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如诗,幅幅有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 明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近日,当我静下心来再一次拜读郑伊农先生的山水画后,不由得唏嘘感叹,想起了古人的这句名诗。
郑伊农先生,号敬亭山翁,是蜚声安徽省内外画坛的一位著名老画家。他195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得到了颜文梁、刘海粟两位大师的指点;1960年又考入中国画院山水画研究班,得到了著名山水画家吴镜汀、关松房两位先生的亲授;1979年,他应国家文化部之邀赴京,历时4个月,创作了百余幅作品,并与朱纪瞻、吴作人、李可染等9位著名画家一起,受到了开国元帅叶剑英的接见,叶帅还欣然提笔为他留下了“画家渔叟喜相逢”的墨宝。由此可见,郑伊农先生的声誉和影响、主要源于他的作品与其对书画方面的潜心研究。
郑伊农先生是以画山水见长的,但是他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山水的本身。郑先生将自己深思力索的艺术追求,完全倾注在他那无穷变幻、充满生机、大气流贯的山水画中,他将先人“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之精辟论断,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而融会贯通。
郑伊农先生笔下的山水既传统又现代,用他自己的话说,“吾是‘土洋结合’,师古亦学洋,更师‘造化’......”郑先生笔下的一山一水,都表现得那么简约生动又带着强烈的个性。尤其是郑先生用浓墨表现出的苍劲浑厚,更强化了其画作那特有的高古和淳朴。郑先生常说:吾画画,就和作家写小说、写散文一样,将想要抒发的情感、思绪,都深藏在那“墨与色”的底蕴之中。难怪我们欣赏他的山水作品,就宛如品味一部文学作品,里面有情节,有故事,有结构,好像还有一股磅礴气势在贯穿前行。我们从中不但能读到郑先生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和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还会情不自禁地被引向那“白云飘逸,高山流水”的“仙境”,令你不由得大呼一声“高山仰止,止于此境也!”
郑伊农先生作品的笔法、墨法相互贯通,用水、用墨非常得体,他的画作多是以大块的淡墨、浓墨交替自然而然地渗透成特殊的艺术效果,其画面的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同时,郑先生又用刚中带柔、抑扬顿挫的笔锋勾勒出树木、山石、云水等景物,使作品更显得水墨淋漓,茫茫苍苍,天地万物浑然一体,而在这一片幽幽的景色中又透露出勃勃生机,表现出郑先生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同时又抒发了郑先生的胸中豪气,从中见其艺术个性,又具大家神韵。
观郑伊农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中体现出的承前启后的绘画艺术,从立意的想象到严谨的构图,从笔墨的力度到意境的表现,无不充满着郑先生那独到的“精气神”。其画作所表现出的平和、自然、朴实,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却又不乏深沉的世事沧桑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人云:“书画为诗,画学为词,臻乎神妙皆不易,惟勤者能得之”。郑伊农先生可谓是能够将“书学画学并于大道中驰驱”的书画家。郑先生的书法取法广博,笔墨语言丰富;笔势浑厚,恣肆、意态高古丰茂。其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打破常规,于寻常规矩中出新、出险、出奇。其书法作品还入选《中国书法选集》、《当代书法名家选》。
郑伊农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新安书画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个画家的成功,其具有的独特风格是最重要的,郑先生的画作在充分展示其丰厚的笔墨功底和意蕴表现力的同时,也着重体现着其精湛严谨的独特风格。无疑,郑伊农先生在现今的画坛上能够占有一席地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0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