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许多学校开始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立足于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不断提高体育课和班级管理效率。教师通过管理策略的合理应用为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在落实不同的班级管理实践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采取合适的班级管理策略,通过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断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对此,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为切入点,以期为推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
  一、小学班级管理
  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背景产生了极大的变化,21世纪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发展速度和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在急剧变革的重要阶段,我国的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结合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备受关注,这一阶段的教学改革对提高我国的综合软实力意义重大,在落实相关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改革纯粹的主观意志之外,还需要了解人类社会对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观反映。从目前来看,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教育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立足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和升级目前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保障自身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教育课程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各类不良影响,我国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积极落实基础教育实践,在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理念的引导下促进小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肯定学生的主体价值。
  作为学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场所,班级尤为关键,在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必须积极抓住这一重要的管理组织落实通过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明确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各类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班级也是学校活动开展的重要根据和组织基础,班级管理需要严格按照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通过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分析和解读对后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在自主分析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其中,了解个人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实质需求,以此更好地促进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所采取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手段越来越落后,直接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简单一刀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机械的班级管理模式所呈现出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明确新时代背景之下小学办学管理的实质条件,积极地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进,促进班级的高校建设,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二、传统小学班级管理主要类型及问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速度越来越快,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的班级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教师只关注简单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严重错乱,教师对一个人的角色认知非常模糊,所采取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无法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最终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实际的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不容乐观。
  (一)保姆型班级管理及其不足
  保姆型班级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在落实班级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一手承担所有的责任,包办大大小小的工作和管理任务,学生缺乏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机会,只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实践中,无法更好地为班级建设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形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过于被动,教师则面临着较大的班级管理压力。
  (二)绝对权威型的班级管理及其不足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不同策略的分析和研究,其中绝对权威性的管理主要是指班主任树立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形象,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管理中的最高代表和权力的象征,教师只通过简单的命令和信息发布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和参与,学生只能执行教师的命令。这种类型的班级管理策略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情绪,无法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
  (三)警察型班级管理及不足
  警察型班级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在班级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直接以简单的判断教师为主体,教师担任着裁判的角色。教师将主要时间放在学生的错误分析上,忽略了对学生优点的分析,这种较为简单的管理策略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利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对自己进行约束,教师过于注重细节上的管理,将班级的规章制度划分得非常细,每一条都有相对应的奖惩制度,一旦学生违反了规章制度就需要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惩罚,这一点导致许多学生感觉非常紧张,同时也难意识到个人的主体地位,无法在这种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之中主动为班级管理工作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转变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和管理质量不容乐观,教师的管理策略过于机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采取的管理方法难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导致大量的管理资源被浪费实质的管理策略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许多的隔阂。对此,为了尽量避免这些不足,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关注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转变,明确班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避免一手包办,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新课改主要以学生为本体,教师需要将课堂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保障学生能够获得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树立主人翁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小学基础阶段教育的内涵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教学主要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主体,新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的情感形成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作用和价值,小学教师需要立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现实条件,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官吏教育理念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态。其中班级管理既与教师有关,又与学生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除了需要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落实不同的班级管理工作任务之外,还要肯定学生的付出,将较为简单且基础的班级管理工作任务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之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
  (二)调动学生参与度,推行民主的师生关系
  一个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共享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落实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个人决断,而是应该给予学生表达真实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践和决策,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与教师人格的平等性,明确民主文明班级构建的基础,保障学生能够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教师的引导,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教师必须积极突破简单机械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手段,尽量避免学生产生怨愤或畏惧,否则就会导致学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因为害怕教师的体罚而不断约束个人的言行举止,这一点会严重限制学生的良性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体现学生参与价值,转变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
  传统的班级管理只注重简单的规划和强制性的引导,学生需要严格遵循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和畏惧情绪,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分析和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 袁 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