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登徒子之“被好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登徒子好色赋》中,登徒子是一个娶丑妻、育五子的好色之徒;宋玉是一个对美若天仙的女孩三年的偷窥不为所动的美男子;章华大夫是一个“发乎情而止乎礼”的“好男人”。但是这些都只不过是宋玉为了不让楚王怀疑自己,也不让登徒子想搞垮他的计谋得逞所做的反攻,语言玄幻而无举证能力。宋玉将登徒子写为一个好色之徒的论据只够让楚王相信他而不足以说明他表述的都是真的。
  关键词:登徒子;好色;宋玉
  一、登徒子其人
  对于登徒子在历史上是否存在,众说纷纭。汤炳正在《“左徒”与“登徒”》一文中提出“左徒与登徒是楚国当时的官职名称,而且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他认为“登徒”是古代一种官职的名称。另外,李善注《昭明文选》中说:“大夫,官也。登徒,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称。”他认为“登徒”是个复姓,而“子”是对所有男子的尊称,诸如老子、庄子、荀子之类。姓氏的来源便有一种是来源于官职,如“司马、司空、司徒”等,所以“登徒”也是如此。由此可见,登徒子并不是指具体的一个叫做登徒子的人。另外,吴广平编注《宋玉集》中“成功地塑造了东家之子和登徒子两个人物形象”,也认为登徒子是塑造出来的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登徒子是历史上与宋玉同时期的一位封建士大夫,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但是此种说法并没有被证实。
  二、“好色”的定位
  在文中,登徒子向楚王说宋玉好色,宋玉辩解自己并不好色,那么美的姑娘自己都不心动,是登徒子他自己好色,丑陋不堪的老婆都可以育子。如此而来,对于“好色”一词的解释到底如何?
  “色”,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色,颜气也。”如《周礼·疾医》中“五气五色”;《荀子·正名》中“形体色理以目异”。“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颜色;脸上表现的神气、样子;种类;情景;物品的质量;妇女美貌”等。但是在本文中,“色”着重强调的是“姿色,容颜;美色”。而“好色”便是“喜好美色”,说某人好色就是指某人喜好美色,但是美色有男色女色之分。试看《孟子·梁惠王下》: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此处的“好色”着重强调的是女色。另外《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一个好色的妇女,因与了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横尸刀下,命丧黄泉。
  这其中的“好色”便是妇女贪恋男色。后来《孟子·告子上》中孟子对“色”的观点: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这个命题是告子提出的,但告子是孟子虚拟出的人物,因此此句实为孟子所提出。这个命题也恰巧反映了好色实是人的本性,适当好色是人之常情,不可泯灭亦无大害。
  在《登徒子好色赋》一文中,“好色”一词指的是登徒子好女色。
  三、论登徒子之“被好色”
  (一)宋玉的诡辩论
  1.偷换概念:将好色偷换为娶妻
  好色便是喜好美色,在传统观念中,男子需要在一定年龄后娶妻,一是为了满足自己最原始的性冲动,二是为了繁衍子孙后代,可以在年老之后有个依靠,这是人之常情。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除了姿色是否好看之外的东西,如为人处事等。登徒子就是在这个观念中娶了一个相貌丑陋、牙齿稀疏,头发凌乱、嘴唇外翻、身生疥疮、屁股痔漏,为人处事很不错的妻子,与其生了五个孩子,满足了他的性冲动和繁衍后代的愿望,并且始终如一地对待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们,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的妻子,说明登徒子是一个顾家的好丈夫。但是“好色”是对妻子之外的其他女子娇好的容貌、姿色有一定的想要得到的欲望,但是并不考虑该女子的为人处事,并且这种欲望会逐渐成为一种意淫,最后就变成了真淫,但是这种行为通常不像对妻与子那样负责任。所以说娶妻与好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宋玉为了给登徒子扣上好色的帽子,将登徒子娶丑妻和自己面对美色并不为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认为登徒子面对如此丑貌之妻都不放过,还与她生育五子,说明登徒子有多好色。
  2.以点带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对人或者是对事情都只是抓住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论说,不涉及其他的方面。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说明登徒子好色的唯一证据就是登徒子娶了貌丑之妻并生育了五子,除了这个之外,再没有其他证据可以证明登徒子是个好色之徒。同样,他也是用自己不理会貌美的东家之子这一个论点就证明了自己不好色,这是最典型的以偏概全。宋玉在文中并没有提及登徒子好色的其他证据,也没说明自己不好色的其他证据。矛盾需要全面且具体地分析,它不能是片面的。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性的论辩将一个安分守己、本本分分的好丈夫刻画成了一个好色之徒的形象。
  (二)登徒子成为好色的代名词
  由于宋玉的这篇《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从此成为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数千年来,无论是谁,只要一提起某人好色,就会用“登徒子”直接代替。如《莺莺传》:
  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
  张生将登徒子直接当成好色的代表并且将自己与他相比。此外《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
  登徒子淫而忘丑,“回波词”怜而成嘲。
  无论古今此种现象都同样存在,如2006年发行歌词《三笑(唐伯虎点秋香)》:
  好一个唐伯虎呀,我把你官衔诉,卖身投靠来做小登徒呀,辱没了斯文么?真呀真可恶。
  “小登徒”便是好色之徒。另外,傅雷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
