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启动中期票据市场对银行业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文丽

  摘要:中期票据市场的启动在我国金融业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从国内外关于中期票据的定义出发,剖析了我国中期票据的金融创新之处,介绍了成熟市场中期票据发行的准备工作和参与者职责,解读了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管理规则,总结了我国推出此业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它会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最后针对银行业提出大力推进此业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银行业;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7-0028-04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nse reflection is stirred with the startup of medium-term notes (MTN). Started with the definition of MT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of China MTN, introduces the issuing prepare work and participants duties in developed markets, interoperates the regulations in China’s MTN market. Then it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t of MTN and its affection on banking industry. Finally, some policy advice is given.
  Key Words: Debt Financing Instruments; MTN; Banking Industry;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Finance Innovation
  
  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4月12日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市场参与主体自主研发的各类创新产品均可采用交易商协会注册、监管机构备案的方式,不再需要逐项进行行政审核,且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利率、发行价格和所涉费率也将以市场化方式确定。随后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颁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规则》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期票据业务指引》(下称“指引”)等7项自律规则,并接受了7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期票据的注册,此举标志着我国中期票据市场正式启动。
  
  一、国内外关于中期票据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美国等成熟债券市场中,中期票据(Medium-term Notes)作为连接短期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之间的“桥梁”性产品出现,其期限通常在2-5年之间。在欧洲货币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称为欧洲中期票据(EMTNs)。随着市场的发展,中期票据逐渐突破了期限的限制,10-30年期限之间的中期票据变得更为普遍,中期票据已成为企业代替中期贷款的又一融资形式。
  在我国,所谓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期票据业务,是继短期融资券之后推出的又一项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根据《指引》,中期票据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经监管当局一次注册批准后,在注册期限内按照计划连续、分期地以公募形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图1以美国市场的一张中期票据为例,介绍票面必须标明的重要元素,包括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名称、发行人信用等级,发行日期、金额、息票率、面值、收益率、期限、利差以及发行概要。
  
  
  二、我国中期票据业务的金融创新
  
  表1从期限、融资成本、管理模式和发行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此次发行中期票据的金融创新之处。
  
  
  三、国外成熟市场发行中期票据的准备
  
  首先,明确参加中期票据发行的各方参加人及其主要职责,详见表2:
  其次,介绍中期票据发行时,一般需要签署系列文件(见表3)。
  四、解读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管理方式
  借鉴美国等市场的成功经验,我国中期票据目前实行交易商协会注册的市场化管理方式,由协会组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进行自律管理。交易商协会发布的七项自律规则具体地明确了中期票据管理战术。
  
  《指引》明确规定企业的注册程序:交易商协会设注册委员会,注册委员会委员由来自银行、券商、基金公司、评级公司等市场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目前共有81名注册委员会委员。其中,每周的注册会议由5名注册委员会委员参加,参会委员从注册委员会全体委员中抽取,2名以上(含2名)委员认为不符合相关要求,交易商协会就将不接受发行注册。
  《指引》中还明确规定,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对于募集资金的规模,指引并没有严格限制,仅规定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企业在中期票据存续期内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应提前披露。
  而且因为投资期限的延长会增大投资风险,所以《指引》中指出,企业还应在中期票据发行文件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应对企业信用评级下降、财务状况恶化或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情况的有效措施,以及中期票据发生违约后的清偿安排。
  
  由此可见,中期票据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发行更为便利,市场普遍认为它丰富了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的渠道,将会得到发行主体的青睐。尤其是在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中期票据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并且随着市场的深化,中期票据的交易结构将有更大的创新和丰富,从而带动新型信用债券和结构化证券的涌现,引领中国信用债券市场进入新纪元。
  
  五、目前情况下,启动中期票据市场的意义
  
  众所周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具有市场透明度高、风险分散等特点,有利于金融稳定。成功市场经济国家中直接融资市场在融资体系中均占有主导性地位,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是融资结构明显分化,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发展缓慢。
  在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国内实施宏观调控,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过大起落的背景下,交易商协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中期票据业务,是对特定经济发展时期金融创新的全新尝试。中期票据业务的推出,结束了企业中期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长期缺失的局面,提高了直接融资比例。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力,降低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有效平衡银行机构的信贷资源;减轻股权融资的压力,有利于资本市场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平稳推进。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利于企业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丰富投资者投资渠道。
  
