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路径下,我国市场经济需要全面转型,不断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整合,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动力。为此,本文将以“创新”、“开放”、“协调”、“共享”、“绿色”等新兴发展理念为基础,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途径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问题;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05-02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内涵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已确定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是这些实践成功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尚且存在较大的差距;同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的建设目标相比,依然存在诸多发展性问题。实践证明,经济结构问题是我国现如今市场经济体系中所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不断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果、全面解放并发展生产力,提升企业发展活力,维持市场平衡,使市场能够长期处于一个良性发展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应全面开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并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与建设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若缺乏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强国将无从谈起。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现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正式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国想要从“大国”转变为“强国”,仅对经济运营模式、经济运营速度进行优化与提升是难以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全面提高對化解结构性问题、解决机制性问题、处理发展不平衡问题、规避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短板问题的重视,依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完成,坚持“创新”、“开放”、“协调”、“共享”、“绿色”等新兴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总布局,协调并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所面临的发展性问题
  现如今,我国社会已经正式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但是我国社会并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尚且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市场发展中面临多种挑战与困境,其中,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经济产业结构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从世界经济发展结构与产业升级规律来看,服务产业在三次产业的重要比重,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显得尤为突出,例如美国的服务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总产业量的78%,我国服务产业虽然在三次产业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是与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之间尚且存在较大的差距。制造业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产业类型,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以制造业大国的形象呈现出来,在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需要不断朝着制造业强国的方向转变。然而,从第二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之间呈现一种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局面;从第三产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先进制造服务业在现代服务行业中同样呈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
  2.经济需求结构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消费产品的生产活动与投资活动之间所呈现的比例结果被成为“需求结构”。需求结构不仅对产业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还能够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直接决定着该国家的产业结构,将该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直观的反映出来。纵观我国社会发展历程,我国前30余年主要依靠投资驱动、消费驱动、出口驱动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投资在三种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现如今消费驱动逐步取代投资驱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依靠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有效提升国民收入水平,使基本物价能够趋于一个稳定水平,促进居民消费,但是产业供需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存在较大差距。
  3.经济发展驱动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从原有投资驱动、消费驱动、出口驱动朝着创新驱动方向转型,但是我国创新驱动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呈现一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消费驱动、投资驱动、出口驱动所构建的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动力随之发生改变,这一现象成为我国社会迈入新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消费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需要从稳步培育视角出发,从中寻找发展机遇;投资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在结构上下功夫,做好结构的优化工作;出口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支撑,需要提高对质量的重视,确保经济发展质量。
  4.城乡区域结构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倾斜性的发展策略时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使我国从原有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极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导致我国区域经济与城乡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急需攻克的一大难题。
  三、新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
  发展是处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体系中各项问题的关键,需要将全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将“创新”、“开放”、“协调”、“共享”、“绿色”等新兴发展理念渗透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与“效益优先”原则,正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一发展主线,全面推动社会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益变革与动力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科技创新、实体经济、人力资源、现代金融的建设与发展,构建多位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切实保证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性、宏观调控的合理性、微观主体的灵活性。
  1.提升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高速增长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将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经济发展主线,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与“效益优先”原则,将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出发点,将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有效提升我国经济质量与效率,全面推动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大量发展先进的制造业与现代化服务业,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实体经济巧妙的联合到一起,全面生活“互联网+”理念,推动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使我国产业朝着全球中高端价值链迈进。全面提高对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工作的重视,坚持“三去一降一补”战略目标,将法制化、市场化作为资源配置的优化措施,实现对无效供给的有效规避,全面淘汰“僵尸企业”,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最大限度维持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全面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到市场经济体系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全面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创新性、知识型人才发展队伍,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的人才水平、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
  2.强化基础,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严格遵循创新原则,做好理念创新、策略创新、结构创新,从长远、全面的视角出发对经济发展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解剖,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念直观的展现出来,坚持新时期正确的发展理念,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过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实现对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将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主体,将市场作为经济的发展导向,将“产”、“学”、“研”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注重文化的创新,全面推动大众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潜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实施具有开放性、积极性、有效性的人才培养政策,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综合性、创新性的发展团队。
  3.齐头并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作为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内容与核心内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活动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从新时期发展视角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涉及多个方面,例如现代化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等;从产业运营形式来看,可将产业体系分为两种形式,即现代化实体经济形式与现代化虚拟经济形式。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凸显实体经济在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将服务业中的现代化金融行业凸显出来,并将其纳入产业体系之中,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全面提高对现代金融、科技穿心、人力资源要素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之处,使产业体系与实体经济能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菲菲.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北方经贸,2018(6):3-4+33.
  [2]刘文娟.基于新时代的视角探讨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经济师,2018(6):8-10.
  [3]张煜婕.浅析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32-33.
  [4]史守剑.基于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探微[J].商场现代化,2018(10):172-173.
  [5]许经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J].湖湘论坛,2018,31(3):96-1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4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