  在一个人妖,一个登徒子那儿尝过那种令人屈辱的乐趣以后,她觉得在爱情的乐园中闲逛一番另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在这里,“登徒子”是说抛弃拉斯蒂涅的男人是好色之徒。
  四、宋玉能否自证清白
  卡尔·波普的科学哲学观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归纳法不能导致高概率的真理。”他认为科学理论不适用于普世,只能做间接评测,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宋玉凭借登徒子娶丑妻得出结论——登徒子好色,娶丑妻是否就一定能证明他好色?还有宋玉对登徒子妻子的样子也不过是推测猜想罢了。从登徒子告宋玉好色,宋玉为自己辩驳就可以看出登徒子与宋玉两个人并不和,因此二人之间的来往不多,宋玉无法知道登徒子的妻子是怎样的,更无法知道得如此细致。人类只能通过现有的人类所已知的证据得知这个结论,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其他证据确定这个结论的百分之百准确性。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人们只能做到他们所见过的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才得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猜测。但是人们见到的乌鸦是有限的,哪怕是见过一千万只乌鸦全部都是黑色的,那些没见过的第一千万零一只乌鸦说不定就有其他颜色的也未可知。可以看出宋玉的结论“登徒子好色”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他通过猜测得到的,他也没看到登徒子对其他的女子怎么怎么样,只有对自己的丑妻如此专一。卡尔·波普哲学体系的核心就是“真伪不对称性(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也就是说,登徒子真的是好色之徒是无法被证明的,但是登徒子不是好色之徒是可以被证明的。因此,宋玉想证明自己并非好色之人但登徒子却好色的论辩是不成立的,他无法自证清白。   五、《登徒子好色赋》的写作艺术以及其对汉赋的影响
  (一)《登徒子好色赋》的写作艺术
  本篇赋是通过正侧面描写以及章华大夫旁侧附和来体现主题的。正面描写主要体现在: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登徒子向楚王从正面说宋玉长得漂亮,善于表达,而且还好色,让楚王不要让他在后宫多走动。
  侧面是通过她的体型写到她的面色,最后写到这个美女的神态,由此来衬托出她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二)《登徒子好色赋》对汉赋的影响
  1.主客对答
  《登徒子好色赋》中“短宋玉曰”“玉曰”可知此赋是以对话的形式完成的,这种主客对答的方式在后来的汉赋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枚乘的《七发》中,“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答曰……”是枚乘对太子的问题作以回答。还有扬雄的《解嘲》:“客嘲扬子曰;扬子笑而应之曰”,世人嘲笑扬雄的观点,扬雄做出应答辩解。
  2.抑客伸主
  《登徒子好色赋》一文中,宋玉在辩解的过程中有意将登徒子贬低为好色之徒而自命清高,从而证明自己不是好色之徒。在汉赋中同样也有体现,比如扬雄的《解嘲》,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辯驳过程中也是对客人的嘲笑不屑一顾来表达出自己的“玄”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同样,在东方朔所作的《答客难》一文中,也是通过同样的方法用来应对对方的刁钻。
  3.铺采摛文
  《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运用了大量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写出东家之子动人的美貌,还有章华大夫用美词美语叙述他所认为的美人。在汉赋中也有类似的铺陈直叙,如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
  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玞……从山、土、石等多个角度写云梦泽的华丽、丰饶、壮观。如同《登徒子好色赋》描写美女一样,是否真实并不重要,但是气场得写出来,让人感受到她的美。同样还有班固《两都赋》:
  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这一段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郊野的优美丰硕。
  六、结语
  作为一篇骚体赋代表作,《登徒子好色赋》从主客对答、抑客伸主、铺采摛文等三方面对汉赋的发展形成较好的影响。同时,宋玉使用的偷换概念的诡辩手法、虚拟归纳等举证手法,也对中国的社会思维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汤炳正.屈赋新探[M].济南:齐鲁书社,1984.
  [2]萧统.文选[M].李善,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吴广平.宋玉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1.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5]徐正英,常佩雨.周礼[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荀子.荀子[M].方勇,李波,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8]孟子.孟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9]元稹.会真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0]蒲松龄.聊斋志异[M].骆宾,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11]巴尔扎克.高老头[M].傅雷,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137—138.
  [12]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13]郑思礼.中国古代文学史传[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