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银行内部信用资源的整合与再发掘:济宁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岳隆杰

  摘要:在政府主导和人民银行推动下,济宁市开展了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对传统“自产自销”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资源进行整合与再挖掘。这一做法以关系型融资为基础,把单纯的“信用评定”变为主动的“信用培植”,有效提升了中小企业信用评定效率,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信用资源;整合;中小企业
  
  Abstract:Leading by the government and driven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Jining starts the credit cultivation of A credit-clas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which is the integration and re-excavation of traditional credit resources. This work changes “credit rating”into active“credit cultivation”,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MEs’credit rating,easing the problems of financing and having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credit resource,re-integration,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6-0040-04
  
  一、引言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和信息不对称,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掣肘,如何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已是世界性难题。而当前我国以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为主的信用评定模式,造成信用资源的割裂,降低了中小企业信用评定效率,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济宁市由人民银行发起、政府主导的“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模式,利用人民银行自身信用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资源进行再挖掘和重新整合,是以关系型融资为基础的,促进银企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开放、有效衔接的一种方式,提升了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实现了银企交易成本的节约、风险水平的降低,显著提高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
  
  二、中小企业信用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内部信用评级
  作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近年来逐步建立起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并通过评级确定的信用等级来对企业进行授信。然而我国银行业的信用评定还处于粗放式管理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银行内部信用评定“自产自销”的模式,造成银行之间信用资源的割裂,企业信用资源成为各银行的“私人物品”, 难免出现对同一中小企业重复评级的现象,增加了企业与银行的交易成本,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供求衔接不顺畅。二是银行内部评级指标体系差别大,导致各银行之间评级结果差异大,使得企业在各银行之间有着不同的“身份”,削弱评定效率。三是信用评级工作庞杂繁重,单个银行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信状况。各银行受人力、物力、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对中小企业,由于缺少专业化的评估和沟通,无法掌握企业的全面信用状况,依然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四是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竞相提高企业评级、压低资金价格等恶性竞争的局面,而且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贷交易是以“一对一”谈判的方式进行的,即便发生违约或者出现风险,信用等级降低,也不会对贷款企业产生有效的约束力。
  (二)外部信用评级
  从信用评级的另外一条途径――外部评级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国外部评级普及率相对较低,而且与国外知名的评级机构相比,国内外部评级业务发展缓慢,中小企业信息生产不足。二是由于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和普遍存在的披露虚假信息等失信行为,使得外部评级机构对企业真实信息的采集成本过高或者说根本采集不到企业的真实数据,生产企业信用产品的边际成本过高且可靠性低,导致商业银行对信用评级机构不够信任, 对外部信用评级产品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心存疑虑。三是我国部分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业务时间短、专业的分析评估人员匮乏, 致使信用评级报告质量不高、参考价值不大。四是部分借款企业在商业银行已经实行了内部评级的情况下再进行外部评级会人为地增加费用开支,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外部评级并不能直接决定企业的融资条件,因此企业对外部评级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
  综上分析,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和外部评级存在的诸方面问题,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定工作的开展,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济宁市开展的A级中小企业评定和培植工作,正是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缺陷,充分利用内外部信用评级资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了银企双赢。
  
