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银行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内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青军 王成辉
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的期货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违规从事日经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造成损失达14亿美元,致使世界上最为老牌的银行从伦敦乃至全球的金融界消失。无独有偶,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也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当然仔细分析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中两名交易员的作案手法不同,尼克•里森是利用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来掩盖错误,制造假账,而杰罗姆•凯维埃尔则是利用其电脑才能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精心策划虚拟交易,采用真买假卖的手法来进行交易。但是看清案例的本质,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两名交易员的行为均从侧面反映了银行业关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内部控制的薄弱,才给了交易员违规操作的机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本文将以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切入点,重点讲述新会计准则颁布后,银行对于衍生金融产品核算的变革以及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
一、新会计准则给银行衍生金融产品核算带来的变革
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中首次发布了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四项准则形成一个整体,对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供完整的规范。其中在新会计准则下,比较引人注目同时也会对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核算产生很大影响的几点有:以前我国只是将衍生金融工具做表外披露,但新准则要求纳入表内核算,能够定量风险,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更重要的一点是衍生金融工具在计量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改变了以往的单一历史成本模式,属于会计准则的新突破。
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有:
1.衍生金融工具表外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风险,现在“表内化”不但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可以评价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过去在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只需关注现金流等经济因素,现在必须需要考虑报表因素,以免对报表产生过大波动。
2.新会计准则要求衍生金融工具核算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同时将公允价值的变化直接计入损益或权益,这样势必对银行的应对风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迅速应对市场价值的变化,而且可能会造成期末利润的巨大波动,同时银行持有金融资产的损益是业务当期确认,不是在报告期反映,这样银行收益管理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银行对于宏观经济和复杂的资本市场有很强的预见能力,能够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规避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为了应对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革,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措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银行业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内控存在的问题
1.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交易员存在越权现象。
在银行的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交易员处于前台的重要位置,负责投资策略的拟订、交易的执行以及市场研究等。由于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特殊性,我们必须通过中台对交易的风险进行监控同时后台通过对各类衍生交易的确认、付款、交割、核算等来支持和监控前台交易员的交易行为。目前银行中由于职能不明确等原因,部分交易员存在越权交易的现象,而且还缺少交易员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这样就存在操作风险的隐患。
2.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职责分离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从巴林银行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巴林银行交易员与清算员职务混淆,这样才给了里森利用错误帐号违规交易的机会。一般银行都会给与交易员一定额度的风险许可,通过清算部门的结算工作,银行可以了解交易员以及风险的情况,然而如果没有有效职责分离,一人身兼交易员和清算员,内部控制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内控的失效。
3.未对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中的敞口风险进行及时估值,而且对风险监控不到位。
通常为了有效监控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风险,银行要对交易的敞口进行市值重估。市值重估是风险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市值重估,可以弥补风险量化指标的不足,可以防范操作风险。但在很多银行的实际操作中,资金清算部门通常只可通过会计系统查询客户的保证金余额情况,不会对交易后的敞口进行及时估值并要求客户调整保证金,这样就容易不能及时发现亏损,直接导致无法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三、新会计准则下银行业加强内部控制要求及措施
衍生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渗透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各个环节,而内部控制是风险控制的第一
关,所以银行在面对高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本文认为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的四把利剑是:环境、人、制度和技术。
在新会计准则下,我们必须更加完善银行衍生金融产品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人人参与控制的良好人文环境,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行,同时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避免出现“巴林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悲剧。面对新会计准则,目前影响银行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因素有:缺乏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控制环境、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以人为本”的内控制度、信息系统失真等。面对这些问题,现提供以下应对措施: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以及措施。它构成银行的氛围,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决定了内控的成败。有人曾形象地用“木桶理论”诠释内控,短板是银行内控的大忌,内控强调的就是人人要参与内控,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让内控发挥最大的作用。银行可以巧妙地利用三道防线来控制和化解风险。
1.第一道:管理层,他们要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机构,保证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履行,解决好主要风险。同时在做决策时,要保持风险和资本协调,以增强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第二道:财务部门,负责后台监督,发挥监督和管理职能。他们要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保证收付以及债权债务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发现交易中的违法违规事件,同时控制资金的划拨,从源头上控制资金运作。
3.第三道:内部审计部门,对内控进行再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应接受银行最高治理层的领导,保持很强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来化解风险。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计量模式,在衍生金融产品的会计处理上也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变化对会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银行应该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除了提高执业能力外,也要将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观念植入每一名员工的心中。只有形成了人人参与内控的局面,才能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三)建立健全的“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
1.合理授权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同时也是保证制度有效实施的提前条件。明确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过程中董事会、治理层和相关交易员应有的权利和责任,实行问责制,既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也确定明确的惩处制度。
2.实行严格的权限分离制度。要求授权、执行、保管、记录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负责风险控制的人员与交易人员不得相互兼任,从事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的人员与交易人员不得相互兼任。并且要对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主管和交易员实行定期轮岗和强制带薪休假制度。还有一点,需要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建立资金交易中台和后台部门对前台交易的反映和监督机制:前台交易员承担越权交易和虚假交易的责任;中台监控人员负责核对前台交易的授权交易限额等,承担对交易员越权交易报告的责任;后台结算人员独立进行交易结算和付款,向交易对手逐笔确认交易事实,承担操作风险。
3.加强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银行在从事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时,由于缺乏相对的经验,应当加强衍生金融产品内控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首先要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计量机构,能够评估衍生金融产品投资的损益实现以及风险情况;其次就是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有效的监测,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治理层等沟通,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还有一点就是要重视外部监管的作用。外部监管环境过于宽松,管理当局会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从而会增加银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失效的概率。
(四)改造系统,推进流程再造。
旧准则下,银行就面临着信息系统失真的严重问题,从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到兴业的杰罗姆•凯维埃尔,我们可以看出银行对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系统操作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安全制度和措施,这样就给了像杰罗姆•凯维埃尔这样的电脑高手可趁之机,酿成悲剧。现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出,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等数据加大了衍生金融产品的核算风险。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无法人工获得这些数据,只能通过银行的信息系统和相关的技术进行估算和验证。因此,银行内部必须改造原有系统,开发公允价值估计模型等,同时也必须建立与新核算系统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新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防止核心系统出现问题而产生重大影响。
四、结语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绝不仅仅是对现行会计计量模式的重大变更,更重要的是启动了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给银行衍生金融产品的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等的提出,要求银行加强衍生金融产品的内控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巧妙利用好衍生金融产品,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2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