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中国园林设计之意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克俭

  [摘要] 从中国园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探索其文化根基,从“意象”的角度来解析影响中国园林形成的文化因素,并希望现代园林设计也应有一种意境来支持。
  [关键词] 意象中国园林审美文人画精神内涵
  
  中国园林渊源久远,博大精深,其精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在造园理论和造园实践上独树一帜,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无不让世人称绝,其难以言表的“意象”美,更是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意象之意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它没有确定的含义,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图像学等学科中归纳为四种含义:1.“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意象色彩、意象素描、意象雕塑、意象设计等)。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形象或曰“胸中无竹”。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4.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在英语文学领域,通常用“imagery”指称事物的内涵,因此又被译为“意象”。
  二、园林意象
  中国园林从表层到深层,则依次为观赏性、意象性和哲理性。意象性则是园林文化的主要方面。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象”,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是寄情,像是遇物。情由景生,象由心造,景情交融而产生意境。“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意象”赋予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对景观产生意象含蓄,情致深邃,具有飘然于物外之情,弦外之音、画外之境,味外之致的特殊魅力。在审美活动中,高度发挥了意想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之于实际的景物远为丰富的艺术情趣。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以至入神,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提高到深层性崇高的精神世界。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心理结构,是建立在内心境界的基础上的“心物感应”和“兴到神会”的审美价值,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象”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三、无声的诗
  中国园林自从唐代出现了诗人画家自成一派的“诗画园林”以来,及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诗歌紧密结合,蕴含着誉谓“无声的诗”的美学基础。
  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文以情生,园固相同。
  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造园之高明者,运用文学绘画音乐之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古诗,如留园自在处,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远翠阁”,楼下名“自在处”,于此举目南望,留园中部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又有牡丹花台,是赏花赏景的佳处,故取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句名之。楼上“远翠”一名,取方干诗“前生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苏州园林中又多有书条石,上面镌刻着文学名著,如留园法帖中,唐代褚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
  四、立体的画
  中国园林与绘画自古以来互为表里,彼此借鉴,交互引发,相资为用。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不少文人画家将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特别是明、清两代,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成为了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如嘉定南翔占漪园为著名画家李流芳设计),而一些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如明代著有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园林艺术著作《园冶》的计成),也都擅长山水画。于是,诗情画意逐渐成为唐宋以来造园的主导思想,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画式的园林艺术。
  中国山水画追求“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边走边赏边构思的民族传统的方法,表现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自由观察,集大自然之精美于方寸之中。中国山水园林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组织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的布局构景,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审美系统。借鉴于文学艺术立主题,分段落,讲究起、续、转、高、结的程序组合,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布局构景中,先立主景、配景,划分景区、景点,讲究游览路线在组织景区中的序幕、连续、转折、高潮和结尾的系列组织程式;犹如诗歌中的抑扬回转,富有韵律节奏感。如园林中的从一个景区引向另一个景区,由封闭到开敞,从峰回路转到柳暗花明;又好似运用章回小说中的一波三折、隐喻等手段,引向主景高潮,然意未尽,戛然而止,令人产生余音绕梁的意境情趣。中国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同时中国山水画的不断成熟,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中国园林的迅速发展。
  五、结束语
  中国园林的独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家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陶冶了文人、画家,这种审美标准与意象观,造就了的东方式的自然式园林设计,充分再现了“取之于自然,又超之于自然”的理念。中国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再现。这种内涵,是华夏文化精神给予我们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它深深地涵蕴在民族文化的这片沃土中。它是超越时空的、隐匿的神韵,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王其享: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沈括:梦溪笔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赵博:建筑的隐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1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