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服装色彩情感的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春霞 徐青青

  [摘要]色彩,款式、质地是构成服饰的三要素。三者相比,色彩是影响人的视觉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它常常以不同形式的组合配置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色彩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装审美的倾向。人与人的色彩情感是各不相同的,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因此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所肩负的任务就是将色彩情感的影响因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将其更好的应用于服装设计中,使其与款式、材质巧妙结合,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关键词]色彩情感 社会因素 民族因素 联想
  
  一、色彩情感的属性
  服装的美是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美,在形成服装状态的过程中,最能够创造艺术氛围、感受人们心灵的因素是服装的色彩。因此,色彩是构成服装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是靠视觉而传递信息,这一色彩信息已广泛地深入到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服饰中给人的第一感觉首先是色彩,而不是服装。色彩在服饰中是最响亮的视觉语言,而常常以不同形式的组合配置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同时色彩是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的特殊语言,也是充分体现着装者个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色彩是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可以说色彩是整个服装的灵魂。
  色彩到底是什么?光是色彩发生的原因,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我们能看到某物的色彩,是物体在光的照射之下所透过、反射及发出的光刺激我们的眼睛而产生的现象,这一现象所导致的“色”则是人的感觉的结果。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色彩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人们在与色彩的反复接触之后,便在大脑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形成了概念,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这就是所谓的色彩情感。但是色彩的情感不是绝对的,它要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个人的社会地位、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文化程度、对色彩的偏爱等等的不一样,对色彩的情感联想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色彩联想是相对的。
  二、影响色彩情感的要素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服饰作为精神物化的社会文化载体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美学思想和审美倾向。那么,作为服饰构成要素之一的服饰色彩同样负载着历史的痕迹,诠释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色彩情感。
  1. 社会因素对色彩情感的影响
  人类着装的目的除了实用外更是为了装饰和审美,根据装饰目的的不同又分为“社会表征”和“自我表现”。然而在阶级社会中衣着色彩的功能被局限在“昭名份,辩等威”的阶级理性范围,其功能性是对整个社会的统治,如我国周代推行的所谓“垂衣裳而天下治”政策,官方将色彩纳入其“礼治”的轨道。从汉王朝对服饰色彩用色数量的限制到唐王朝服饰用色的规定都是统治阶级为了政治功利性目的以法令形式推行的,人们没有支配服装色彩的权力。在国外,从古埃及到巴比仑,从罗马帝国到中世纪,统治者同样是或多或少地推行色彩政治功能性作用,如紫色就是从古埃及到中世纪被一些统治者专用,而罗马则用法令规定紫色和白色的使用范围并禁止男子穿着黄、白和绿色的鞋子。这种牵强附会,人为地强加给色彩的政治功利性局限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启蒙思想家和仁人志士,他们以人文主义思想向被扭曲的色彩功能观念发起冲击,服饰色彩从严格的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使色彩功能性意义不断地扩大,人们可以从个人的审美观念出发,自由的选择、决定个人的服饰色彩,可以尽情地享受色彩带来的自由和愉悦,充分地用色彩来表现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在我们的周围不难看到曾是古代帝王专用的黄色、紫色等,如今在百姓中自由地流行;曾是劳动者标志的“牛仔服色”如今也能在国家总统身上出现,这是前所未有的自主和超越,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审美趣味也反映了社会的审美理想。人们摆脱了几千年来陈腐的色彩观念的束缚,使服饰色彩审美呈现出空前的民主化态势,同时也给服饰色彩审美倾向带来了勃勃生机。
  2. 民俗因素对色彩情感的影响
