保护财产安全,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可靠,及时提供财务信息,保证授权职责履行,在内部组织分工、业务处理、凭证手续和程序等方面规定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在高校会计制度设计中,必须对会计机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报告等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具有预防和自动纠错功能的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主要包括财务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职务分工控制、财务预算控制、财产安全控制、风险控制等。会计制度设计,应将上述各种内部控制方式恰当地设置在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中,以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会计制度真正成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五)稳定性和动态发展相结合原则 为了确保高校会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的相对稳定性,会计制度如果变更过于频繁,管理权限过于分散,将给会计工作带来不利,甚至会造成会计主体的财务混乱。同时,应注意保持会计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宜作较大的变动。设计会计制度既要注意科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又要有前瞻性,对未来出现的新情况(如学校财务机构设置和经济业务核算的要求可能发生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反映在高校会计制度之中。高校会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市场经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改进。
三、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对会计制度设计不够重视目前,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集中于一线的会计出纳综合岗位制,监督控制工作的重点和实施对象是会计出纳人员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对事后监督(会计管理行为),在制度中的控制要求较少。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深刻,多数高校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简单地将有关部门颁布的收费管理文件和本单位制订差旅报销规定、经费报销审批规定等一些有关财务管理方面规定进行汇编,以此作为会计制度,失去了严肃性。
(二)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岗位职责分工不合理 近年来由于高校规模扩大,多校区的高校财务管理更加错综复杂,会计业务量急增,部分高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岗位的设计不合理,如有些学校财务处下设会计核算科和资金管理科,会计核算科负责处理涉及现金有关的财务收支业务,资金管理科负责处理涉及银行有关的财务收支业务,经常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分支机构职能范围及岗位职责范围缺乏明确规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高校会计人员岗位财务人员较少,往往“一人多岗”,容易造成岗位设置混乱,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从而降低学校财务运作效率,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体系难以满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只考虑满足国家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未充分兼顾利益相关者和高校的信息需求,不利于学校的财务管理。目前高校采用的是1998年财政部制定《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计简单,有的经济业务没有反映,科目划分较粗。由于未设固定资产折旧科目,净资产不实和教育成本难以计算;未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和固定资产清理和科目,不利于学校对出售、报废和毁损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等问题。同时,高校定期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收支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及报表附注等,但报表体系内容只是起了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未能真正为高校决策服务。
(四)会计制度设计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部分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制度制订的比较笼统,脱离实际情况,不具有操作性。如有的学校规定购买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验收手续,但使用单位办理验收手续时,经办人员根本不看实物只凭购货发票就办理验收手续,即所谓的验收也只是形式。
四、高校会计制度完善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分工 会计机构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应根据特定主体的经济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体制及业务量的多少等,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及其内部的分工。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应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机构运行的最佳效果依赖于系统的科学组织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是财务部门权责分明,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负责办理会计业务人员的职权分明;另一方面是职务分离,对于办理经济业务的授权、经办岗位要分离,保管财务和记录的岗位要分离,对于记录总账和日记账、明细账的岗位要分离。
(二)增设会计科目及改进会计报表体系 应根据高校经济业务的规模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将高校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类,并相应设置会计科目,以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高等学校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同时对各项规定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建议:为了合理地确定教育成本,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会计制度应增设“固定资产折旧”科目进行核算、取消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的核算内容。增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用以核算和监督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残值收回。为满足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需要,应在“教育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下设“四项教学费用”科目,用以核算和监督本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教学费用支出情况。为适应政府采购及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应增设“预算额度”、“财政授权用款额度”、“预付政府采购款”等科目,以满足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高校现行会计制度确立了以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收支明细表为主的会计报表体系,侧重反映过去的经济事项,缺乏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业务活动日趋增多和复杂,广泛涉足了投资、举债、创收等活动,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不断增加。会计报表使用者极为关注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和高校收益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会计信息,两者互补性强。
(三)重塑相关内部财务控制和会计制度设计内容 高校会计制度设计要真正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必须使其与学校的办学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坚持制度化、程序化,将有关控制制度融合于财务制度设计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制定经费管理制度,规范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项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批件,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明确审批权限,院、处领导的审批资金额度,分管校领导审批资金额度,校长审批资金额度。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制定固定资产、材料、办公费、电话费、差旅费、水电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制定暂付款管理制度、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每个循环业务中要找准控制关键点。设计会计制度时要根据特定主体的性质、业务的范围、分支机构和人员的多少,以及管理的需要等多种因素,研究适用的项目,运用文字说明、流程图等形式,使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成为最简明有效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讲,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会计工作组织设计(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其内部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以及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岗位的职责分工);会计科目体系设计,包括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说明;会计凭证设计,包括各种会计凭证的格式,取得或填制、审核、传递凭证的程序和要求;会计账簿体系设计,包括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登记的要求;财务报表体系设计,包括高校各类会计报表的格式和编制要求;账务处理程序设计和财务会计事务程序设计,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对外投资、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会计制度设计后执行情况控制与修订 高校设计会计制度后,还必须通过对机构设置、业务处理过程的检查,测试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的责任分工是否明确,财务管理体制的严密性,财务核算体制的合规性,业务核算的及时性。内部会计单据管理制度,主要是测试财产请购、领用的审批手续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恰当,评价测试其有效性,并根据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时修订。
(五)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信息化,会计制度设计应适应计算机进行会计管理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业务处理的速度加快,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电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是高校会计制度设计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问题。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收费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使会计数据的处理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织控制、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维护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设计。
作者简介:
骆良彬(1963-),男,福建惠安人,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罗其安:《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李淑霞:《论新时期大学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事业财会》2005年第2期。 [3]陶云:《高校财务机构设置之我见》,《事业财会》2005年第1期。 [4]田细菊:《设计高校财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关问题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0年第4期。 [5]杜栋:《管理控制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 聂慧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31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