  三、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在济宁的实践
  
  济宁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高。2008年6月末,济宁市共有中小型企业2821家,占全部企业的99.1%。中小型企业普遍经营管理、会计核算不规范,土地、产权抵押担保不足,信用等级不高,达不到银行信贷准入条件。并且同一家企业在不同银行存在着较大的信用级别差异,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同时,银行也面临着重复收集同一家企业信用信息的局面,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的经营成本。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水平低、信用提升速度慢,制约了济宁市中小企业的顺利成长。如何打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瓶颈”,成为政府、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面临的一道难题。
  (一)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的做法
  为了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程度,提高银行信用评定效率,减少信用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征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2006年7月,在政府主导和人民银行推动下,济宁市开展了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
  1. 人民银行制定评审办法,组织引导商业银行进行评定。首先,人民银行出台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方案,细化培植措施。在综合参照各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标准和全面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商业银行认可的《济宁市中小信用企业评审办法》,明确了A级中小信用企业的评定标准,包括6大项26细项操作指标在内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得分在50分以上者可列为培植对象;得分超过75分则评定为A级信用企业。最后,人民银行将评定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实现评定结果的共享。
  2. 银行是培植工作的主体。银行在统一的评定机制下,选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作为培植对象,以企业自愿对接为原则,企业和银行之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和多家银行对接,由多家银行共同培植。在培植过程中,银行通过各行互通的金融notes系统,进行培植对象信用资源的交流共享,避免信息的重复征集。另外,引导金融机构与评级机构间进一步加强业务合作,特别是针对有A级信用培植意向的企业,金融机构鼓励其主动参与评级,通过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全面真实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充分整合利用已有信用资源。

  3. 政府主导培植工作。政府出台指导意见,引导培植工作开展,推动人民银行与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质监、海关等部门签署信息共享协议,在第一时间获取非银行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供金融机构评定共享。同时把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纳入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考核和对各金融机构的年度考核,每年度对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从而为培植工作创造良好的组织和制度环境。
  (二)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的特点
  1. 标准化的培植过程。银行利用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培植对象,根据统一制定的培植工作方案,落实培植措施,就像把不同的企业放在“标准化”的模版里,按照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标准,进行批量生产,整个培植过程规范、统一,最终加工出标准化的产品――A级中小信用企业。
  2. 银行为培植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银行采取客户经理负责制,坚持定期走访企业,按照培植指导与授信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了解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向企业有关人员宣传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提出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和增进企业诚信意识的合理化建议。对出现信用缺失行为的企业,实施培植退出;对信用下滑的企业,加大经营状况监测力度,并进行警示劝告。
  3. 人民银行协调各方利益。人民银行解决培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维护各金融机构的培植工作秩序,协调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相关利益。每年向社会发布培植成功的A级信用企业名单,并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上公布培植成果。
  4. 利益相关,易于银企双方接受。各银行每个年度以上年度A级信用企业数量的30%确定当年新培植信用企业个数,银行与企业间建立起长期客户关系,在获得稳定客户群的同时还可共享其他银行的培植资源,相比于以往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并没有增加银行的业务负担。另外,政府的考核激励机制也调动了银行培植工作的积极性。
  (三)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企业而言,信用培植过程与其经营管理过程相同步、相协调,没有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借助培植银行实现了自身信用的提升,降低了融资成本,并且培植成功的A级中小信用企业可以获得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主动申请参加A级中小信用企业评级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开展两年多来,累计培植成功A级信用企业715家,完成培植计划任务的150.21%。2008年,各银行对培植成功的A级信用企业累计提供资金支持207.26亿元,当年新增44.35亿元,其中贷款143.08亿元,当年新增36.40亿元;签发承兑汇票37.14亿元,当年新增5.89亿元;签发信用证26.09亿元,当年新增2.66亿元。信用培植工作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纳税、借贷等活动中的履约意识更趋浓厚,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143亿元A级信用企业存量贷款无一笔不良。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较上年下降22.24亿元,占比下降6.17个百分点。
  
