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引向深入,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对规范国有企业运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对规范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随着国企改制的不断推進,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问题作为关乎企业生存的关键要素,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策略对实现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应当不断优化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这对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至关重要。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从企业财务风险能否被分散的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划分为可分散的和不可分散的财务风险。根据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活动的不同阶段,可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1]。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划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其中自然风险属于一种不可预见的风险,一般表现为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人为风险包括经济、政治、行为和技术风险。根据企业风险的可控程度,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风险。从企业风险的性质对财务风险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
  (二)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方法。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践中常见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是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准备金制度,风险准备金主要是按年预提的方法,主要是用来应急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发状况。第二是强化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规避与预防一些可预测的风险,对既存的风险进行控制和转移,通过制定科学的筹资计划实现相关风险的合理冲抵。第三是合理控制筹资和投资风险,对相关的期限进行明确,合理控制企业应收账款回笼的风险和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负债规模,不断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第四是建立完善的企业用户信用评价机制,对客户的清偿能力进行合理评级,建立完善的企业收益分配机制,根据企业运营状况建立短期和长期预警系统,保障企业现金流的通畅化,同时提升企业资本运营的整体能力。
  二、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策略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的运营水平受产业政策、企业技术水平、产品市场环境、财务资金、营销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比如说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营收规模和应收账款总量;企业营销工作质量也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当企业的产品处于相对卖方市场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链相对宽松,相反企业产品滞销时,资金回笼比较慢,企业资金链和流动资金就会吃紧;而新增的建设项目则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投入,最终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为此,企业必须站在企业运营的高度,充分研判面临的财务风险,注重财务风险管控,及时完善、持续改进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体制机制,确保企业财务风险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同时,财务资金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工作的核心,只有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才能从根本上规避市场风险、政策风险、项目风险等等,提升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效率。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合理的资金结构。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增加了国企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国有企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产权模糊,导致国企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被个别政府官员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使得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企业管理层合谋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尤其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此外,国有企业缺乏合理的资金配置,使得一些国有企业因缺乏有效的规划出现大量举债的现象,不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偿付能力。这种负债经营的方式使得国企运营经常陷入困境,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缺乏科学的投资项目规划。国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是缺乏科学的投资项目规划,不利于解决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时,缺乏科学的项目评估,一些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得不到准确的预测,容易引发国有资产的损失,导致国有企业的效益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国企的一些管理层很少关注投资项目潜在的风险,使得实践中存在盲目投资的行为,甚至违背了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律。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一些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不能得到及时的收回,给国有企业的内外部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容易引发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维持国有企业的持续经营,容易引发国有企业更深层次的财务风险[2]。
  (三)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一些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国企改制后的运营模式。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改制前的工作人员,人员流动十分少,使得一些老员工依旧沿袭过去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财管人员,缺乏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财务风险意识,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推进。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素养,使得社会主体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内控措施,经常因考虑问题不周全而出现遗漏细节的情形,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也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资金结构。随着国企改制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国有企业应当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明确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贯彻落实好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必要时可以建立专门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部门的作用,及时与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沟通。这对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资金管理结构,应当重视监事部门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不断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二)建立标准化的投资项目风险控制体系。由于投资项目对企业发展而言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可期的收益,因此为了实现对国企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应当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如下:第一,应当明确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各项原则,对投资项目主体进行全面认知,对其资金状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合理评估。第二,企业负责人应当全面履行自身职责,做好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事前与事中控制工作,充分保障国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国企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对投资项目资金的全面监控力度,财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资金筹集的计划合理使用资金,避免投资项目资金被滥用[3]。
  (三)构建规范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首先,应当合理设置会计岗位,规范会计管理工作行为,引导其坚持客观性原则,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其次,应当设置一个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进行合法、合规的审查监督,确保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遵守公司纪律,合理使用资金。再次,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流程设置有效的审批和监督环节,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及时与员工沟通,建立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国企员工的干劲。最后,对国企资金管理的各项环节的流程予以明确化,对预算、采购、付款、对外投资等环节的资金管理行为进行有效规制,严格遵循不同职务不相容的原则,防止企业人员出现违规行为。
  五、结语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的运营质量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在国企改制的大背景下,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策略,对提升国企经济收益、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引导国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促进国有企业资产、股权和人员三大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夏燕慧.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4.
  [2]李金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务审计,2018 (1):133-134.
  [3]朱栋,李雪.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研究[J].财经界,2015 (11):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