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吉林省地方高校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与进步作用在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吉林省作为一个教育大省,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势必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潮流,重视思想教育,改善大学生日益冷漠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新媒体 人际关系 吉林省地方高校
  新媒体是指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卫星和互联网,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数字护平和设备,数字电视机为人们进行传媒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特点是相较于传统媒體而言,主要有数字化凸显、即时性、个性化、交互性化及信息内容的丰富与便捷。
  一、吉林省地方高校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变化
  吉林省拥有众多高校,大学生数量排在全国前列。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根据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我们发现吉林省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交往趋于平等化
  新媒体环境下的人际交往,让大学生不会特别注重人际交往中对方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与传统的交往方式相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趋于平等化,自由化。
  (二)交往范围逐步扩大
  现代大学生的交友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周边,而是通过新媒体将自己的择友范围逐步扩大。网络的发展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大学生也开始乐于去寻找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甚至也愿意去结交外国朋友,感受异国风情。大学生的交友范围也扩大到了以往难以想象的地步。
  (三)交往趋于冷漠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部分学生的交流仅为网络聊天,很少有面对面的来往。他们通常和授课教师之间交流很少;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老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很难有深刻的印象。根据腾讯教育与中国青年报社共同进行的校园人际关系调查数据指出,表示人际关系一般的占54%,感觉比较温暖的占6.1%,感觉有点冷漠和很冷漠的分别占14.6%和3.9%。
  二、吉林省地方高校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淡漠的原因
  (一)新媒体混乱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
  从虚拟回到现实,很多大学生很难适应这个过程,因为回到现实中意味着要承担很多义务、要受到社会舆论、道德的约束。这种角色转换的冲突给部分大学生带来对人格的影响是严重的,当大学生无法适应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心理扭曲、双重及多重人格等心理疾病就很容易发生。从而导致大学生角色混乱。
  (二)新媒体淡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深受新媒体的影响。网络是大学生混淆了其与现实世界,模糊了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让他们难以理解自己的社会中责任感。然而在网络上,大学生往往会盲目从众,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这极不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社会责任感。
  (三)新媒体减弱大学生现实沟通能力
  当在人际交往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大学生往往愿意通过上网来排解郁闷,放松心情,在一定程度上来逃避现实。对于网络的过分依恋使得大学生开始逐渐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减少参加人际交往的时间,疏远人群,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降低。
  三、新媒体背景下吉林省地方高校优化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
  当前,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不断加深,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越来越大,因此,建设网络文明环境的问题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新媒体交往法制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建立健全新媒体人际交往安全体系,加强监督机制建设,把网络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让大学生在文明的网络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二)学校开展心理教育辅导进行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吉林省地方高校应当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真正让大学生了解到国家对于新媒体人际交往的监管;同时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应当具有心理诊断和干预矫正作用,能够让大学生真正的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所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学生建立正确的用网观念
  大学生应当建立良好的用网习惯,自觉过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和人际交往。同时大学生应积极通过网络获取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上海量、先进的信息来提高自己,为将来走向社会而充实自己。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要使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交友观念,真正走出去建立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方的努力。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和大学生本身相互配合,努力构建一个内外兼顾的社会责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姜新瑞.当代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67-69.
  [2]李亚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信任问题研究[J].新闻传播,2018:116-117.
  [3]徐赫卿.人际关系的实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J].才智,2017:221.
  [4]冬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5.
  [5]张旭.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55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