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 婕

  [摘 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生产要素配置国际化不断加剧和产业结构深度变革,鉴兹时势,地方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勿庸置疑,地方政府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有利时机,全面发展本地经济与社会文化,然而,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时刻坚守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指导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管理与开发,同时,也要顺应时势地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地方政府 转换职能
  
  一、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要求
  1.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地方政府树立整体发展的思想
  在思考当地如何发展的问题时,地方政府应该立足于全面宏观的整体层面去考察本地发展的可能性与出路。如果脱离整体发展的思路只对整体中的各个细部进行考察、理解、认识,那么地方政府就很有可能走向顾此失彼的偏颇之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并重的,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不应该取此舍彼。因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经济的发展建基于社会的发展之上,而且社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我国地方政府不应当只顾着搞好经济发展,还应该同时抓起社会的发展。倘若只是一心瞄准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的发展,就容易产生社会发展的滞后,滞后的社会发展最终反过来限制经济的发展。然而,科学发展观之精华在于全面的发展、整体发展,规避“短板效应”,因此,我国的发展应该是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人类与自然和谐全面的发展。由是观之,树立科学的整体发展观对于地方政府是极为必要的。
  2.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地方政府树立协调发展的思想
  所谓协调发展,第一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发展面前应该相互协作、共同作业、并且相互监督促进,形成良性的合作样式,第二是政府应当正确处理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纯粹地谈自然;一种是纯粹谈社会。这两种情况都割裂地理解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就像有些人论人时候离开社会。无庸置疑,这两种看法都无视自然、社会和人的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固执已见地站于自然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认为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都是自然,自在的自然通过转化成人化自然对人和社会才起作用。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是相系相联,也可以理解成统一的。因此,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大势所趋,道理所在,正确科学的。对于如何处理经济、环境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立足于经济、环境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考虑。如果单面地强调经济的发展就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生态平衡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质量。如果过分地从环境方面来思考,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最终也会降低人类生存生活质量。
  二、地方政府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指出,政府职能的转变乃是深化改革之核心。具体地说,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乃政府工作所发挥之功能与效用,也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职务所在的具体能效。政府之“职”关系着“将事情做对”的方向问题,政府之“能”表现出“将事情做好”的能力问题。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政府职能转变的工作成绩显著,但也有许多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例如,政府权力空间过大,执政能力单薄,监管机制低效,干预诉求过盛,公共服务意识淡薄,社会管理僵硬。由是观之,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路尚且远矣。
  有人提出,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才是现代社会三大基本构件。国家、市场和社会都有各自的主体、目标、功能、结构、激励机制和运作逻辑。政府应该根据此三者自身的核心原则和基础功能来明确它们具体的运作职能。从另一角度来说,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如何组建协作、如何分配权限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以政治为中心的单极现象正走向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各自独立运作又相互协作的态势,这样使得政府的职能符合现代社会特点。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公民的社会需求逐渐地升级,“人民要求政府的社会规制具有可预期性、透明性和回应性;人民要求提供系统性、制度性的公共服务,而不是临时性、非经常性、非规范性运动性的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政府社会管理从“行政―控制型”转变为“规则―服务型”,通过合理的体制设计调节社会利益,满足公众诉求,夯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地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要求地方政府放弃管制的方式而取用服务的方式来管理社会、催促经济、倡导文化。一言以蔽之,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乃是提供公共服务,其价值取向是高效优质地服务国民。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1.从被动应付式管理向主动长效性管理转变,加强地方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的战略管理职能。
  经济社会事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地方政府处理这类事情应该时刻保持冷静、理性,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有策略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地方政府不能只考虑短期快速的利益,必须立足于寻求长效持久的利益,更关键的是找到短期与长远利益的结合点。这样就能整体而长效地监管市场,调节经济,管理社会和服务公共。目前,地方政府正处于被动应付式的事务性管理阶段。如果要改变现状,地方政府就应当撤离他们不善不好管理的领域,而把这些领域相应地交付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最后进行宏观监控。例如,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市场可以更好、更全面、更基础性地配置资源,因此,政府就不能过分的限制和管控经济市场。如此,地方政府就可以从繁琐的细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用于研究如何对经济社会进行长效而优质地管理。比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和投资制度,制定地方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讨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最终,地方政府提高了统筹协调能力和水平,实现了战略性长效管理,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从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加强运筹余缺、综合协调的统筹兼顾职能。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科学发展观一贯所坚持的。统筹的本质在于对各方面的利益进行协调以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目标。掌控全局、搞好统筹和兼顾各方利益是地方政府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之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减弱繁琐的管理,改善工作程序、突破单一管理走向综合管理。例如:一方面要明确政府与企业、与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让越位的政府行为还位、错位的正位、缺位的到位;另一方面处理好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权限,取消部门管理职能之间的“结合部”――交叉重叠的职能机构,以达到有利于更好地宏观管理经济,有利于国内外资源市场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3.从管理市场主体为主向为市场主体服务转变,加强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的服务协调职能。
  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运用新的发展思路达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具体地就是要解决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明确认为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和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因此,地方政府角色应该转变成服务市场的角色。践行科学发展观,地方政府就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宏观调控、协调服务,依法行政,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竞争有序、开放统一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创造有益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市场条件和社会环境。服务乃是地方政府之本色,所以,政府将不能单纯地限制企业的活动,而应制定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地方政府的工作也不再仅仅是行政审批,而应是依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以满足公众、企业和社会需求,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市场服务以达到经济社会协调而全面的发展。
  4.从政府行为过去存在的随意性、主观性向政府行为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转变,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智力资源整合功能。
  落实科学发展观,地方政府就必须遵守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进行民主决策,实现政府行为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由是可知,地方政府首先要公开决策,公布相关信息,以保障公民对政府行政的知情权,激促民众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参与以实现公民的议政参政的基本权利。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政府从过去强权行政和任意行政转变成制度行政、公开行政和服务性行政。其实,也就是政府应该遵照规范的公开原则,设定合理的行政程序,吸收优秀的民智民力,以保障政府科学公正的决策和施政,最终,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J].新华文摘,2006
  [2]李洁芳: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06
  [3]任宗哲:《中国地方政府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7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