  四、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的效应分析
  
  (一)优化整合信用资源,提升信用评定效率
  银行内部信用资源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信贷需求主体信用状况或信用等级的资格、资质、经营、履约以及其他社会活动情况等的信息。由于信用资源的稀缺性,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定是“各自为战”、“自产自销”,使得有限的中小企业信用资源分散在不同银行之间,不能共享。同时,各银行得到的企业信用信息也是相对零散的,价值有限,导致资源的浪费。A级中小信用企业评定制度正是对银行内部信用资源整合的一种途径,通过政府和人民银行构建的评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整合:一是整合各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标准和评级体系,制定了各方认可的统一的《济宁市中小信用企业评审办法》;二是筛选培植对象时,整合备选企业信用信息;三是培植过程中共享企业信息,整合银行培植资源;四是实现了培植结果的共享,整合成果。因此,A级中小信用企业评定制度是把银行内部彼此割裂的信用资源打碎,进行识别与选择、激活和有机融合,根据市场需求,重新优化配置,整合成统一的、共享的系统性资源,从而挖掘尽可能完备的企业信用信息,使信用资源的价值成倍提高,得到1+1>2的效果,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制造了标准的“信用产品”,提升了信用评定效率。
  (二)以关系型融资为基础,深化信息挖掘
  A级中小企业信用培植过程中,银行不再单纯地“守株待兔”收集企业的信息,而是依靠其拥有的专业优势,在信贷支持的同时,提出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和增进企业诚信意识的合理建议,主动培育企业的信用水平,把单纯的“信用评定”变为主动的“信用培植”。同时,随着银行的信用培育,企业对银行的“忠诚度”加深,倾向于主动向银行反映真实信息,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牢固,从而形成了实际上的关系型融资模式,深度挖掘了企业信用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关系型融资为基础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收集企业易于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如财务报表等,还能够得到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如企业经营者诚信水平和经营能力;二是银行对客户的经营活动有着很好的监督,方便对客户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减少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甄别企业信息的成本。
  (三)培植对象具有“同质性”,利于发挥规模效应
  银行经过调查摸底,筛选出有一定经济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经过A级中小信用企业评定指标体系评定,得分在50分以上者最终列为培植对象。由于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和信用状况上的“同质性”,银行可将不同类型的企业纳入信用培植“生产基地”,在各银行共享的工作平台上,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培育,充分利用了各方的信息资源,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随着信用培植工作的展开,培植成功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效应和带动力增强,其他中小企业逐渐模仿,“生产基地”逐步扩张,进而形成中小企业信用培育的良性循环,企业信用培植的边际成本越来越小,发挥出明显的规模效应。
  (四)“一对一” 发展为“一对多”,增强信用约束
  在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定过程中,银行之间信用资源相对封闭,企业和银行之间 “一对一”的局面,对企业信用约束不足,往往造成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道德风险较高。而A级中小企业信用评定由于培植资源和培植结果的共享,使得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发展为“一对多”,企业的资金来源不再局限于一家银行,而是更加灵活。同时企业在多家银行的共同监督和培育下,信用约束力大大增强,提升了企业的信用升级效率。
  当然,目前A级中小企业信用培植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信用资源共享冲突的制度设计。部分银行仍旧把信用资源当作“私人物品”,消极参与A级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另外可能存在部分银行对A级中小企业信用培植资源“不劳而获”,在这些问题上只能依靠银行与企业间的道德约束,缺乏制度设计上的约束。二是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势必冲击企业经营,威胁银行信贷质量,影响中小企业信用提升。因此在当前形势背景下,还需其他措施的配合。
  
  五、结论
  
  以银企长期合作为基础的“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模式,通过对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进行优化整合与再挖掘,把单纯的“信用评定”变为“主动培植”,实现了银企交易成本的节约、收益的增加、风险水平的降低,激励了企业的信用增级,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创新了中小企业信用评定机制,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下一步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在信用评定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A级中小信用企业评定指标体系,使之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使用,进一步完善信用评定制度,激励银行信用资源的共享和利益协调,引入行业性预警指标,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
  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初期,由于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银行往往缺乏主动性,人民银行必须借助行政手段推动培植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之进入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待市场发育成熟,政府要逐渐让位于市场,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由商业化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来做。下一步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将以市场化运作为发展方向,从而使得信用企业培植工作持续良性发展下去。因此,人民银行必须在发展过渡过程中,做好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信用评定制度,优化A级中小信用企业评定指标体系,做好利益协调的制度设计工作,为市场化运作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敏.推动信用企业标准化培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金融时报,2009-3-16。
  [2]王卫东,杨雪萍,李国斌.关于银行内部及外部信用评级的思考[J].济南金融,2006,(1)。
  [3]周方召,周正.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经济分析:一个简要的综述[J].商业研究,2008,(9)。
  (责任编辑耿 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3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