  六、我国中期票据的推出对于银行业的具体影响
  
  近年来,银行业已经成为全球中期票据市场的中流砥柱。因此,我国此次推出中期票据对银行业影响巨大,可谓有利亦有弊。
  (一)有利影响
  1.有利于银行进一步分散信用风险,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中期票据由分散的投资人持有,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向银行集中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务融资形成了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导致金融风险积聚在银行业内。若单一企业发生偿付危险,则直接危及其贷款银行;若信用风险大面积爆发,则危及整个银行业,而银行净资本冲抵坏账发生损失之后,则会导致全社会信贷紧缩,推动经济进入衰退。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分散的投资人持有,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不同机构,有利于信用风险的分担和分散,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有利于银行降低投资风险,建立收入多元化管理模式。
  中期票据丰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品种,增加了商业银行在非信贷资产配置上的选择,有助于减少投资风险;而且中期票据很可能延续无担保的特征,其收益率势必要高于目前市场上同类期限的收益率,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水平。并且除了投资收益外,中期票据还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如承销费。由于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有先天性的优势,银行业已成为国外先进的中期票据市场的中流砥柱。因此,在未来中期票据的发行承销中,商业银行的投行部门会成为了企业在银行间发债的首选承销商。因此中期票据的推出,无疑增加了商业银行在非信贷资产配置上的选择,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投资风险,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3.有利于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建立信用风险定价机制。
  由于成本优势,使得中期票据对于同期限贷款具有替代性,如此通过中期票据利率的市场化,促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从而推动了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并且中期票据产品的推出,填补了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上的空白,对于形成完整的信用债券收益率曲线具有积极作用,这必将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乃至于借贷市场关于信用风险的价格发现机制。
  (二)不利影响
  中期票据对传统信贷和短融产品存在部分的替代效应。
  中期票据因其准入门槛低,发行程序简单,具有期限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所以商业银行的客户,特别是高信用品质客户,很可能走向了发行中期票据筹资的直接融资道路。这样,对商业银行来说,中期票据对银行中期贷款和短期融资券业务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对传统业务带来不利冲击,从而侵蚀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迫使商业银行进行转型,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适应直接融资占比上升而贷款相对萎缩的形势。
  
  七、对于我国银行业开展中期票据业务的政策建议
  
  近日,中期票据市场刚刚启动。第一批在央企大型企业试点推行,央行目前已选定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光大7家银行作为首批中期票据的主承销商。有消息透露,随后第二批也会开始,并且会降低门槛,如此更多企业和银行会参与中期票据发行业务。为促进银行业务发展,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银行业要统一认识,大力拓展中期票据承销业务
  中期票据承销业务,会增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因此各部门必须统一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共同做好中期票据的营销工作,以拓展业务,实现银行业的收入多元化发展目标。
  (二)进一步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中期票据实行交易商协会注册的市场化管理方式,无疑对市场参与各方的信息披露能力、定价能力、风险识别及判断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市场参与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因此银行要抓住这一机会,提高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理能力,以保障各项投资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切实落实业务转型工作以适应贷款规模相对萎缩的客观形势
  中期票据对于商业银行的短融产品和贷款业务具有明显的替代性。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威胁,各行要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寻求风险和收益匹配的新型客户和新型业务,以适应直接融资占比上升而贷款相对萎缩的形势。
  (四)严防现有企业贷款客户的流失
  由于中期票据的推出,大型优质客户可能采取发行中期票据的方式直接融资,使得各银行优质客户流失。这样在信贷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大家开始关注并争夺中小企业客户。在即将到来的客户保卫和争夺战中,各行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严防优质客户流失,并扩大对新客户的营销力度。
  (五)创新中期票据结构性产品,以满足扩大投资和抗风险需求
  中期票据在期限、利率计算方式等方面存在优势,能够适应各种投资者对投资期限的特殊要求和对利率风险的管理要求。特别是,结构性的中期票据产品,可以使收益与市场存在的利率指标、货币汇价和股价指标、商品指标相挂钩,可以使投资者在不进行复杂的利率呼唤和货币互换操作的情况下,规避各种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美英等成熟金融市场上已存在活跃的全球中期票据市场,因此加入全球中期票据市场必将成为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必然目标。随着市场的深化,中期票据的交易结构将有更大的创新和丰富,从而带动新型信用债券和结构化证券的涌现,引领中国信用债券市场进入新纪元。鉴于此,各银行应组织人力、物力,提前开展结构性中期票据的产品创新设计工作,以便适应日后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纵向和横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Coutu, Marcel. The Benefits of Medium-Term Notes [J], CMA; Feb 1997;71,1; ABI / INFORM Global pg: 26.
  [2]Medium-Term Notes-Tailored to Take A View [J], Euromoney; Nov 1992; ABI / INFORM Global pg: 10.
   [3] Bensman, Miriam. Corporate Finance: Doing Cheap Tricks with Medium-Term Notes [J], Institutional Investor; Nov 1992; 26,12; ABI / INFORM Global pg: 65.
  [4] 包香明.美中期票据市场概况,推出中期票据扩大直接融资[N].金融时报,2006-03-18.
  [5] 潘渭河.欧洲票据市场的发展和EMTN [J].国际商务研究,2002,(2).
  (责任编辑:张艳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6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