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营销新主场锁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 迪
2009年3月31日,随着北京奥运会特许产品彻底退市,各个奥运营销企业盘点全部结束。所有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重新回到起跑线。
奥运洗礼仅仅是中国企业参与体育营销的开始。
随着奥运会的结束、2009年的到来,中国的体育营销进入后奥运时代。在这个时代,转折,成为体育营销大环境的代名词;持续与理智,成为广告主坚守的真谛;整合与细分,则是新媒介平台所提升的方向。
奥运之后做什么
对于希望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地位的企业,需要考虑后奥运时代的业务模式,一些问题必须面对:企业的品牌是否利用了奥运会这样的机遇?在奥运会之后,企业的品牌策略是否需要调整?下一步的体育营销策略究竟该走向何方?奥运之后我们的营销还能做什么?
曾有媒体批评:中国的大多数品牌没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和长远的预算体系,以为赞助就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风险回报,结果奥运营销成了事件营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一共有36家企业参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但这些赞助商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居然有35家不再参与,只剩下李宁公司一家。
中国体育界元老魏纪中多次说过:体育商业和体育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业追求眼前利益,大多是一锤子买卖,不做长期规划;而体育产业看重的是项目的长期发展,坚持战略性的大局观。因此中国目前只有体育商业,没有体育产业。
转折时代
或许两种说法在当下都显得略有偏颇。近年来,特别是在这次北京奥运的催化作用下,中国商业体育的力量成长让人惊喜,以姚明为榜样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明星的出现,以F1为代表的一批国际顶级赛事的引进,以中网等为典例的一批本土赛事的崛起,都让人看到了希望之光。不过中国体育制度环境依然步履维艰,赛事产权等桎梏依然如鲠在喉,而后奥运效应和眼下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种种事实表明,中国体育营销已经到了大转折的时期。成长与问题,正是产业升级中相伴相生的两个词语。如果广告主还是用以往冲动、泛泛的体育营销方式,没有抓住目标人群,没有系统、理智地评估体育营销的设计与投放,那么这种低端的推广方式在如今的时代形势下,也不过是向水面扔下一块石头、溅起一片水花而已,没有持续的作用。
2009机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后奥运时代,梦想能否继续?每一个有志于体育营销的本土品牌都应该问问自己。
2009年,乃至明年,还会有许多顶级赛事在等待中国品牌参与,如NBA中国赛、F1方程式大奖赛、F1摩托艇赛、亚运会、大运会、中国网球公开赛以及国内足、篮、排球联赛等。
在这些情况下,一方面本土品牌应提前做好准备,根据自身实力及需要参与到各项重大赛事之中,使奥运商机带来的利好,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无限延续。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不断推翻以往传统的体育营销方式,结合现在消费者趋向发掘体育与品牌的新结合点,寻找更有效的营销平台进行推广。在这其中,以互联网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表现突出。
在诸多的新媒体平台中,央视网CCTV.com是引人瞩目的一个。凭借奥运机会,央视网以后进入者身份轻松跃进网站第一阵营之中,很多人认为这是其所拥有独家奥运赛事直播版权,睿智者则是看到更深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强大的传统国家媒体资源背景,加上网络、手机、电视三合一的整合新媒体模式等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交织、多种新媒体模式的国家资源嫁接……一个在酝酿中的新的多媒体巨无霸产业集团正在崛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60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