  中国各民族服饰的色彩,表现的是唯善唯美、自然和谐的意味。尽管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崇拜,但是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各少数民族服饰中大胆应用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色彩,这不仅反映出少数民族服饰本身多样化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追求,更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色彩理念。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型:其一,以五色斑斓的大红、大紫、大蓝、大绿为装饰特点,其色调层次十分明显,色块间所形成的对比和反差较大,因而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如:土家族妇女的彩虹式花袖,则由五节很宽的蓝、红、白、绿、黑或红、黄、绿、蓝、紫等布圈或彩缎镶接而成,她们以彩虹为模式,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向有“素衣民族”之称的朝鲜族,虽然成年男女衣着多以素衣为主调,但儿童穿的“七彩衣”却分外鲜艳亮丽。这是一种追求绚丽色彩的类型。其二,服饰色彩虽鲜艳明丽,却不繁缛杂乱,一般以浅色调为主,表现的是一种优雅恬淡的审美情调,这种色彩搭配方式,以东北的朝鲜族和西南的傣族、白族、彝族的妇女服饰为典型代表,尤其是白族妇女的服饰,堪称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该民族青年女性的服饰,由头帕、上衣、领褂、围腰、长裤等几部分组成,以上衣为主色调,多为白色、嫩黄、湖蓝、浅绿等颜色,间以红色点缀。这是一种追求明快和谐色彩的类型。其三,崇尚黑色和蓝色,在服饰上常以此作为主色调,显得庄重严肃、沉稳朴实。如:壮族服饰多以黑与蓝为主色 ;仫佬族则不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衣服均为黑、蓝两色,可谓崇尚黑与蓝的典范。
  除以上几种民族服饰在色彩方面大的趋向以外,还有其他一些风格和特点,其情况比较复杂。如:满族传统服饰用色中,是以白色为崇尚色,象征纯洁善良、吉祥和平;哈萨克族服饰中则以黄色象征智慧和苦闷,黑色象征大地和哀伤,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它被运用于各种喜庆日子,是吉祥、幸福、成功、忠诚、兴旺发达的象征。传统婚礼的红色就不必再多说了。此外,逢年过节,汉族人爱挂红灯笼,贴红色对联。“红娘”是一个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女子,“红尘”则是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红色还象征着美丽、漂亮,女子盛装为“红装”或“红妆”,美丽女子为“红颜”,“红袖”。
  可见各个各民族在服饰色彩的应用与追求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地理环境,同居一地构成了重要的民族地缘关系,也导致了各民族之间长期共生存的外部空间联系,及其风情习俗、传统文化上相互间的互容与互补。同时,各民族生存空间和地理环境又有各自的独特性,从而产生和保留了各自不同支系源远流长、个性突出、特点鲜明的民族特色,并由此积淀发展成为有意味的服饰色彩形式。
  3. 色彩联想和心理感应对色彩情感的影响
  世界上任何东西,其形象和色彩都会影响我们的感情。某一种色彩或色调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妙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色彩视觉通过形象思维而产生的心理作用。色彩本无注定的感情内容,感情的发生只是在人与色彩之间的色彩联想和心理感应。人们的联想、习惯、审美意识等诸多因素给色彩披上了感情的轻纱。
  歌德曾说:“颜色对人的心灵有一种作用,它能刺激感觉,唤起那些使人激动,使人痛苦或使人快乐的情绪。”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每一种色相都有着各自的表情,如将这些色相和深浅、浓淡的色阶相搭配、组合即可形成无穷无尽的色彩情调和情感。红色,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色相,不同的环境赋予人们不同的联想。在革命年代,红色常常被认为是斗争、光明、力量的象征;在民间,红喜字则使人联想到吉庆、幸福。绿色,给人以青春活力、健康向上、静谧舒适等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花草树木、青山碧水、勃勃生机。黄色,是一种温和的暖色,轻快、明亮、富丽,它又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寺庙的建筑、服装也往往采用黄色。同是黄色,又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嫩黄色的东西,给人以天真、稚嫩的美感;成熟谷物的橙黄色,则又意味着丰收与欢乐。蓝色,让人感受到的是深远、悠久、平静、理智、素雅、清爽,还暗含着冷淡、凄凉、冷酷。玫瑰红色具有爱情、友谊、美好的意义。粉红色具有飘逸、轻盈、娇嫩之感。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暖色(红、橙、黄等)可以引起瞳孔放大,心脏、脉搏跳动加快,心情兴奋,有扩张炎热的感觉;冷色(绿、蓝、紫等)可以引起眼睛的淡漠感觉,心脏、脉搏跳动平稳,心情沉静,有收缩、寒冷的感觉;中间色(介于暖色与冷色之间)处于兴奋和冷静之间,眼睛不过于疲劳,给人以柔和、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三、总结
  色彩包含有无穷无尽的色相和深浅、强弱的色阶,这些色相和色阶相互搭配、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联想,产生趣味和魅力。诗人和艺术家常赋予不同的色彩以特定的思想、情感内涵。画家、诗人闻一多写过一首题为《色彩》的诗:“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赐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多么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作者使本无生命的色彩带上了一定的社会属性和强烈的感情因素。
  各个因素之间不是独立起作用的,都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共同影响着人们的色彩情感。最终使人们形成一种个性化、自由化的审美心理。
  
  参考文献:
  [1]张殊琳著:服饰色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2]杨越千著:时装流行的奥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
  [3]李当歧著:服装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
  [4]黄元庆著:服装色彩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8月
  [5]庞绮著:服装色彩基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年6
  [6](美)鲁道夫•安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84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