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诺兰模型看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演进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大鹏 刘 青
一、诺兰模型及其特征分析
诺兰模型是为信息系统规划制定的框架,是R.Nolan和C.Gibson干1974年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的,它阐明了信息系统的成长曲线是常见的S形曲线,确认了信息系统成长的四个阶段。1979年Nolan在的《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中,进一步把诺兰模型扩展为六个阶段(图)。
图 扩展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图
诺兰模型实际上是对西方世界四十多年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总结,对世界各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表1是诺兰模型成长阶段特征矩阵,描述了各个不同成长阶段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
表1 诺兰模型成长阶段特征矩阵
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演进路径分析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演进过程,大致表现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企业开始引进计算机,并尝试用于企业管理。如计算工资、打印报表等。这时的应用开发是基于文件系统的单项开发,人们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认识阶段,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还属发生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出现微机热,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如D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许多企业开始购置微机,并分配到各职能部门,此时企业MIS的发展已步入蔓延(扩散)阶段。扩散阶段微机热带来的后果是各部门分散开发,形成企业内一个个“信息孤岛”,大量信息被重复加工存储。虽然这些孤立的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相反计算机成了投资多见效慢的“摆设”,大大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因此,80年代后期,多数企业开始注意控制对计算机应用的投资,微机热开始降温。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机局域网的出现。这给因多年分散开发造成“阵痛”的企业带来希望。许多企业希望于用网络将“信息孤岛”联接成“信息大陆”。另一方面,国内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企业已走向市场经济。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已从为了企业升级转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来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90年代的ERP。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它将企业内部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包括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ERP已打破了MRPII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将其触角伸向各行业,如金融、通信、甚至零售业,使其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
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商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金融、外贸、民航、电信等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各类企业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高涨。2005年中国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7000亿元,2006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万亿元。未来企业主要产品采购订单和销售合约主要是在网上完成,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逐步成为网络时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标志。
表2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阶段比较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上表2可知,国外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开始系统集成时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和经验。我国企业MIS的发展规律与国外企业MIS的发展规律相当类似,只是晚了15年~20年。因此,总结国外企业MIS发展的经验无疑对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现阶段,国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其技术环境、数据环境要比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工业发达国家先进。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非常好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为我们的“硬环境”优势,比如,计算机配置、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往往是最新的,我国的企业局域网和所处的Internet网络环境也与发达国家差异很小,基本处于同步状态,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国内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与国外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没有差异,国内企业管理信息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软环境”上,就是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知识能力、管理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如何把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用于企业管理,如何迅速融入国际电子商务的大潮之中,利于Internet极为便捷的信息沟通能力、实时处理能力、远程传输能力为企业服务,是我国国内企业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真正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寿志勤:从NOLAN模型看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预测,1995年第3期
[2]张新红: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电子与信息化,1998年第11期
[3]李学锋谢长江段希祥:我国矿山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探讨,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第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9290.htm